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更多精品来自3edu论文

摘 要:“冲锋号”、“高音喇叭广播声”等声音符号在这一题材影片中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这一题材电影环境声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声画对立这种手法成为当代导演含蓄的引领大众对文革时期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文革题材电影;声音符号;我11

早期的电影没有声音,人称“不会说话的美女”。[1]直到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可谓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从此电影从一门只单纯依靠画面叙事的艺术,转变为运用影像和声音共同叙事的一门艺术。虽然在电影艺术中影像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声音在电影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叙事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符号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电影艺术也不例外,在其并不算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出自成一体的符号体系:在影像方面,是通过光影、构图、运镜、剪辑等手段,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在声音方面,则是通过人声、音响和音乐三种形式的组合,来向观众传达着各种各样的讯息。这三种声音形式可以分为语言符号的部分(即人物语言和歌唱)和非语言符号的部分(即音乐、音响),但即使是那些非语言符号的声音,其实也具有符号的性质和功能:创作者用这些符号来叙事、抒情、表意,而观众依靠对这些符号约定俗成的理解来接收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

为了说明声音符号在电影叙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以几部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的电影为例,来探索其在声音的艺术处理上是否具有某种相同性或相似性,又是否能够构成某种符号体系,能够让创作者和观众通过这一符号体系进行顺畅的意义交流。

王小帅导演的作品《我11》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原本生活无忧无虑的小男孩儿王憨,在目睹了一场“杀人事件”后不得不背负心灵的煎熬,加上朦胧中获知了成人世界里的性事,让他身心开始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体内疯长的荷尔蒙和外界的压抑环境不时发生着碰撞和爆发的故事。在这部影片当中导演运用了各种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来诠释王憨所生活的这个压抑的世界与在这压抑的环境中的少年的反抗。与这部作品的题材相类似的作品还有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和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些作品中导演都将主人公的年龄定位在儿童或少年的阶段,通过未成年的主人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尤其是通过未成年世界与成年世界的对比,来反思和批判文革。为此,这几部影片都运用了一系列相类似的声音符号以及声画关系的对位处理来塑造时代环境并传达批判主题。

一、 运用声音符号塑造时代环境

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文革时期的中国最显着的特征就是高度控制所造成的“压抑”的社会环境。在上述文革题材的电影中,导演时常选用一些具有文革时期特色的声音符号来展现文革时期“压抑”的社会大环境。以王小帅导演的作品《我11》为例,下文将影片当中用来表现文革时期社会大环境的符号性声音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

(一)冲锋号声

冲锋号是一种军号,一般用于鼓舞士气和指挥作战,在抗日战争中被八路军和新四军普遍使用。[3]冲锋号声一般较多的使用在军营当中,起到提醒士兵时刻保持精神上的集中和集合士兵的作用。在《我11》中,由于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一个军工厂,冲锋号就成了理所当然的标志性声音。影片开头,人们伴随着冲锋号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清晨人们伴随着冲锋号声出门工作、学习,夜幕降临时人们又伴随着冲锋号声熄灯休息。每当冲锋号响起,导演所表现的场景不是空旷的工场和街道,而是人们起床进行洗漱日常生活的画面。所以冲锋号这一声音符号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指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生活在一种准军事制度中,其特点就是高度的集中与控制,不仅工作和生活如此,就连思想也不例外。

(二)高音喇叭中的广播声

高音喇叭中高亢的广播声可谓是文革时期又一重要的标志性声音,我们在文革题材的影片中经常会听见它。细分起来,这种高亢的广播声又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一类是播音员播送革命语录以及各种讯息的高亢人声;另一类是也属高亢、但略有不同的爱国歌曲(音乐)。

