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3

浅析中国诗与画的关系

摘要: 中国 诗歌与中国画虽然是 艺术 的两个分支,但两种艺术之间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很多共通的地方。同时二者又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差异性,不能完全看做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的角度,分析了诗和画之间的联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诗画一体。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差别、间接艺术和直观造型艺术的差别以及"说得出,画不就"的情况。

关键词:诗;画;同一性;区别。

在中国艺术史上,诗歌和绘画均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们彼此之间密切相关,携手并肩地走过了几千年的 历史 ,共同创造了中国艺术的辉煌。诗歌与绘画之间虽然存在着联系,但毕竟是两种艺术手段,它们之间必然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是从诗歌的角度,简要的分析诗歌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1、诗歌和绘画的同一性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不论是"诗"也好,"画"也好,都是要在一定的感情的指引下,才能够彼此相融,彼此渗透。本文将"诗"、"画"与"情"相联系,分析两者间的相通之处。

1.1诗中有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所有的意象也都是语言的表达。我们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头脑加工加以完成的,我们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段,根据诗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来加深我们对诗的理解。所谓"诗中有画"就是诗歌突破了语言的界限,而充分发挥出了它启示作用,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图画。这样的创作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也更有利于诗歌的传播。唐代的很多山水诗都很好的体现了这点,而且有些叙事诗同样也能看到"诗中有画"的影子。

1.1.1山水诗中的"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就是苏轼评论王维的诗歌的,所以王维的诗可以说是其最明显的代表。"王维善于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一刹那,加以突出的表现,他描写景物时,既不堆砌词藻,也不作琐细的形容,总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馀地,供他们自己去联想、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王维的诗最有写意画的效果,略加渲染,就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1]如他的《过香积寺》一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按禅制毒龙。"寺庙、云峰、古木、小径、泉水、青松等景物,按照各自的空间方位排列在"画"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树木的被风吹出的唰唰声、深山寺庙中的低沉的钟声、巨石下泉水的幽微,一幅深山古寺风景图跃然眼前。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香菱评王维的一段话更真切的说明了王诗中的画情:

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 自然 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诗句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祖国边疆的雄浑、壮丽、开阔而又微带荒凉的画面。同时,这十个字用的恰到好处,就如香菱所说的"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这正是诗与画的结合,同时也是诗与情的结合,从而呈现出了这样一幅绘景绘情的边疆风景图。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从秋日傍晚山村的景物中,选取了明月,青松,清泉,竹,莲等景物,又选取了一些富有灵动生活气息的片段,不假雕绘,不加藻饰,用了几近素描的手法勾勒出来一幅山村生活图。没有进行细节描写,但读者在阅读之后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

此外很多诗作中的意象是有色彩的,诗中画的效果会更清晰。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湛蓝的天空下,两只黄鹂在青翠的柳树上吱吱喳喳的唱着,一行白鹭在蓝天的映衬下自由的飞翔着,到处生机盎然,生机勃勃,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又具有现实生活色彩的写意的画面。 写景的诗易于"诗中有画",对景物的描写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画面,而叙事诗更多的是记叙事件的,很难产生这种艺术感觉的,但在很多的叙事诗中,我们也可以想象出画面来。如张藉的《夜到渔家》一诗,就是通过叙事来表现出浓浓的画意来的。"渔家在江口,潮水人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前四句叙事,平淡无奇。接下来说,近处密竹丛生,村陆延伸远去。'月出',见出时间之晚,回应题目'夜到'。'钓船稀',见出投宿不易,暗示投宿人的急切心情。恰在此刻,远远地看见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还看见春风吹动他的草衣。这位'欲投宿'的'行客'的内心欢快,未着一字;'渔家'的情状,似隐似现,未睹其貌;而所见者,唯有'草衣'飘荡于春风中耳!末句神韵悠悠,情思缕缕,飘荡江畔。"[2]

由此可见,不论是山水诗还是叙事诗,都是与画有着密切联系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是有画意的,不光要有画面的描写,同时还要有着浓烈的感情在其中,不然,只会是很空洞的画面,而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就达不到很好的艺术欣赏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文学的交流活动,影响诗歌的传播。 诗和画是相通的,又是互补的,既然诗中可以有画,画中自然就会有诗的存在,下面我们将简单讨论下画中有诗的情况。

