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8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有赣式古民居的 发展 历史 和现状、建筑特色、传承与发展的 研究 ,探讨这一历史文脉与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等 现代 建筑材料的共存的 问题 ,并在保护赣式古民居的基础上,发掘、提炼赣式古民居的文化因子及建筑设计元素,使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形式相结合,力求历史的文脉得以创新和持续发展,形成赣式人居文化新的特征,构筑现代赣式民居独特的人文景观。

[关键词]赣式古民居 提炼 创新

江西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众多具有特色的古村古民居,它们诉说着民居的发展历史,它们是赣文化的载体之一。到 目前 为止,江西共有47个古民居被列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古民居档案,对具有历史、 艺术 、 科学 价值的民宅、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建筑物进行妥善保护。同时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古村落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配合村委会对古村落保护进行监督管理。使得赣式古民居能够得以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赣式古民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现存的赣式古民居主要建立在明清时期,目前随着研究人员的挖掘,使很多边远地区的民居浮出水面,通过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民居被妥善的保护起来。并通过媒体、 网络 、 旅游 等形式宣传,使赣式民居文化广为流传。江西的古民居主要集中在婺源、赣南等地区。目前婺源县拥有2个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婺源宗祠、清华彩虹桥、理坑村古民居3处13个点荣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三雕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江西婺源县沱川乡的理坑,建村于南宋初年,是婺源县明清建筑保护最为完整的村庄之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而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一绝,以体量巨大、防卫功能完备,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客家民居中,世人公认的赣南方形围屋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有形客家文化中的代表与象征。它是公元三世纪东汉中后期中原地区大庄园主的典型住宅形式坞堡,也就是一种小型的城堡。据梁思成先生研究,北魏至唐代的建筑,在庭院围墙的四角都建有角楼,保存着古代防御性的遗风,但这种四角建楼的布置,在宋代以后已甚少。然而恰恰在此时期,南迁的客家先民为了适应新的特殊的生存环境,为了家族和宗族的安全,高墙大院、聚族而居成为最佳选择,把中原逐渐消亡的建筑形式和技术带到了赣南,因而学术界称赣南方围是汉代坞堡的“活化石”。另外,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分宜邓家老屋,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赣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围屋。

二、赣式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不同的地区,古民居的特点不一样。在江西众多的民居中,具有建筑特色是天井、围屋、三雕等。首先天井是指上缘由屋顶四向的屋檐或墙壁组合构成,下底铺地面积大于井口,凿内池、留沟防、设路径、安石埠、置盆载种种异制。都具有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等多种建筑功能。居民天井的空间尺度以间为基准,空间形态与明堂厅堂为一体,是一个无具象界面的类井状泛空间。在南方地区采用组合式天井的较普遍,而江西古民居中的天井设计是开合式的,它是我国民居中独特的天井形式,特点是运用活动式格棚调节遮阳、争取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又取得丰富的光影效果。它对我国庭院设计有着深远 影响 。其次是围屋,它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的围屋占地8至10亩,大的要超过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屋往往需要5至10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一间围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客家围屋的特点是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又是整座围屋的防御围墙。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闽西的土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古民居”。赣南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几个县,总数有600座左右。其中以龙南最为集中。赣南的客家围屋多为方形,与闽西圆形的土楼和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龙南县的围屋有370多座,形状各异,其中“方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全国之最。江西古民居建筑特点再次是三雕。在众多的建筑结构和部位都有三雕,它们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而且每一副图案仿佛诉说着一个故事,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位于新余市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的邓家大屋,该建筑群的门、窗木雕盛行,雕刻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多彩。主要 内容 有楼台亭阁、桥梁、农耕鱼樵、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戏剧类题材,极具地方特色,展现当时 社会 人文面貌,又包含大屋主人的希望及企盼。这些门、楼、阁、窗上的雕塑中,有反映分宜及周边景观的《围屋全貌图》、《魁星阁》、《分宜万年桥》、《华屋连薨》、《廊榭图》、《分宜古城东门图》、《浮桥图》、《宜春台》、《城门与考棚》;有反映分宜人民生产、生活的《耕牧图》、《纺织图》、《捕鱼图》、《射猎图》、《入城图》、《船运图》、《挑夫图》、《船临城下》、《码头装卸图》;有反映文人学子寒窗苦读、科场拼搏的《树下读书图》、《进城赶考图》;还有反映大屋的主人祈求天下太平、幸福的《鸟禽花树图》、《鸟兽率舞图》、《梅鹿图》、《万字锦》等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客家围屋中极为少见。

三、赣式古民居的传承与 发展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现代 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完成了它的 历史 使命,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虽然,在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大力宣传和扶持下,民居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保护这些古民居,是如何让赣式古民居的精华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的 问题 。首先还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赣式古民居的文化,特别是省内各高等 艺术 院校及中专、高职等,相应的开设一些选修或欣赏课,除了让本地的学子了解赣式古民居的文化,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了解,进而产生兴趣并从事相应的 研究 。这样让从事建筑设计及建筑装饰设计的人员对江西古民居的产生背景、文化、特色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通过调查, 目前 江西省内各高校的艺术生,对赣式古民居的了解程度极少,根本谈不上任何的认识与研究。所以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一类的宣传与 学习 。其次,大力发展 旅游 业,通过旅游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都来了解赣式古民居,把这一类文化推出江西、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这样既可以带动当地的 经济 发展,又可以把江西悠久的民居文化展示给游客,推动文化的交流。再次,目前已经出版的书籍以及 网络 对赣式古民居相关 内容 介绍的较少,专业设计人员或者业余兴趣爱好者查找不到相关研究内容。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已发现的赣式古民居的结构,建筑元素,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把这些精华系统完整的整理出来,通过出版社出版发行,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大力挖掘暂未被发现的古民居,使这些历史遗产早日浮出水面。

针对目前赣式古民居的现状,我们的任务非常重。为了发展江西本土的文化和经济,需要我们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和大力宣传。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赣式古民居建筑精华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元素融合,形成赣式人居文化新的特征,构筑现代赣式民居独特的人文景观。

参考 文献 [2]孙大章著,《中国民居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3]王其钧著, 《图说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

[4]黎明中主编,《江西古村古民居》,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我的老师
热爱生活的外婆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刘爷爷·旱烟袋·筛子眼
乐于助人的她
重病之人
《金色的鱼钩》缩写
时髦女郎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绣墨梅的妈妈
大学生党员自我批评范文
遗失校徽的检讨书
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作弊检讨书
早上上课迟到检讨书
工作未及时到岗检讨书
工作违规检讨书
大四学生上课迟到检讨书
乱花钱检讨书
学生检讨书范文
上课捣乱检讨书
一位老师的检讨书
医院工作失职检讨
打架检讨书范文
小学生网上抄作文检讨书
态度真实诚恳的检讨书
现代城市规划知识点
钢筋锚固值细节解析
平面设计师资格证需要考什么?
CAD画施工图的心得
土建专业知识及技巧(新手推荐)
如何防治外墙渗漏原因和防治措施
建筑技术新手必备知识
献给所有的设计师
钢筋施工知识详解
建筑施工墙体构造常识问答
室内设计怎样体现文化
防腐木屋的特点
灌注桩工程施工方案
中国高程系统大全
在Auto CAD下如何能提高绘图速度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1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2
《画风》 重点问题探究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师语录
《邮票齿孔的故事》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风》 整体阅读感知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提高篇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2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1
《邮票齿孔的故事》 趣闻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范文习作
《画风》 考点练兵2
《画风》 考点练兵1
《邮票齿孔的故事》 相关介绍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