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6-05-10
鱼 空余宝瑟思华年
在古代的先祖们看来,鸟类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这对还未曾设想过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值得向往的。同样,江海湖泊中自由穿行的鱼类,在先祖们眼里无疑也是具有特殊技能的神奇生命。而无论鸟或鱼,似乎都比人类自己更具有去往远方的能力和本领,所以它们也就天然地被我们的先祖赋予了畅通两地书信的美好寓意和希望。
相较于鸟,鱼似乎更容易接触得到,也更早成为我们的食物,“近则不逊”这句话在这里也能勉勉强强地成立,所以鱼类中发展成为人类信使的比较少,最典型、最有知名度的当然还是鲤鱼,而且还并非真鲤鱼。
汉末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里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古人用白绢写信,长约一尺,故称书信为“尺素书”或“尺素”、“尺书”,这首古乐府诗描写的就是妻子靠鱼传尺素来传递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当然这里的鱼,并不是真的把鱼肚子剖开,然后将书信塞进去。先不提古代在山高路远、长途跋涉之下,如何解决鱼腹内的防水问题,只要想想鱼肉会腐烂,我们也会得出“此路不通”的结论。再说,大部分时候又不需要搞什么“地下行动”,所以这里的“鲤鱼”,指的是将信放入鱼形的信匣中。因为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而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不仅美观而且方便携带。只是“鱼传尺素”这种说法,或将“双鲤”、“双鱼”作为书信别名的用法,随着这首诗的传播也变得日渐流行起来。秦观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宋朝许志仁的“无复双鱼传尺素,空余宝瑟思华年”,唐朝女诗人李治的“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刘禹锡的“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李商隐的“双鲤迢迢一纸书”,范成大的“生平书札凭双鲤”,黄庭坚的“会思临水寄双鱼”,都是类似的表达。
因古籍中记载有人“以朝鲜厚茧纸作鲤鱼函,两面俱画鳞甲,腹下令可藏书”,所以也有把书信称为“鱼书”的。唐朝韦皋的“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就是鱼书诗中的代表作。同时,人们还把《双鲤》诗或“鱼腹藏书”的故事和汉代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联系起来,以“鱼雁”作为书信的另一别名,如“鱼肠雁足”、“鱼封鲤素”、“鱼雁沉浮”等等,而形容音讯不通,就叫“鱼沉雁杳”。元朝宋无诗中有“波流云散碧天空,鱼雁沉沉信不通”,宋朝戴复古诗中有“天边鱼雁几浮沉”,南陈孔范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绝”,乃至唐朝戴叔伦诗“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这些诗无不是典故混合发酵成新提法、新用法的典型,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万里传相思的迫切心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事
- 竞选护旗手
-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
- 童年趣事
-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 国旗下的演讲 诚信伴我行
-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 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 国旗下的演讲
- 获奖发言
- 童年趣事
- 童年趣事
-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 国旗下的演讲
- 获奖感言发言稿
- 工程造价员转正申请报告
- 总工办2011年的个人总结
- 总工办2012年工作总结
- 2011年度总工办工作总结
- 项目部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
- 2011年度工程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
- 建筑工程总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 建筑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 公司总工室工作总结
- 工程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 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11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 2011年度工程经理述职报告
- 石油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 主任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 《充气雨衣》 训练素材
- 《充气雨衣》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雷雨》 写作指导
- 《充气雨衣》 写作指导
-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 《雷雨》 相关介绍
- 《充气雨衣》 趣闻故事
-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雷雨》 范文习作
-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2
- 《雷雨》 训练素材
- 《雷雨》教案讲义1
-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1
- 《雷雨》 考点练兵1
- 《雷雨》教案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