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

论文关健词:译者主体性 翻译的目的 文化意识 读者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以王佐良先生翻译of studies的译本作为切入点,从翻译的目的、译者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以及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等方面具体探讨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和作用。

1前言

培根的这篇《谈读书》短小隽永,以生动简洁而庄重正式的语言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种种领悟。文章层次清楚,观点鲜明,文中虽无高亢激昂之词,却于简单平实之间蕴含哲理,引人深思。而王佐良先生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其译文措词得体,简练精确;行文流畅,脉络清晰。文体选择适当、严谨一致;译文不仅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信息,而且恰当地再现了原文的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实现了高度的掣合堪称形神兼备的佳译。

2译者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的本质特性。这种本质特性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以翻译而论,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他的对象性活动就是具体的翻译行为,即将作品从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的活动。主体性本身包含着受动性(即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审美情趣,目标读者的期待视域、审美要求以及译者自身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因素对译者的制约性)、为我性(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包括翻译中体现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而主观能动性是主体性最为突出的特征。基于对这种主体性的理解,译者主体性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性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即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下面作者结合王佐良先生译的Of Studies《谈读书》的分析,从翻译的目的性、译者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具体探讨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2.1从翻译的目的性看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有“充分再现原作不朽的文化艺术价值”的意向,因此他在译文中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内容,尽力不忽略原作中的艺术价值,力图传达其不同内涵。Of Studies原文的风格体现在词汇、句法、修辞、章法等语言的各个层次,措词精炼,句式简洁,节奏鲜明,论述清楚,整篇文章既端雅又晓畅,给人一种“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歇张”的气势。译者在翻译时基本上是逐句对译。原文共十九句,译文则浓缩为十六句。多数句子是句对句译出,有些句子则因汉语的特点,通过标点符号的使用得以合并,长句中又包含各分句。使用文言词或文言结构来体现原文庄重而文雅的大词,同时还借助正式程度较高的四字格来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原文充满了警句,而译文也是字字珠现,精练顺达。如:"if a~write little, he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句中的“write,confei’等均为有古风色彩的表示现在时的虚拟形式,动词不分人称和单复数,均用原形仿梦之,1999:66)。王佐良先生在翻译时则采用了夹白的文言文,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古风古韵。

由此看来,王佐良先生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译人语读者服务。他基本上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他“信”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把外国文化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揉合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灵魂,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2.2从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看译者主体性

在Of Studies的翻译中,译者将“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to make judgment whollywis the humor of ascholar.',译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其中‘`scholar',原意是“学者”,译者把它译为“老学究”,这是中国特有的,它尤指迁腐浅陋的读书人。因此,“学究故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而然就达到了劝说的目的。因此,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受动性的制约下,使任何优秀的译作也难免有“不忠”之处。译者总是按自己所意识到的译人语文化需要确定自己的文化议程,决定其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并都会在译文中留下其文化价值取向的痕迹。

读者意识是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译人语文化语境中,同一部作品存在有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读者群对译文的期望各不相同。就Of Studie,来说,在中国就存在着学过英语的、对英国有一定了解、还想进一步了解英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也存在只为猎奇、消遣的一般中国读者。从一定程度上讲,翻译是创作,译者就有他的“意向读者”或潜在读者。每位译者在创作过程中,其潜意识中都有一个意向读者群。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在译人语文化语境中得到认同或发挥特定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必然铭记其潜在读者的期望与审美取向,从而决定具体的翻译方法。王佐良先生是以想了解英国文化又要具备一定中国古汉语知识的中国读者为对象的。译作体现出揉合中国文化意向的努力。如:"Their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 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andfor ability.二”介词‘`in”分别译成“……之时”,“……之中’,,“……之际”,既讲究了形式的工整对仗,又避免简单的重复。而词组“独处幽居”、“高谈阔论”用在此处,言简意赅,与“怡情”、“博采”相互辉映、映衬,文字细腻、富有韵律,融有形美、音美、意美之妙。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译文读者对现实世界了解的知识范围之内,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原作,进而欣赏原作,最终使原作通过译作体现出的思想及文化价值为本土文化服务。

2.3从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看译者的主体性

原作进人译人语中,除外在语言形态上异化为译人语语言外,更因上文说的译者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而打上了译人语文化的烙印,负载着译人语时代文化的意蕴,译作虽然与原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已不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译出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它同时具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和价值,成为译人语多元文化中的新成员。《谈读书》被我国的中学课本所收录,并被奉为译作经典。从这方面来讲,好的译文对原作的推广,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结语

从对王佐良翻译的Of Studies分析可以看出,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目的、译者的文化意识和读者意识,还有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往往合而对译者产生影响,最终的翻译成品是在这些因素合力作用下,译者创造性创作的结果。但是,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也并不意味着译者在原作与译作之间、原作者与读者之间,甚至是在两种文化之间没有任何道德的约束,这也是在翻译中要强调译者的主体性的意义所在浒钧,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青蛙
洗衣服
小兔子过河
爱上拼音魔法
校运会
寒冷而快乐的冬天
动物的尾巴
热闹的一天
小白兔“狼”口脱险记
别把小树压弯了
我亲爱的刘老师
变化
紧张的选拔
游上海科技馆
助人为乐
市教育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品牌在主持人大赛中的推广方案
金婚、银婚庆典的策划
2004党员教育活动方案
组建龙游职业教育集团方案
**公司2005春节联欢会活动策划方案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暨未来发展和内部管理企划书
剖析医疗广告企划与方案
2005年春运工作实施方案
“满意在基层,争做好公仆”活动方案
娱乐狂欢活动策划
xx县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方案
在*城区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的活动方案
乡扶贫开发实施方案
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发展趋向
论环境侵权民事救济途径指导(1)论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方式创新
对韩国喜剧影视特点
加强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的途径创新
谈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赔偿责任(1)论文
选秀节目与电视台发展之间的策略分析
浅谈电子商务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1)论文
简论电子商务的商业方法专利(1)论文
浅论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与来源(1)论文
浅析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1)论文
浅探民事诉讼的共同诉讼(1)论文
透过符号学解析韩剧风靡的原因
浅探婚外性行为类型及其法律后果(1)论文
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其编辑的技巧探讨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一
《一分钟》 教学设计三
《难忘的一天》 教学设计二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二
《难忘的一天》 教学设计一
《一分钟》 教学设计一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四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设计二
《一分钟》 教学设计二
《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四
《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三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设计一
《一株紫丁香》 教学设计三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法新探
《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