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2

《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论

论文 关键词:《颜氏家训》 家庭 教育 个体道德 培育机制

论文摘要:介绍《颜氏家训》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认为颜之推的有关论述,初步形成了个体道德培育的机制。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首先从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方面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教育的必要。少年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父母长者、亲者十分信任。“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脾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因为傅脾、寡妻与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朝夕相处,所以关系最为密切,感情最深,具有教育儿童得天独厚的条件。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增加了教育的感染力,因此容易为子女所信任。父母是长者,对子女享有宗法之权威,因而易为子女所服。家庭教育的作用,往往是其它教育部门难以达到的。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未来,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书中,颜之推还通过总结自己少年时代受教育的教训来证明家教的重要。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颜之推深人思考家庭教育问题,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体系。

二、个体道德品质培育机制

所谓机制,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颜氏家训》一方面将家庭育内部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组织教育内部的运动;另一方面又将外部的各种因素有机整合成一个活动系统,引导、控制、规范、组织和推动整个家庭教育的运行,初步形成了个体道德培育机制。

从形式上看,《颜氏家训》的个体道德培育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二是操作机制。

运行机制方面,首先是提倡早教。颜之推认为对家庭个体的道德培育应越早越好。他说:“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母亲怀孕三个月,就应开始为腹中胎儿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影响环境。“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婴儿出生不久,就应请老师进行教导。“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让孩子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重视通过家风对个体实施影响。他说:“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韶此,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颜之推认为,人的思想言行受到家庭环境即家风的的习染,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行举动对他们都会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所以,应当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三,通过权威、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感化个体。颜之推经常引用“子日”“礼云”等当时比较权威的话对个体进行教育,增强了对个体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

操作机制方面,首先要求严慈结合,尤其注重严教。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如果只慈不严,则“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其次,通过实例对个体道德进行评价。这是颜之推道德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和优点。道德评价对道德具有导向作用。颜之推善于通过实例对个体道德进行评价,从而保障教育机制的运行。

再次,提出具体可行的规则。通过封建“家长制”的权威,使这些教条、规则对个体道德教育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颜氏家训》所提倡的个体道德培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首先,教育内容以“礼”为本。颜之推所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其中“教”的就是“仁孝礼仪导习之”,他认为“礼教为本,敬者身基”。《颜氏家训》的第一句话就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其次,这种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中心。按照“礼”的要求,颜之推对个体的道德要求很严格,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条例众多。

颜之推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夫妇、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这几种关系处理好了,整个家族就尊卑有序、和睦融洽。 对于夫妻关系,他主张夫唱妇和。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对于父子关系,他倡导父严子孝,“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押;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押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押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袅筐枕,此不简之教也。”父母对待子女,要做到严与慈、爱与教相结合。对于兄弟关系,颜之推极为重视。他说“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所以兄弟之间必须相互谅解,必须尊兄爱弟。“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憧仆为雕敌矣。”

颜之推对于个体与整个家庭关系的道德要求也很明确。认为家风要醇正,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他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颜之推还谈到了个体的职业道德要求。认为人应当有一定的职业,“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他说:“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一旦有了某种职业,就要尽心尽力,做到于心无愧。

关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颜之推推崇“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主张对他人要尊重,迎送有礼貌。交友要重义,他认为:“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三、理想的个体道德修养

根据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的有关论述来看,通过家庭 教育 ,个体应该达到的理想的道德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节操,就是坚持原则。这在颜之推那里就是坚持“礼教”的原则,这也他赋予节操概念的实际内容。魏晋南北朝以来,玄风盛行,各种违背礼教的行径在人们当中蔓延,面对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奴役,一些人不思救国,反教子女卖身投靠之法。颜之推对此深恶痛绝。齐朝一士大夫有一儿,年十七,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颜之推告诉自己的孩子:“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其次要做到名实相符,不贪名利。他认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妹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这里的“无余地”是指道德修养还不够深厚。

最后是忠于职守,以公为上。颜之推认为避讳虽在情理之中,但不在公务之上,不能因为犯忌而不务公事。推广开来,处理公私问题,则要以公为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阿凡提
我的同桌
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
爱反悔的大人
买 菜
美好的心灵
我做做,你猜猜
我会做汤圆啦
我的哥们——王小于
《喜羊羊与灰太狼》观后感
菊花
我是一只“小书虫”
好听的名字
逛 超 市
过桥米线
教育组安全工作责任书
工作调动申请书
入职申请书
市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方案
退学生会申请书
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安全应急预案
转岗申请书
学生会主席申请书
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责任书
志愿从事国防事业申请书
英语俱乐部副会长申请书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4)法学理论论文(1)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5)法学理论论文(1)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6)法学理论论文(1)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2)法学理论论文(1)
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画杨桃》教学设计
《父亲的菜园》教案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
《落花生》教案
《争吵》教案
《太阳》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西门豹》教案
《荷花》教学实录
《桂花雨》教案
《找骆驼》教学设计
《猫》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山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