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1
银行竞争与银行体系脆弱性关系研究
摘 要:全球化给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从而提高了银行效率。但是由于风险转移,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竞争也加剧了银行系统的脆弱性。首先,按照新进入者在业务上的特色,将银行竞争分为创新者引致的竞争、业务雷同者引致的竞争以及业内银行间的竞争。在分类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型的银行竞争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接着,详细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脆弱性现状,并给出了如何降低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加强稳定性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竞争;脆弱性;外资银行
1 银行竞争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1.1 创新者进入
创新者进入后,行业内的竞争者数量增加,供应过剩,规模经济日渐消失,由此将会使整个行业承担着很大的潜在风险。此时,若是新进入者或是业内效率较低的银行破产,都将产生负的外部性,导致系统的脆弱性增强。举例来说,假定新进入者为渗透在广告上投入大笔资金,并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同时,当局为刺激竞争,提倡引入易携带的存款账户,并要求银行提供更详细的经营状况报告。这时,银行客户将会把目光投向这家新进入者,并把业务转向该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业内其他银行将被迫降低贷款利率,并经营较高风险的业务,从而破坏了负债比例,导致整个行业更易于受到外界的冲击。在这个例子中,新进入者使得行业的脆弱性增强。
1.2 业务雷同者进入
业务雷同者进入行业只重复生产业内已有的产品,而没有创新。这类竞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外国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经营国内银行相同的业务。假设某国外银行接管本地一家中型银行且信息透明化,能使本地消费者更了解新进入银行的经营状况。因为存在更高的收益率(否则外国银行将不会进入这个市场),所以国外银行付出少于本地银行的成本就能得到其相同的收益。因此,新进入的外国银行会占有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本地银行在成本上已无竞争优势,只有扩大其贷款额(如抵押贷款)以期望获得高收益。当越来越多消费者增加其抵押贷款时,资产的实际价格迅速下降,于是产生了泡沫。此时,银行体系脆弱性不断加剧,很容易爆发危机。但是在一些情形下,业务雷同者进入也可能不会增强银行体系脆弱性。因为业务雷同者进入往往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局政府通过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出现危机的苗头,可以及时制止补救。
1.3 业内银行间的激烈竞争
1996年后,除了信用风险外,巴塞尔各银行还加入市场风险来计算资本需求量。此外,银行还可以运用其自身的风险价值模型来测算市场风险。1999年中期,巴塞尔政府还规定要在信用风险上计算资本支出。这项改革使得各银行可以在其自身经营的信用风险上更独立的确定资本支出,同时还表明银行在确定资本支出时考虑了利率风险,经营风险等的综合影响。此时,银行建立了自身内部的信用风险模型。这种加强风险评估、将信息透明化的方法是可以增强市场稳定性的。
2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尽管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于建设一个更高效和更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是有益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外资银行的参与会加剧竞争、减少中资银行的垄断利润,给中央银行的监管增加难度,从而给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带来一定冲击。从长远来看,一个具有竞争性和稳定性的银行体系是所有国家的共同目标,在新的竞争与监管下,银行体系的竞争性和稳定性可能出现协调一致的发展趋势。中国应继续充分利用外资银行进入的契机,逐步提高市场的竞争程度、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并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银行管理层的监督;二是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培育内部控制;三是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四是建立完善的稽核体系,完善专业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按照《有效银行核心监管原则》的要求,借鉴国外相关法规,并针对开放以来外资银行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一部规范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外资银行法》,对外资银行的准入、市场运作和退出制定严格的依据。在该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同时遵守国际条约,并明确监管的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和监管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邵英昕.银行业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J].世界经济,1999,(05).
[2]韩俊.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邹薇.银行体系稳定性——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扫地
- 开心的一天
- 聪明的孩子
- 神奇
- 小实验
- 母亲节快乐
- 给妈妈的贺卡
- 下课了
- 有趣的一天
- 第一次做饭
- 该怎么办
- 下雨了
- 看球赛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想飞
- 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
- 关于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
-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 视觉文化研究
- 弘扬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 浅论我国民法典编纂体例(1)论文
- 在两种宪政设计之间——自由主义与中国宪政改革
- 西方目录学史:发展历程与基本文献
- 论样板戏的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
- 中国省制问题研究
- 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1)论文
- “知识创作物未保护领域”之思维模式的陷阱(1)论文
-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阳光》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影子》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雨点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