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课文插图绽放最美的姿态

让课文插图绽放最美的姿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2

让课文插图绽放最美的姿态

笔者翻阅了课本,发现课本中的插图已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有单幅、有多幅;有绘画、有照片。其中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有专门为教材而作,又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表现的有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在教学中,插图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敏锐的语感,提高观察、想象和语文表达能力。

一、 利用插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书读好,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每一册都有相应的插图。如第一册的入学教育配了四幅插图,其中的第三幅插图画着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子,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撑中指,笔杆握得轻松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值得花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模仿图中的同学演一演,练一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反复抓,抓反复。而教材中像这样的插图也不是只出现一次,而是贯穿在每一课、每种题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四册教材,只要有要求学生读书写字的地方,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插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时时提醒学生“像插图上的小男孩那样,拿好书,嘴巴张得大大地放声读”“像插图上的小女孩那样,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写字”。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执笔方法,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定能养成。

二、 凭借插图,引领学生读文

课文插图是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有的是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场景,有的则体现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还有的能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来说,只看插图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把课文读通读顺。如二年级《蚕姑娘》一课,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要把课文准确地读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如果能借助插图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利用插图来猜读,那么难度将大大降低。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每一幅画面,让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课文大致讲了什么时候的蚕姑娘。再让学生借助画面、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式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了插图这个凭借,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蚕姑娘一生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把课文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了,把原本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话语,达到阅读教学的初读要求。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不但降低了初读课文的难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三、 巧借插图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1. 图文结合,认识事物,习得语感。语感的生成,是主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积淀下来的语文感受力,在语言环境中得以物化,从而产生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很难准确把握。而课文插图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等方面,能提供学生头脑中原本没有的情境,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表象,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例如,我利用《珍珠鸟》一文的插图,珍珠鸟趴在作者的肩膀上入睡了,看后让人感到人与物竟也能如此和睦相处?那是什么创造出这种美好的境界呢?直奔课文主旨: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再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一词,插图生动,色彩艳丽,把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尽情地描绘出来。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一开始说得有些凌乱,看到哪儿说哪儿。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有顺序地说说,利用插图,学生的观察变得有序,条理比较清楚。以后,遇到类似的插图,他们也能有条理地观察描述。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好插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图文对照,反复诵读,积淀语感。课文插图体现了课文内容,而且体现了语言文字没有表达或无法表达的语言情境。教师一旦挖掘了插图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有层次地反复诵读课文,就能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感。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船长》一课时的片段:

师:(出示插图)看图想想,课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一定很着急,但是他作为船长一定要镇定。

师: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出船长的镇定。(生读)

师:再看图,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形象?

生:非常高大的形象。

师:是的,结合插图,观察船长的神态动作,我们再读出这位船长高大的形象。(生充满敬佩之情再读)

师:读得好。再看图,我们试着背诵一下这段话。(生试背)

我们常说“以读为主”,然而,怎样才能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读出效果呢?其实,在我们的实践中,已经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像这样,不是靠繁琐的讲解和说教,也不是抽象的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是借助插图创设的语言情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使他们不仅对文本内涵及人物品质更加了然于心,而且自然积淀了语感素养。

3. 观察插图,想象表达,提升语感。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优化语感。文中的插图不仅是学好课文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语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当上“百兽之王”的狐狸神气极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子才是“神气极了”,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上的狐狸,挺着胸脯,神情得意,大摇大摆的样子就是“神气极了”。利用课文插图,轻易地就把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了。阅读抽象精炼的语言文字,通过丰满鲜活的课文插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相关情境,这样,学生获得的语言感受也就变得丰富深切、细腻敏锐了。

插图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将挑战性的开放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相结合,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好插图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内涵,让插图走近学生,走进我们的课堂,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添一抹亮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让我们手拉手
难忘童年(6)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难忘的童年
手拉手活动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3
钢筋锚固值细节解析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土建专业知识及技巧(新手推荐)
现浇楼板板角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防腐木屋的特点
CAD画施工图的心得
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平面设计师资格证需要考什么?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分析
献给所有的设计师
室内设计怎样体现文化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现代城市规划知识点
在Auto CAD下如何能提高绘图速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