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契诃夫剧作《樱桃园》人物形象分析

契诃夫剧作《樱桃园》人物形象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0

契诃夫剧作《樱桃园》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樱桃园》中代表资本主义的园主郎涅夫斯卡雅无知奢靡的生活在农奴出身的陆伯兴购买下樱桃园伐木造房的声音中惊醒,但郎涅夫斯卡雅却依旧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这正代表了当时俄罗斯社会巨变下,资产阶级的腐朽,冥顽不灵,以及新兴阶级的崛起。

【关键词】时代变迁;命运;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19-02

《樱桃园》是契诃夫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剧中契诃夫不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俄罗斯中产阶级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并且将这些典型人物放置在典型的历史背景之下――沙皇统治末期,资产阶级即将崩溃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中。通过典型人物郎涅夫斯卡雅迫不得已不知不觉卖掉樱桃园这一事件,揭示出俄国旧制度的行将没落以及以陆伯兴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历史转折。

一、麻木生活的资产阶级代表――郎涅夫斯卡雅

契诃夫笔下的郎涅夫斯卡雅,与其他作家塑造的地主形象大相径庭。表面上郎氏不是传统的剥削者,例如樱桃园里的女佣杜尼亚莎自称来到樱桃园后自己的生活像极了小姐,而不是一个佣人。一方面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奢靡腐朽生活对人意志的消磨,另一方面,作家如此设置,从侧面塑造了郎涅夫斯卡雅的个人形象及性格,并且通过周边描写直指最终目标,展现了当时俄罗斯人心底的“末世”情节。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还表现在他怎么做。人物的外部反应与行动来自于内在性格。而女仆杜尼亚莎的这段自语鲜明深刻地揭示了郎涅夫斯卡雅的性格。她的个人悲剧是典型的性格悲剧。如此不动声色地设置与描写人物性格是契诃夫最为擅长的,同时也是他的标志性手法。

作家不仅仅只通过杜尼亚莎来映射郎涅夫斯卡雅的人物形象。第一幕中,当陆伯兴回忆起幼时遭到父亲毒打,得到了郎氏的安慰,她说“别哭了,小乡巴佬。等一结婚什么都补回来了。”对陆伯兴的称谓精准表现出郎涅夫斯卡雅的出身与社会地位习性,虽然她以一个充满母爱的角色安慰缺失亲情的陆伯兴,却不经意间分化了彼此的阶级属性。而郎涅夫斯卡雅的出身造就了她不劳而获、享乐主义的习性。在得知必须出卖樱桃园还债,园中雇工只能吃最简单的食物充饥时,她却将一个金卢布施舍给了乞丐。正如她的哥哥加耶夫所说,她有把钱往水里丢着玩儿的习惯。郎涅夫斯卡雅的诸多行为正面表明她所代表的资本主义阶级根深蒂固的腐朽与“末日”的颓废。

二、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陆伯兴

剧中另一个典型人物陆伯兴,他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其祖上世代在樱桃园里充当农奴,而他也在不经意间被郎涅夫斯卡雅称为“小乡巴佬”。虽然陆伯兴最终买下樱桃园遭到众人的唾弃,但契诃夫并没有塑造大恶大善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的得失全部是由自身的性格造成的。全剧初始时,陆伯兴迎接到国外归来的郎涅夫斯卡雅时,便奉劝她将樱桃园及其附属地皮转租出去以求得留下樱桃园。而陆伯兴几次三番的劝说却得不到郎氏的回应。可以看出,郎涅夫斯卡雅对待陆伯兴是不信任的,这种不信任依旧来自于人物的内在性格。虽然契诃夫在塑造郎涅夫斯卡雅时将更多笔墨放在她的负面形象上,但由于郎氏的出身,似乎读者也会理解她的这种不谙世事的少女心态,这正是剧作家想要达到的效果。本该相应的年龄段做相应的事情,而郎氏却背道而驰,追根溯源,依旧是她的性格使她走到了这步田地。导致郎涅夫斯卡雅对待陆伯兴的不信任与轻视,造成了樱桃园最终易手他人的悲剧产生。另一方面,正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兴资产阶级由于不择手段急速圈拢财富,而受到旧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的唾弃。正如特罗费莫夫评价陆伯兴一样,在当时的时代里,他是不可缺少的社会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具有瑕疵。但是我们依旧不能给陆伯兴戴上反面人物的帽子,虽然他以新兴资产阶级的身份出现,并且买下樱桃园使自己的恩人郎涅夫斯卡雅命运发生巨变,但这是符合陆伯兴的个人利益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完全是正当,甚至是值得赞扬的。对于陆伯兴来说,买下樱桃园如果是偶然的,那么,郎涅夫斯卡雅丢掉樱桃园则是必然的。