"画中有诗"的"诗"主要体现在题画诗上,题画诗是指以书法为媒介题于画上的诗,这就更明显的体现了诗和画是具有同一性的,他们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题画诗又可以分为'以诗为画'、'以画为诗'和'诗画一体'三种情况。"[3] "以诗为画"就是说先有了诗的存在,再根据诗的内容作画,这种情况一般是后人为前人的诗进行配画的。以诗为画在历代层出不穷。如东晋顾恺之根据三国时代诗人曹植《洛神赋》而作的《洛神赋图》,在造型艺术上巧妙地把幻想加以形象化。"《洛神赋图》是一幅长卷,连续性的画面依《洛神赋》情节而展开,生动地描绘出曹植对洛神痴心眷念的神态,又衬出洛神孤高静洁的格调,表现了想象的境界。"[4]如"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作《李白诗意图》,傅抱石、关山月依据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而作山水画,齐白石曾受老舍之托以清人查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作画等等。"[5]又如"卫协和晋明帝司马绍都画有《诗经》画,史道硕画有《嵇中散诗图》,戴逵画有《嵇阮十九首诗图》等,顾恺之也画有嵇康、曹植的诗图,还有根据张华《女史箴》诗而作的《女史箴图》,诗歌抄录于图,图文并茂。"[6]这些画作的出现都是根据前人的诗歌内容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对诗进行描绘,而是融入了画者的感情,又有画者的艺术再创作,也就是说诗意融合了画意,因诗意的感染加深了对画意的感受,只有这样,诗意才能更好的在画中体现出来,画也才能成为一幅好画。 "以画为诗"是根据画的内容作诗,与"以诗为画"的时间顺序整好相反,是先有画后有诗的,且很多题画诗的作者并非画家本人。迄今看到的最早的咏画诗是南朝宋宗明皇帝刘彧赞美先帝的四言诗《帝国颂》,所谓《帝国》是一幅帝王肖像画。诗如下:"帝国凝远,瑞美昭宣,济流月镜,鹿毳霜鲜,甘霜降和,花雪表年,孝德载衍,芳风永传。"这首诗的风格,明显是《诗经·颂》的延续,也就明显地说明很多题画诗的作者并非画家本人。"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把绘画的色彩、光线、远近、构图都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都是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7]

这种 艺术 现象自唐代以后就很多见了,很多诗画一体的作品出现了。很多大家也都选择了在自己的画作上题上诗。如唐伯虎的《骑驴归思图》,泉水、危岩、乔木的山中,画着一个骑着驴带着笠的书生在山路上前进着。左上角题诗:"祈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诗和画就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诗意与画意的表达相一致。又如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图》,整幅图的主干就是一株从右向左倾的腊梅花,花上栖息着两只鸟。简单的构图,但在画的左下角题着首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也就使得整幅画充满了诗意,很好的体现了"诗画一体"的艺术审美境界。

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都是诗和画的联系的表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艺术境界。诗和画的有机融合共同促进了 中国 艺术水平的 发展 与提高。

2、诗与画的差异性

诗歌和绘画毕竟是两门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固然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但更多的还是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这两种艺术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所以差异性也是诗歌和绘画之间的明显特征。不能一味地说明诗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也要重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这两种艺术的发展。

2.1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区别

诗歌是一种时间艺术,它的描写不必拘束于某一时间,而是可以超越时间界限的。虽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兼有空间艺术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说,诗歌还是一种时间艺术。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者莱辛在《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一文中就指出了绘画凭借线条和颜色,描绘那些同时并列的物体,诗通过语言声音,叙述那些持续于时间的事物,即画写定型,诗写变化。"诗歌是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一传达工具,表现空间境界在时间流程中的延展,也表现不相连属的空间境界,在对空间境界、方位、角度、距离的选择和变换方面,有着绘画无法比拟的自由度,还可以表现声音、触觉、嗅觉、感觉等无法凭空间境界直接展示的内容,并且对外物与内心的碰撞、交叉以至融合、渗透,或相离、相反等情况,可以因意而施,运转自如,等等。"[8]

绘画是一种空间艺术,它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只能表现一刹那间的物态和景象,是时间的一个点,所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邵雍说画只善于表现物的静态,而不善于表现物的动态。这些都说明了画只是表现一个瞬间的物象的,跟诗歌的时间艺术是不同的。

