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0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五、结语 笔者的上述分析,是想站在理性的高度,强调以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正当的刑事诉讼程序去实现刑事实体法的目标,即以正当的手段去达到正当的目的、以程序公正来促进实体公正。其实,对程序价值理论的探讨,其意义绝非仅及于诉讼领域,它对于构建合理的社会制度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人们正义观念的转变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法治社会的向往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选择法治、走向法治社会,最为深沉地表达了"人民的血泪呼唤"。[31]而公正的程序本身决定了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要想建立一个法治的社会,必须树立形式理性的观念,必须重视程序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把程序公正作为我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
英国那句著名的法律谚语道出了程序公正的真谛,"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还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发现"。 参见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参见汪建成著:《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9页。 转引自《刑事审判原理论》(陈瑞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参见陈瑞华著:《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2期,第1页。 [英]边沁语,转引自《刑事审判原理论》(陈瑞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
[英]边沁语,转引自《刑事审判原理论》(陈瑞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美]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转引自《诉讼法学研究》(樊崇义主编)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参见黄松有著:"程序价值理论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0月13日第3版。
参见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7页。 转引自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参见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7页。 [12] 参见[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13] 陈光中、王万华著:"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14]陈光中、王万华著:"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15] 参见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3页。转引自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页。
[16] 参见李文健著:"转型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学及其价值论",载《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17] 参见汪建成、王敏远著:《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载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18]参见汪建成、王敏远著:《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载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19]例如,马克思曾指出"国家对于被告有特定的权利。
因为国家对于这个人是以国家的身份出现的。因此,国家就有责任正式以国家和根据国家的精神来对待犯罪,国家不但有把事情办得符合自己的普遍性和自己的尊严的手段,而且也有把事情办得适合于被告公民的权利、生活条件和所有权的手段--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就是拥有这些手段并加以利用。
"这段话就不是采用认识论的方法,而是采用价值论的方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54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乡
- 我心爱的“剑池雷虎”
- 用“有的……”造句
- 好朋友
- 可爱的动物
- 我爱杨梅
- 我的最爱
- 妞妞上学
- 夏天的凤凰广场
- 小白兔运南瓜
- NBA投篮比赛
- 春 景
- 自食其果
- 课间十分钟
- 牛牛上学
- 确定广告主题
- 调查问卷的构成
- 2016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教师演讲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 入党申请书——在预备期的感想
- 入党申请书——适合大学声的思想汇报
- 辞职信范文
- 入党申请思想学习的经验
- 明确广告对象
- 调查问卷的题型
- 《母亲的心》读后感
- 2016预备党员年度思想汇报
- 辞职报告的格式
- 辞职审批表
- 范文:梁锦松向董建华辞职信原文
- 浅析高校合唱训练与其作用
- 浅谈扬琴在中国的发展
- 论公路班车客运安全的现状及管理
- 浅谈钢琴演奏的艺术个性
- 论流行音乐的审美导向
- 张大龙音乐作品的解析
- 基于生态式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
- 浅谈歌唱者的临场心态
- 关于山区公路边坡滑坡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案探讨
- 中学音乐教学中个性培养的研究
-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钢琴伴奏
- 浅谈山东筝派与浙江筝派的异同
- 分析排球的战术意识养成的重要性
- 分析十九世纪交响乐与交响诗
- 如何提高儿童练习古筝的兴趣及效率
- 《北京》教学设计2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 《丑小鸭》一文案例反思
- 《北京》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 《欢庆》教学设计2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
- 《阿德的梦》教学
- 《称赞》教学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