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沈从文先生教作文的启示

沈从文先生教作文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0

沈从文先生教作文的启示

朋友送我一套“名家文学读本”,内有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汪老是散文大家,他的作品全部在说明着“怎么写”。他的本领从何而来?在题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汪老详细记述了他的导师――沈从文先生如何教他们写作文。我读后竟引发了共鸣,觉得沈老先生八十年前的教法,非但不过时,甚至可以说十分契合新课程理念。如若不信,请听我道来。

作文教学,命题是个绕不过去的坎。是教师命题、半命题,还是学生自主命题,至今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沈从文先生教作文,不太赞成命题作文,但也不完全排斥,必要时也会要求学生写上一两篇。但他的做法是不“命”则已,一“命”就非常具体,比如《我们的庭院有什么》,甚至《我们教室里的空气》等,可谓细微至极!沈老之所以这样命题,他认为,作文教学须从片段练习抓起,正如制造机器一样,需先制造零部件,然后才能组装起来。学会写片段,是学生作文的基本功。沈老的这个主张,我深有同感。我教学生习作,也主张从句子、从片段抓起。比如写《饭后一支烟》,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爸爸饭后怎样摸出烟盒、取烟,怎样点火、吸烟,怎样吐烟、享受……这一系列动作、神态,从时间上看实在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但是学生抓住爸爸的动作、神态,认真观察,展开联想,一句句地描写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别以为天下爸爸吸烟的样子都差不多,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每个学生笔下爸爸吸烟的神情,还真没有一个相似的――每个爸爸各有自己的秉性、习惯,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跟着变化!

沈老教作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讲技法。沈老虽然是行伍出身,但他身为联大文学教授,也是饱读诗书的。在教学生作文时,他不喜欢引经据典,不喜欢总结高尔基怎么开篇,欧・亨利怎么结尾,作文时不时来点子曰、亚里士多德说之类,强调“我手写我心”,看到什么就怎么写,想到什么就怎么写……我觉得,这对初学写作之人来说,尤其重要。眼下新课改提倡培植初学者的写作兴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就是鼓励写“放胆文”。先写出来再说,如果学生还未动笔,就给他们念上“紧箍咒”,念念有词,不吓死学生才怪。作文教学中语法、修辞、结构、文体等教学,非不为也,而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沈老教作文的第三个特点是“要贴着人物来写”。我认为这确实是经验之谈。小学生作文,除应用文外,大致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其中写人、记事又密不可分(其实也确实不需要分得太清楚),因为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一定落实到人。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四类文体,时不时拿“偏题、跑题”恫吓学生,致使学生产生“最怕写作文”的阴影。沈老认为,作文的中心是“人”,其他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什么环境描写、过渡照应、议论抒情等,只有附着于“人”,才会有血有肉,否则就是故弄玄虚,卖弄技巧。所谓“贴着人物来写”,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求写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不要一写小女孩总是“梳着两个羊角辫”,一写老爷爷总是“饱经风霜的脸上”。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与人之间都是千差万别的,作文其实就是要描摹出这些差别。

沈老教作文的最后一个特点是“给作文写读后感”。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轻作前指导,重作后讲评”,而且作后指导还采用别出心裁的“笔谈”。他写的比说的多,常常在学生作文后面洋洋洒洒写上一篇读后感,长度超过作文,内容也很宽泛,有评点作文分寸得失的,有从作文中的一个点说开去的,颇有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的味道,也有自己干脆另写一篇“下水文”的。沈老这样批阅学生作文,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对学生的全身心付出,谈何容易?所幸的是,我也一直坚持写“下水文”。近年来还开始了“自创文本”教学研究,就是根据教材单元主题,从自己公开发表的散文中选择合适的文本,编辑成选读课文(自己选自己),在课堂上教学,既实现了作者、编者、教者的“三者对话”,也践行了教师是课程建设者的理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乡
有趣的动物
笔架山游
交通秩序要遵守
苦恼的500字
春天的田野
妈妈的泪花
回到恐龙世界
春雨初临
奶奶,您歇歇吧
找妈妈
猫妈妈的生日礼物
祖国的风景真美
我最喜欢的一件事
两个好朋友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会员资料)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非婚同居的法律思考(1)论文
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
非婚同居“合法化”的理性思考(1)论文
试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论文
转型期政府体制内的制度变迁
试论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完善(1)论文
立宪政治的道统与法统:借施米特之法眼读八二宪法文本
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
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新潮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解决婚姻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打架”之路径(1)论文
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1)论文
《称象》教学设计之六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王二小》教学设计之四
《称象》教学设计之五
《吃水不忘挖井人》
《称象》教学设计之七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画家乡》第一课时
《快乐的节日》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称象》第二课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之二
《四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