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困境与解决途径探索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困境与解决途径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5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困境与解决途径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意义、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在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契合性视角下探讨了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效性的途径:任用具有高度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任教思想政治课程;灵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之处;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活动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契合性;教育困境;解决途径;中国传统文化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意义及现状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相对应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高校教育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是我国大学生构建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是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主要平台,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实施的成败与否,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整体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栋梁之才是否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高校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备受关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寻求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贯彻实施的方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施方法,在高校中不断被探索发掘,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许多障碍。首先,在硬件设施和师资理念上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得该课程形同虚设。其次,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开始多元化,并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满足大学生的价值观需求。再次,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满足贯彻马克思理论教育实施的要求,高校的整体研究水平不达标,更为甚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学生对于该理论教育存在排斥的现象。从深层次分析来说,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思想教师,在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的个人担当的关系阐明之前,就进行理论的灌输,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内涵以及保家卫国、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马克思理论教育的实施。

二、传统文化教育思维逻辑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更是集文明之大成,博大精深,意义深邃。在现代教育的课堂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去构建现代的课堂体系,以深邃的思想去创建大学生的思维范式,无疑是对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重构。这种思维逻辑框架在重构之后,能够为教育的实施打开一个新的切入点,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政治理论灌输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中国传统教育与政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的就是如何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而中国传统教育是利用三种逻辑不断向深层次递进,阐明个人价值与国家担当之间的关系的。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天地人逻辑强调了天地之道向人道的过渡,进而弘扬明德良知逻辑,强调个人道德的提升,最后注重境界晋升逻辑,将个人责任与爱国爱家的理念完美结合,达到天地人的统一。[1]

第二,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家国合一,明德良知。在这个传统的逻辑理念之下,儒家以其为教育的切入点,强调人性本善,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认为家国之爱是一体的,是人自出生以来就带有的天赋,也是一个人在不断的成长学习中应该有的基本素质和人格。因此,儒家千百年来所倡导的理念,为现代教育打开了一个进行政治教育的通道,在传统教育的解说之下,为受教育者提供更深层次的家国讲解,为个人价值与国家责任寻找一个更好的连接点。这就改变了当今政治教育的表面性,从而在良知上去打动受教育者。

第三,境界晋升的教育逻辑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境界晋升逻辑主要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追求层级从自然到人再到天地的过程,以至于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对于每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都是人之常情。对此,冯友兰先生为人生的追求境界给出了具体的概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是逻辑晋升的过程。[2]对于境界晋升逻辑,其主要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以实现自然与人的整体和谐,在整体上实现天地人合一,这种境界的提升具有很高的美学造诣。使得传统文化的实施在枯燥中显得高雅不失趣味。这就为高校政治教育的落后实施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范例。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身所具备的深邃性和优雅兴,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育发展。

三、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将其更好的在高校教育中实施,我们提出了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建议,下面本文阐述了展开该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实施:

第一,从师资建设方面来说,高校必须任用具有高度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来任教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的老师来说,必须见多识广,对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传统文件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第二,要求教师能够改变课堂上的教育方法与形式,灵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之处。教师需要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之处所在,在进行传统文化的见解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解读,简单来说,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知识内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出来,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升教育效果。

第三,注重实践,在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学校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活动,把握实践活动多带来的教育机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将弘扬传统文化与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时期,举行节日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问答的形式运用到其中,并且组织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向上、热爱集体的相关活动,使所学有所用,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标,树立受教育者正确的价值观,爱国爱党,有责任有担当。

总而言之,中国文明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发展,中国文明源远流长,都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就如同血液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奔腾。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施,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两者需要进行有效地结合,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发展的实际意义,通汇贯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曹宇嫦.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9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幸运的战争孤儿
什么是生命?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写给战争里的孩子一封信
战火中的哭泣
战争是魔鬼
废墟中的孩子
战争下的孤儿
战争与孩子
一张旧照片
战争中的孩子
生命是一首美丽的歌
生命之爱
生命本是风景
焊接工程施工技巧100招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给应届生的一些忠告
钢筋算量30条重点注意事项
图集速记法 钢筋工程口诀
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改进
建筑施工基础构造知识问答
二手房交易验房阶段实用技巧
某学校食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行业常用技巧汇总
CAD施工图详细画法
钢筋工工地经验集锦
某住宅楼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管理违章违纪情形
建筑工地钢筋工施工技巧大全
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整体阅读感知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点字词梳理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问题探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考点练兵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随堂练习-----提高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美文欣赏 雷锋名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随堂练习-----巩固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训练素材
《泉水》写作指导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难点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