1、高音喇叭中的人声

我们可以从播音学的角度对这种高亢的广播人声进行分析:文革时期的播音声属于播音发声学所说的强控制发声,所谓“强控制发声”指的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结合头腔、胸腔共鸣所发出的宏亮坚实有力的声音[4],而“弱控制发声”则是以口腔共鸣为主所发出带有此行的嗓音。相对于“弱控制发声”所产生的具有强交流感与亲切感的声音而言,运用“强控制发声”所发出的声音则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产生一种很强的距离感,并且缺乏交流,受众只能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单方面被灌输、受控制的压抑感。而当代的电影观众则由于这种多少有些陌生的声音符号而产生审美所必需的距离感,再进一步体会到当时弥漫于整个中国社会的那种压抑感。

2、高音喇叭中的音乐

在影片《我11》当中,高音喇叭中播放的最具标志性的音乐就是《歌唱祖国》了。再看其他的文革题材影片,在高音喇叭中播放的此类歌曲已经成了立有毛泽东塑像的广场这个典型环境的音乐动机。这一类的爱国歌曲或革命歌曲一般都采用进行曲的曲式,其特点是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其基本特点[5]。进行曲最初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音乐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5]。这种激昂高亢的旋律,配合只见集体、不见个体的画面(如群众集会、游行队伍等),给观众的感觉并不是激励和鼓舞,而仍然是控制和压抑。位激发观众反思

在文革题材电影中,导演们除了运用声音符号来诠释“压抑”的社会大环境之外,同时也经常运用声画对位的处理手法引发观众对文革的反思和批判。电影视听语言中的“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6]。虽然二者相互独立,但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从不同角度为同一个人物塑造或主题表达所服务,既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7]。在文革题材的影片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手法引发观众的思考。 在影片《我11》的结尾部分也有一个声画对位的片段: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小主人公王憨跑着停下来后茫然的表情(如图

5);而我们此时所听到的是高音喇叭中所播放的死刑判决声。在这里导演就通过声画对立这样的方式,诠释单纯的童年与残酷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对比。耳边飘荡的高音广播判决声让小主人公王憨意识到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与不可理喻,但他没办法不长大,他似乎看见了自己不得不进入到这个可怕的成人世界,王憨的表情说明他在这一刻意识到了这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比。

(图

3)

姜文、王小帅等等导演大多出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大多数在童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所以他们在诠释这一主题的影片时,往往都会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透过童年视角来表现文革,并且运用标志性的声音来还原时代环境,。“冲锋号”、“高音喇叭广播声”等声音符号在这一题材影片中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这一题材电影环境声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声画对位这种手法成为当代导演含蓄地引导观众对文革时期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的一种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声音符号在文革题材影片的叙事中具有无法匹敌的作用。

参考文献: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2.

[3] 百度百科名词“冲锋号”解释.

[4] 张颂. 中国播音学[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

[5] 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洪婉容老师听觉传播课程资料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更多精品来自3edu论文

[6] 邵清风. 视听语言[J]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破耳兔的一家》读后感
我喜欢吃的水果——香梨
铅笔、橡皮和转笔刀的故事
人力不等于人才
可怕的“i”老师
粉笔
给鞠萍姐姐的一封信
老师的话语温暖着我
我的心愿
小乌龟
边境战争
《网络妈妈》观后感
课外书也是我的老师
给鞠萍姐姐的一封信
第一次溜冰
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助理工程师职称评聘个人总结
机电专业大学生社会实习总结
现代化学校工作个人总结
大四学生申请奖学金个人总结
市级骨干教师评选个人总结
2012年文秘信息工作个人总结
公司员工2012年工作个人总结
2012年公司员工工作个人总结
2012年城建工作人员个人总结
商务局党组书记作风建设个人总结
2012年人民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信贷员工作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之个人总结
大学生一年生活个人总结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共同侵权的法理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律的实质理性
“变法” 与 “语境的合理化”
可别等成了“戈多”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的定位与实务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简议清末刑法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汉法学理论论文(1)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德国的律师法学理论论文(1)
《珍珠鸟》教学设计二
《珍珠鸟》教后记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
《珍珠鸟》教学回顾
《珍珠鸟》一课三议
《桂花雨》教学小记二
《珍珠鸟》这篇文章的感触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二
《燕子》
《珍珠鸟》一文的说话训练尝试
《桂花雨》片断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之三
《珍珠鸟》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