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行动学习促动师之惑 “有剑”还是“无剑”

行动学习促动师之惑 “有剑”还是“无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4

行动学习促动师之惑 “有剑”还是“无剑”

行动学习促动师应从扮演中立的角色开始,帮助团队明确目标,关注团队讨论的流程而非内容,并将着力点放在探询上,推动团队的共同行动。所以,行动学习促动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流程专家,而不一定是本次行动学习主题领域的问题解决专家。很多促动师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很难做到,容易陷入以下盲点:

怕学员自我思考时间太长,还不如直接告知;

不相信学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害怕冲突,担心控制不住场面;

坚持己见,不希望被推翻;

害怕被看成是没有能力的人;

迷恋权力。

促动师不能直接告知学员解决方法,更不能直接动手,只能去引导,还要保持中立,这让他们非常纠结。

也许,形容中国古代剑客最高修为的八个字“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可以给促动师启发:“心中有剑”告诉促动师中立不代表无为,“手中无剑”提醒促动师不应由自己直接去解决问题,而要通过流程技术营造氛围,引导团队解决问题。

一谈到中立,很多促动师就想到“无为”,如果机械地保持中立,很多时候无法掌控进度,从而无法保证成果的输出。实际上,我们对“中立”的理解存在盲点,甚至对“无为”的理解过于机械。老子认为,“无为”其实意味着“道法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通过“无为”而“无不为”,这才是老子哲学的辩证思想。

因此,中立的“三不”原则是:

不提供促动师个人的想法,而是向大家提供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汇谈流程和工具;

不赞同某个观点,而是要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心声能够被其他人听到;

不对结果作出决策,而是支持参与者厘清自己的努力目标并指导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促动师要清楚,没有绝对意义的中立,中立永远是相对的。所以,在促动师的实际操作中,须注重三个关键点:第一,促动师必须既中立且有目标导向;第二,促动师引入的思维框架和行为框架必须针对参与者心智模式的盲点;第三,促动师引入的思维框架和行为框架必须更具有包容性。

中立且有目标导向

行动学习通常是企业行为,而不是寺庙行为。很多时候,人们容易陷入“愚公移山” 的盲点,即为了移山而移山,忘却了本来的目标其实是“要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回归本原,就会找到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不会走入“挖山不止”的死胡同。

所以,促动师必须具备目标导向,在促动过程中不断提醒团队不要偏离目标,在尽可能保证团队充分沟通交流的同时,不断提示时间压力。

针对心智盲点

提供思维和行为框架

促动师的“三不原则”中提到:促动师要向学员提供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汇谈流程和工具。“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汇谈流程和工具”就好比促动师的“剑”,也就是“思维框架和行为框架”。

首先,促动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行动学习的各种工作坊(workshop)都可以说是一种团队沟通和会议模式,每个组织和每个团队都会开会,为什么一定要引入“世界咖啡”“群策群力”“欣赏式探询”等各种行动学习工作坊呢?答案一定是:以前的沟通和会议形式效果不理想,需要引入能解决现有团队问题和盲点的新模式。

那么,现有的团队沟通和会议模式有哪些问题和盲点呢?

首先,团队沟通和会议模式的通病是议题发散不聚焦,无法深度沟通,很难达成共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所以,我们要引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汇谈流程和工具――行动学习工作坊,引导团队先发散,再聚焦,营造深度沟通的氛围,最后达成共识,决定出行动意向或计划。

其次,所有的行动学习工作坊都呈系统化和结构化,其针对性体现在哪里?这便要求我们去研究这些工作坊的流程特点。“世界咖啡”流程中,最特别之处是让参与者不断换桌子,目的是为了激发创意,所以当组织在创新方面存在问题和盲点时,可引入这种方法;而“欣赏式探询”的前两个流程能够连续激发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因此当组织处于低潮时,可以考虑引用此方法。

所以,促动师需要成为流程专家,学习并掌握各种工作坊流程技术,有针对性地引入到相应的团队和组织中去。

引入具包容性的“框”

很多咨询顾问和内部专家出身的促动师通常纠结:一些好的技术,如麦肯锡的解决问题七步法、六西格玛等,都不是行动学习的技术,可否引入到行动学习项目中来?

我的答案是:当然可以!只要引入的技术可以让团队发现盲点,走出误区,更好地实现目标,就应该大胆引入。只是在引入前要问问自己:新技术是否会局限大家的思维,导致阻碍目标的实现?如果是,就要小心了。

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学习技术,行动学习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感性和理性相融合,更好地营造团队氛围的改变,并结合理性流程,让学员自己发现组织盲点,并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行动学习技术的大流程本身包含了很多理性技术,比如“群策群力”工作坊中存在“SWOT分析”技术,而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不使用该工具,改用“思维导图”这个更简单、直观的工具。

辩证地看,再好的工具也是一个“框”, 本身具有引导性,不是绝对中立的,一定程度地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只要我们发现团队思维存在某些方面的盲点,就可以对症下药,引入更具针对性和包容性的工具,摒弃过多的禁忌和门户之见。这也就是促动师引入的“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汇谈流程和工具”可以被理解为“思维框架和行为框架”的原因。

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总结了促动师的四大信念:

每个人都有因固有心智模式而导致的盲点;

每个人、每个组织才是自己领域的问题专家;

团队的氛围对个体的心智改善存在巨大影响力;

促动师可以通过流程技术,营造团队氛围,促进质疑与反思,引发心智改善。

所以,促动师“有剑”和“无剑”的原则就在此:相信“每个人、每个组织才是自己领域的问题专家”,这是无剑;相信“促动师可通过流程技术,营造团队氛围,促进质疑与反思,引发心智改善”,这便是有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种树
保护青蛙
漫画《父与子》——画的局限
鬼屋
受伤以后
我家的小狗
我的新书包
罗汉鱼
罗汉鱼
怀念我的小兔
抓青蛙
我喜欢的人---爸爸
伐木工人的故事
青岛一日游
我的妹妹
电影的崛起及人文脉理释解
美丽新定义——关于李宇春的审美交锋
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
论数字电影对传统电影的冲击
关注百姓命运,珍重平民情感
我国民事立法中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1)论文
创造性地讲好故事——电视连续剧《大雪无痕》观感
宪政中国的路径选择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关系研究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综述论文
论民商法的演进性(1)论文
论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1)论文
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
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