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发展”的“异化”与“经济”的“文化”
发展 唯一,量化第
一、 经济 至尊、效率至上,一种蔓延于基层的唯经济主义的气氛是不是正在悄然蒸腾,犹如瓦斯,无声无嗅?其结果将导致“发展”的异化。
若为 中国 发展把脉, 问题 可能会出在“文化”上,中国经济一旦成为“脱文化”经济,于千年传承掉头不顾,很可能演成悖论。
文化具有三圈层构造的特点,外层说的是器械工具文化,中层说的是制度文化,其内层是心灵文化。当然,文化的外层与中层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们对心灵文化即人的价值理念、伦理规范、生活 哲学 等与经济的关系,给予特别的关照。诚如有学者从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模型入手,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引申出6种非理性要素与 历史 文化因素即人的欲望、情感、情绪、意志、意识及风俗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 。如果说,文化的外、中层两层对经济起着可见乃至可以触摸到的显性作用,那么心灵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则是隐性的,因其隐性而更深刻、更持久、更顽韧。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
确实,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品,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天下为公。这些传统美德对眼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人们从来都把“不患贫、患不均”,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复古诉求,认定其阻滞 现代 发展的消极意义。然而,当一个思想既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核长驻千年,试想摈弃于朝夕,谈何容易;一个民族精神因素本非浮栽于营养液中的节日花朵,必有其 社会 形态为其结构性基础,当这个“结构性基础”还存在一天,就宛如“正在使用中的文件”,而无法凭一次“点击”就能“删除”。
在中国,“经济”被理解为“经世”与“济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精神也许正是“经济学”的中国式诠释。“修、齐、治、平”,“平”是最终目标指向,表达中国式的亲民精神与淑世情怀。“平”者, 政治 清明、世事安稳、天下太平,离开“平”,所有经济的业绩与速度,将无从期望。
“民为贵”,“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阅读中国文化如此的箴言,不由使人想起由黑格尔创始,完成于马克思的异化 理论 ,其内涵是一个文化经济学的问题。什么是异化?即指一个事物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本来,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与丰富最广大民众的生活要求,进而使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劳动的尊严,而经济异化的结果,发展没有带来多数人的物质幸福与精神尊严,反之,经济与人的亲和纽带被切断,“人”被疏离于原有的本质地位。
也就是因为人从经济中异化出来,发展的另一效应也在淡化,即原本国家随经济的增长,国力的增强,社会日益走向安定,相反,经济发展系数与社会安定系数,没有成比例的并进,而显示后者滞后,更有甚者经济发展最好的势头,社会凸现更多的不安。因此,经济从来都不是“单打一”,从来都是“人的经济”、“社会的经济”,进而言之是“文化的经济”。假如一国的经济异化得与“民”,与“人”无关,与社会,与稳定抵牾,这样的经济,这样的发展还落得什么?
传统文化总形成一种精神张力,遂使人们推行每一个经济方案,都必须正视“张力”的反弹,都要对这个“张力”的极限与底线作谨慎的摸索。是的,当前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引起的冲突,有时比因利益引起的冲突更可怕。这问题既发生于国际之间,也发生于一国之内。这样,发展就成为一个极为缜密的精神工程,当对文化的张力与冲突,既施之以刚毅,又协之以智慧,关怀经济中的“文化”。
经济文化学的目的,是突出 “大写的人”,由此而求人文意义上的可持续 发展 。哈贝马斯同意 现代 哲学 对工具理性、唯 经济 主义所做的批判,指出当今世界的危机出于三大价值领域发展的失衡。工具理性的超常发展牺牲了道德和 艺术 的文化功能,其结果是经济力量对 社会 世界的“殖民化”。
康德从 科学 、经济、人文、道德多重价值区分的观点入手,演绎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乃是多重价值的制度化,而事实的结局常导致后两者的失落。为此他严肃地告诫世人:“不应把人当工具,而要把人当目的”。
出于此因,经济学不可单纯理解为发展学、效率学,而当与文化学、社会学、哲学联姻,演绎为“文化经济学”,就成为一个大系统,一门大科学,而对社会经济发挥正确的指引作用。
关于经济与人文的关系已被世界各发达国家关注。创建于1875年的日本一桥大学之所以成为闻名于世的顶尖经济大学,就是在商学,经济学部之外,还设立社会学、文化学、法学等多个学部、学科。伦敦经济学院(LSE)之所以能确立世界学府的翘楚地位,因为它在学科建设方面将经济 研究 与文化、社会、 政治 诸研究交叉结合得最好。
一个城市的发展要有精神支撑,要塑造城市精神,使其体现民族精神、具有 时代 特征、融汇先进文化。这里说的是城市经济发展,也在说明总体经济发展的应循 规律 。
中国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当政府已经聚精会神地注意到经济中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作用,注意到经济发展中“人”的意义与分量,中国经济的新一度起飞将是安全的、迅捷的与好运长久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的田野
- 妈妈给我的爱
- 可爱的小白兔
- 可爱的小闹钟
- 我
- 未来滑板
- 春的信息
- 春雨
- 两棵树的森林
- 我喜欢的声音
- 我的“小猪”
- 我的宠物金鱼
- 爷爷的鹩哥
- 春游梅园
- 丹霞山
- 2012年5月中学教师党员思想汇报
- 青年大学生党课培训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5月最新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农民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5月机关工作人员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考研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永远跟党走
- 2012年5月入党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2012年5月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4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大一学生第一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思想汇报
- 《习惯的力量》的读书心得个人收获
- 2012年5月最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
- “白板说”与“天赋说”的争论及其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
- 未来十年营销回归ABC
- 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 计算机教育的语言艺术
- 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讨
-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
-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 毛泽东市场营销思想初探
- 电子信息行业的4P营销策略浅析
-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 教师的支持性语言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作用
-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谈企业能力营销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描述语言研究
- 《翠鸟》教案
- 《听听,秋的声音》
- 《掌声》教学设计
- 《火烧云》课堂实录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设计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 《掌声》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设计
-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之1
-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之2
- 《火烧云》说课稿
- 《太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