三、知识分子代表――特罗费莫夫

契诃夫曾就读于医学院,见识过各式各样的知识分子。通过特罗非莫夫这一典型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窥视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级的状态,“旁敲侧击”地讽刺了当时时代的弊端以及学术上的陈腐。特罗费莫夫既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刚刚被解放的农奴,他大学生的身份是对美好未来的象征。就像《万尼亚舅舅》中的医生阿斯特罗夫一样,他们都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心愿,即便自己无法在脑中构想的美丽世界里生活,但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期待着未来,改造着此刻通往未来的道路。契诃夫是不会仅仅写一个符号化的人物来代言自己的想法的,在第四幕中,郎氏迫不得已离开庄园,特罗非莫夫也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到莫斯科去。在这里有一个精巧的设置,特罗非莫夫在与陆伯兴辩论时,突然话锋一转去寻找自己的旧皮鞋。这个情节里,特罗非莫夫明显处于陆伯兴的压制之下,新兴资产阶级战胜了知识分子这一集体。而特罗非莫夫找不到的旧皮鞋正是代表他和他所代表的集体的主观价值的丢失。面对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对手的实战经验以及社会融入度强力压制。特罗非莫夫远走莫斯科,正是表现知识分子阶级企图寻找新的出路与途径。

四、典型多余人形象――加耶夫

郎涅夫斯卡雅的哥哥加耶夫,一个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打台球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在面对樱桃园即将被变卖之际,加耶夫想到的唯一办法只是到处借钱,甚至妄想向一名不熟悉的军官借贷以挽救樱桃园。虽然加耶夫每次都是信誓旦旦去筹钱,但最终却总是一无所获。作为资产阶级男性代表的加耶夫外强中干,只懂享乐的形象极具普遍性和典型性。作者更是在原文中借助特罗非莫夫之口表达了这样一段富有深刻含义的话语“你难道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吗?……占有活的灵魂啊!可这就把你们全给腐蚀了,无论是过去这样生活过的人,或者是他们现在的子孙,无论是你的母亲,是你,还是你的舅舅,都被腐蚀得不再察觉到自己是在借债度日,是在靠剥削别人而生活,是在依靠那些你们只让他们走道前室的人们而生活……我们至少落后了两百年……”①而这段强有力地揭露资产阶级真实面目的台词却被沙皇检查机关删除掉了。加耶夫这一类的多余人的形成,既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充斥这社会巨变的因素。契诃夫设置的加耶夫,无儿无女,只能依靠妹妹生活,从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那段特定时期中,俄罗斯公民中的“末世”情节。他们只懂得以物质上的刺激来满足肉身的需要,而精神却是极度空洞,甚至失去生存的能力,只能依附于某一供给者才能苟延残喘下去。而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却只有天真的幻想和手足无措。

五、结语

契诃夫以独到的构思,将沙皇时期的俄国精巧地构思成一个美丽如绕的樱桃园形象,而园中不同的人物分别代表着当时不同的阶级和利益代表。在这个园子中,有的人昏昏欲睡得过且过,麻木生活。有的人充满理想却毫无方向止步不前。而有的人却自安天命想要与生活斗争却又无能为力。而这就是社会巨变下人们的真实自我反映。同样这也是人生与生活,没有对错。

注释:

①[俄]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契诃夫全集・樱桃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朱栋霖,王文英.戏剧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2]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契诃夫论文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3]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契诃夫戏剧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我是小小推销员
缔造的女性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论中国电影的意境美
谈中国电影博物馆尽现中国电影百年辉煌
从《双面胶》《蜗居》《裸婚时代》看滕华涛导演风格
谈英国民族电影的不稳定性
分析电影《桃姐》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部《魁拔》,一个希望
分析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论《中国电影发展史》与电影文化思维
纪录片生存的保障——故事性
《荒原与人》对奥尼尔剧作的借鉴和悖离
浅探中国当代动画创作
浅谈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
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乌鸦喝水》训练素材
《司马光》老师语录
《乌鸦喝水》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梳理
《乌鸦喝水》教案 二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
《乌鸦喝水》教学难点
《乌鸦喝水》写作指导:童年趣事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的意思
《乌鸦喝水》教案 一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乌鸦喝水》范文习作:童年趣事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狐狸与乌鸦
《乌鸦喝水》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