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8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获取就业信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业初期,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向后,可有针对性的获取相应就业信息,为未来就业成功打下基础。高校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过程中呈消极状态,可能会漏掉就业报名与考试时间、招聘方式等等重要信息,导致就业失败,甚至错过最佳求职时间窗口。在积极就业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校园招聘、社会资源等等途径获取就业信息,直至成功就业。另外,高校毕业生需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毕业生精准做出分析,有效得出结论,快速投入下一步求职行动。

【关键词】就业信息 网络媒介 校园招聘

一、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一)网络媒体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具有便捷、经济、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信息集中、便于搜索和选择、求职方便等优势,日益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政策和求职信息的主要途径。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良好就业,每年发布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方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等等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及部门针对中央出台的政策文件制定更为详细的执行政策和保障措施,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出台政策执行具体办法和详细要求。相应就业政策文件可去官方网站查询和了解。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专门建立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网站,例如由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支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简称新职业)。该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的资源,采取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平台将主要围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发挥教育行业资源优势,开展多种服务,带动省市、行业、高校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最终建成集双向选择、网络招聘、远程见面、信息咨询、指导培训、弱势帮扶、政策发布、经验交流、研究监测、辅助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就业服务平台。

大多数招聘企业都有官方网站,用于发布企业基本招聘信息。高校毕业生可从应聘企业网站上获得招聘概况、招聘岗位、需求专业及条件、笔试与面试安排、简历投递方式等等。同时,高校毕业生可在官网上进行信息深度挖掘,做全面具体了解,包括企业的成立背景、企业文化和发展规划等等。通过企业官网,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的获取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竞争力。

如今,应届生求职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就业信息汇总网站发展迅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求职服务,提供最全、最新、最准确的校园宣讲、全职招聘、兼职实习、知名企业校园招聘、现场招聘会等信息,并且为毕业生提供笔试、面试等类型的求职就业指导。在市场竞争和利益的驱动下,促使这些网站不断更新功能、扩宽服务种类,竭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定位指导。凭借信息搜集筛选的特色,就业信息汇总网站迅速成为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途径。

(二)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种类包括在高校、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专业人才招聘机构、人才交流机构或政府举办的毕业生招聘活动;招聘组织(主要是大型企业)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企业委托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培养,邀请学生到企业实习并选拔留用;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并在享受者中选拔录用。校园招聘面向高校毕业生,与社会招聘存在明显定位区别。

校园招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秋季招聘”一般从9月中旬开始启动,到12月中上旬接近尾声。“春季招聘”主要集中在次年的3-4月,直到七月份结束。9月初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年开始后,出于招揽优质人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较早的进入校园,通过校园宣讲会的形式提前介入校园招聘活动中。10月份是校园招聘最繁忙的旺季,一直持续到11月底。春节后3-4月份会再现一次校园招聘小高潮,主要争夺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失利的一批毕业生。

校园招聘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意进入校园进行招聘的企业会主动联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与招聘单位在宣讲会日期、地点、笔试和面试安排方面进行沟通,把相应信息发布给高校毕业生。企业到校园进行招聘宣讲,通常会提前进行宣传,通过在校园显著位置挂置横幅和宣传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院系辅导员老师等等方式把企业宣讲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发布出来。这样,毕业生可以通过以上途径获知就业信息,结合自身就业定位后参加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宣讲。

(三)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等社会资源途径

老师推荐、家人亲朋推荐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补充求职途径。在双向选择的就业过程中,这些人际关系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毕业生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让学校的校友、老师及学生家长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就业压力。

二、获取就业信息的注意事项

就业信息具有时效性和真伪性。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工作与信息紧密相连。然而,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判断和抉择。就业信息是高校毕业生择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就业的先决条件。谁能及时获取信息,谁就能获得择业的主动权;谁能得到准确的就业信息,谁就向所求的职业迈进了一步。 在求职过程中,多数高校毕业生面对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感到无所适从,快速准确地甄别真假招聘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虚假就业信息、虚假招聘启事以及不法职业介绍所采取“坑、蒙、拐、骗”等手段,使众多高校毕业生人财两空,既花了钱财又消耗了时间和精力,精神上经济上遭受双重创伤,合法权益受到极大侵害。

虚假就业信息一般有以下几种特征:

骗取钱财。招聘不招人,招聘者通过招聘,获取大量报名、培训、服装、手续费等。这类招聘广告往往以非常优厚的待遇作诱饵,致使一些不在乎小额报名费的高校毕业生受骗上当。偷梁换柱,招聘名不副实。有些公司以招聘的名义,以高薪引诱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招聘时给高校毕业生应聘者拿出“考卷”,实为公司需要的软件代码或者某研究项目的工艺方案。应聘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努力完成招聘方交给的任务。待“考卷”交回后,招聘自然也无任何消息。高校应聘者则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以招聘为幌子进行广告宣传。不少企业大张旗鼓地摆出招聘阵式,用意不在聘用合适人选,而在于制造热点,产生新闻效应,扩展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⑷传销组织招聘。这种招聘无须收交保证金,更没有培训费,有的只是令人向往的优厚待遇、工作条件。招聘者正是利用高校毕业生求职心切、渴望得到挣钱机会的心理,在骗取信任之后,将他们骗到传销组织内进行“洗脑”教育。不签订协议。某些招聘单位在招聘宣传中罗列各种优厚待遇条件来吸引高校毕业生,但在招聘过程中并不签订任何就业协议。高校毕业生入职后一旦发生劳资纠纷,自身权益难以保障。

在求职应聘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做到“选、问、告”。高校毕业生优先选择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开办的人才市场或人才中介机构求职应聘。这类部门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以为用人单位、为人才服务为宗旨,运作规范服务周到,信誉高,功能全。毕业生还可以信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校园就业双选会,一般参会的企业都经过了学校审核,可信度高,不会发生招聘欺诈情况。

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求职应聘时,应仔细询问招聘单位的详细情况,包括其上级主管部门、单位性质、经营范围、用工形式、用工时间、工资待遇等,还可以直接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

高校毕业生在应聘活动中一旦遇到非法中介,或借名义欺骗、讹诈求职者的单位,应及时、迅速到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咨询、投诉,或者向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寻求帮助。

高校毕业生初涉职场,在签订就业协议前,有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劳动条件、劳动待遇等事实进行了解的权利,即“知情权”;招聘单位应有告知的义务。毕业生应当主动了解、询问用人单位情况,判断该单位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毕业生要利用这种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就业的顺利进行。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不了解用人单位、给予的待遇以及将要安排的工作岗位,便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还有少数运作不规范的用人单位,往往夸大单位的现状、工作环境和将来的前景,或向毕业生开出空头支票,如安排住房、高额奖金、在总部或大城市工作等等,以此来吸引毕业生应聘。毕业生报到后才发现,单位根本无法兑现他们的承诺。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单方面违约提出诉讼,却欲诉无门。“知情权”是毕业生在求职时避免上当受骗的有力武器,所以学会使用“知情权”,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找到满意的工作,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需要努力的除了学会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增加寻找求职信息的主动性,还要多和社会相联系,增加自己的甄别能力。

三、树立正确就业心理

首先,要树立积极、主动寻求就业心态,不能被动的“等、靠、要”,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毕业生希望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企业和个人双向选择”的用工制度,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非常重要实现就业的途径,所以要积极认真研读国家就业政策,主动获取有效就业信息,抓住就业机会立刻行动,提高就业成功率。

其次,要摒弃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应受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影响,把岗位有限的大城市、高薪外企和国家“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部分高校毕业生很可能在这些“独木桥”上败阵下来,错失最佳就业时间窗口。高校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条件,把眼光放到岗位充裕、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非一线城市、西部和基层,积极搜寻和关注相应就业信息,全力准备应聘事宜,最终走上职业发展的“宽广大道”。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行了转变,一些高校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高校毕业生应抛弃“天之骄子”的光环,正确认识自我,寻找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就业信息,积极主动进行就业准备,最终完成就业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张旧照片
幸运的战争孤儿
战争是魔鬼
写给战争里的孩子一封信
战争下的孤儿
战争与孩子
生命之爱
废墟中的孩子
战争中的孩子
什么是生命?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战火中的哭泣
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
生命本是风景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给应届生的一些忠告
图集速记法 钢筋工程口诀
安全管理违章违纪情形
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改进
某住宅楼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焊接工程施工技巧100招
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某学校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施工基础构造知识问答
钢筋工工地经验集锦
CAD施工图详细画法
钢筋算量30条重点注意事项
建筑行业常用技巧汇总
建筑工地钢筋工施工技巧大全
二手房交易验房阶段实用技巧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美文欣赏 雷锋名言
《我不是最弱小的》整体阅读感知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难点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训练素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随堂练习-----提高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考点练兵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整体阅读感知
《泉水》写作指导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随堂练习-----巩固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点字词梳理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问题探究
《我不是最弱小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