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从传统文化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_从传统文化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传统文化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从传统文化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9

从传统文化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从传统文化层面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什么是http://wWw.LWlm.Com民族?斯大林解释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90年代的代费通先生将“共同心理素质”解释为“民族文化认同感”或“民族自觉的认同意识”。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内容包括:母语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国家认同、传统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其中,传统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内容。因为学校是传递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所以当代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和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素养是怎样的呢?

今天的学校教育总体呈现种人文的倾向。

在教育方式上,以道德认识教育为主,忽视了社会责任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发展;在教育途径中,以灌输教育为主,使外在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的认同相脱离,让高校教育出得毕业生有如下的特点:文化水平不低,但素质却不高;业务基础理论能力不差,但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感不够;民族文化认同感薄弱。

社会的大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价值、意愿、利益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为个性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导致了个人欲求的无限膨胀,出现了价值多元化、世俗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

高校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的影响,让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认同感不强。而作为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民族文化的情感共鸣必不可少,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来。而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是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与西方文化最显著的区别:它是一门有关生命的学问和智慧,而不仅仅是一门具体的知识。它需要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解和体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品格的自我塑造和高尚的人格境界的追求为目标的。所学需要再日常行动中实践和体认,也是需要终身的自我修养。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显然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和谐,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和谐,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和谐。

那么,如何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层面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呢?

一、回归传统“君子”文化,提高个人的心性修养。

心性论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它是在对物质文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儒家伦理君子的心性原则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强调个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礼记.中庸》将“慎其独”作为君子、有德之人的道德要求。而《论语》就更是儒家君子道德修养的教科书。孔子曾提出过一系列的个人修养的方法和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提出君子的言行要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君子的道德要求等等。孔圣人所言“君子”可以概括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具有和谐的身心修养的人格精神。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人们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利于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因此用传统文化教育人们提高自我的身心和谐发展是给力的,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回归传统文化“仁”的思想,增强社会和谐感。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是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最高目标,人们只需要按照“仁”的要求办事,就会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弟子樊迟时可以概括“仁,即爱人”,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一切。孔子又说:“不知礼,无以立”,要求弟子:“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强调礼仪。因此“仁”首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仁”还表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都具有明确的关心社会群体,尊重社会群体的价值倾向,是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形成的种种弊端的强而有效的最好药物。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抵制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对社会的侵蚀;它有利于社会道德教育的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然会使人们增强民族的优越感,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义利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

孟子思想中面对义利时,主张“舍生取义”,孔子也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显然儒家思想对义利都有探讨,只是主张不同,但是主导都是见利思义,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反对求利而失义,反

对追求个人私利而对别人、他人不利。孔子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辩证地阐述了义利观,即利要有理性约束,不苟取妄得,不受不义之财。

《大学》中提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系统地提出了个人应该以修身为中http://wWw.LWlm.Com心,以道德认识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和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为根本要求,而终极的目的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恰当地处理好“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

可见,儒家强调道德人格的价值应该放在高于世俗物质利益之上,决不能因物质利益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这种道德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对于批判扼制当今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维护有很厚实的理论依据和准则,有助于国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

总之,高校应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儒家的思想武装的学生身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诱惑,正确地定位自己,从而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国家的和谐。并且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产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位陌生的商人
月亮
我的好朋友
我最害怕的魔鬼
石子
各喝一半
我的伙伴
好玩的“老硬先生”
一件小事
小鸡劝架
家乡的榨菜
外婆家的楼顶“花园”
小猪照镜子
考试以后
太阳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管理策略
论关于学生会文化建设的思考
论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资源整合探析
论《论语》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浅谈民办学校学生管理之我见
论“陌生化”理论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浅论数学内容的严谨性
论也谈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从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审视学校德育的缺失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品质
对结合地域特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论我国新课程推广的策略、反思与展望
妙语应对课堂非正常事件
浅论图书馆社会职能再认识
谈论科学发展观与人事考试工作创新
《草船借箭》一文教学后的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与反思
挖掘学生潜能的尝试──《草船借箭》随笔
《草船借箭》教学与反思
《景阳冈》相关链接
《草船借箭》课后小结
“借船”的诸葛亮聪明吗?──一节研讨课的收获
通过《草船借箭》案例分析揭示启发式教学的误区
听赵伟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之我见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相关知识
读中学说──《草船借箭》口语交际训练例谈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辐射·归纳·寻味──霍懋征《草船借箭》收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