2.2间接艺术和直观造型艺术的区别

诗歌和绘画在艺术种类上还有间接艺术和直观造型艺术的差别。

诗歌是间接艺术是说所谓的诗中有画的情况,不是诗直接表现出来的,诗中的画都是通过语言描述,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一种自己的理解,再加上读者自己的经验、想象、联想,才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一幅虚拟的画卷。所以说,诗歌的艺术效果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是没有语言的魅力,也就不会有诗的意境,也就不会有如此具有审美意义的诗歌的存在,语言就是诗歌的一个载体,也是"画"的一个载体,诗歌是间接的让读者感受到了画意。

而绘画则与诗歌是不同的。绘画是一种直观造型艺术。绘画想要表现什么,是直接在画中画出来的。它没有另外的可以令人想象的载体,而是通过线条、色彩等绘画要素把想要表达的东西都给直接展示出来,在受众面前呈现的是一幅清晰的图景,受众不用再进行什么想象就可以直接感受到最直观的景象。当然了,画有的时候也蕴含着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受众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才能感知到,这是深层的,一般说来,画还是可以让人直接感受到物象的。所以说绘画是一种直观造型艺术。

2.3"说的出,画不就"

这一论题是明代董其昌所说的,他说:"'水作罗浮磬,山鸣于阗钟。'此太白诗,何必右丞诗中画也。画中欲收钟磬不可得!"程正揆转述为:"'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华亭爱诵此语,曰:'说得出,画不就。'"[9]这是说诗和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通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表现领域。诗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意境,可以有很深的程度,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带给我们很浓重的情感。但绘画有的时候则表现不出这些情感,也表现不出一些意境。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两句是很明显的"诗中有画",可以用画表现出来,但后两句却很难用画表现出来,"思故乡"怎样画出来呢?像这种语句就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是不能用简单的画表现出这么深的意境的。又如王维的《山路》:"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这种意境我们可以理解:路边的植物充满了生机,树叶等青翠欲滴,像是能湿了过路人的衣服似的。这种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怎样用画来描绘呢?即使是再高明的画家应该也画不出这"湿人衣"的感觉吧。这都是很明显的"说的出,画不就"的现象,也就说明诗和画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总的说来,诗和画是艺术的两个分支,他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清晰的界限。但不论是联系还是界限,都可以体现出二者的艺术性,都可以体现出二者在内在审美性上的相通。

"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10]--这应该是诗与画关系的最好写照吧。

参考 文献 :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7。

[2]艾治平:古典诗词艺术探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71。

[3]常存文.论中国古代诗画关系[J].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34

(4):111。 [5]卢新颜:诗与画的融合[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29(132):93。

[6]刘晔: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J].南京:艺术百家,2006,93

(7):127。

[7]刘晔: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J].南京:艺术百家,2006,93

(7):128。

[8]罗显克、钟良:"诗"与"画"边界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J].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29

(6):156。

[9]杨铸:"诗画本一律"--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自觉选择[J].北京:北京社会 科学 ,2002,

(3):119。

[1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舅公的夸奖
妈妈生病了
开学了
最快乐的一件事
我喜欢小鸭子
山村雪景
妈妈生病了
我喜欢上学
体育广场
妈妈生病了
我的家
妈妈生病了
妈妈生病了
寒假真快乐
妈妈生病了
一般性讣告的格式写法及注意事项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的结构
聘书写作的注意事项
纳税检查报告
聘书范文评析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的必备材料
私营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的概念
个体工商户申请歇业登记表的概念
《个体工商户申请开业登记表实例》
私营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的结构
个体工商户申请开业登记表的结构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的概念
私营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的必备材料
个体工商户申请开业登记表的必备材料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
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法
巴赫的音乐神学
整体式模板衬砌台车在矿山斜坡道混凝土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公路路基病害的危害及其防治
小学艺术课程综合化及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培养的研究
谈音乐专业教师创造能力拓展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音乐教育原理》课程特色和优势
论当代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问题和对策
背景音乐音箱的选择
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建立——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关键
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有关高校音乐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音乐教育原理》教学日历
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与养护
《坐井观天》教案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案
《美丽的小路》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词语教学例析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燕子》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手记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荷花》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
《夏夜多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