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0

论汉字在日语中的影响与作用

"

[论文关键词]汉语 日语

[论文摘 要]汉字源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汉字的输入,不仅使日本产生了音标文字“假名”,日本人还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造字法,造出了日本“国字”。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特殊贡献。

汉字是中日两种语言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中枢纽带。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

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从内容形式、方法内涵上,也丰富了日语语言的表达。今天,日本人虽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假名,但终究并没有取代汉字的位置。汉字的地位及它的这种超强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作用

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本人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映像能力。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音所无法比拟与抗征的。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状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看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立刻激昂起来,产生让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告”.的汉字就有“辉、聆、规、纪、着、摄、氛、楼、器、期、基、木、榭、黄、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轨、氛、希、既、葵、掩、窥、企、危、伎、嬉、岐、雀、挥、机、棋、毅、案、徽”等几十种写法,如果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因此,可以说汉字是治愈同音字的最佳有效的良药。

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克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汉字进行记录,极为简洁精密,常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如“再石”这个词,汉字有“馥、冤、看、替,轼”等多种写法,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思想上的细微差异,这正是汉字文化的精华所在。它可以按照我们表达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汉字。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无法达到和无法满足的。

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作为日语词汇的构成词,例如汉语中的公园、地铁、银行等等,都是日本人创造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使用汉字,可以使文章简练明确,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洋科学大量涌入日本,在翻译或介绍西洋科学、艺术上的一些新词语时,富于创造和模仿的日本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种特殊功能,圆满地完成了与之最相适应的新词语的创造性的翻译。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赏与好评。

二、汉字对中日语言交流所做的贡献

在中日语言长期的交流、借鉴、引进的过程中,中日相互通用的文字——汉字,使汉语和日语之间产生了一些相互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古汉语(连同中国的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对日语在文字、语音、汇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在文字方面

(1)奠定了平、片假名产生的文字基础。据文献记载,日本原本是没有文字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用近似于古汉语的读音来读汉字的。后来经过种种摸索,产生了音、训兼借的“万叶假名”。在此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

(2)提供了创造“国字”的依据。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聪明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发明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汉字不仅是日本文字的母体,而且也是日本文字主要的构成部分。

(3)为吸引外来语提供了便利。由汉字慢慢演变的日本平、片假名的创造和使用,又为近代吸引大量的外来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在语音方面

汉字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新的音节,充实了日语的语音系统。

(1)拨音的产生:古日语中没有拨音“忘”,汉字传入日本时,带去了鼻音。为发出这一原来没有的音,日本人经过反复尝试,最后终于创造出了能替代汉语鼻音的日语拨音“忘”来了。

(2)促音的产生:中古汉语曾有入声,传入日本时,日本人根据促音的特点,创造出了摹仿中古汉语入声的促音。后来,促音又广泛用于和语,它的主要作用是“音变”和加强语气。促音的产生使日语语音更加丰富且有力。

(3)拗音的产生:在奈良时代的日语音韵体系中,拗音仅限“劝”行和“b”行。引入汉字时,为准确发出汉语音而出现各行拗音,并作为普通的日语发音固定下来。因此,现在日语中大量的拗音也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结果。另外,还有日语中的浊音、半浊音以及音变等等现象,也都是受汉语的影响。总之,汉字的传入,充实了日语的原有的语音系统,对日语的音韵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词汇方面

汉字的传入,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

(1)弥补了日语抽象名词贫乏的不足。和语中,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以及有关星座、人体内部脏官的词汇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百、千、万”等。

(2)对日语的词汇结构也产生了影响。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的词序是宾、补在前,动词在后,这与汉语恰恰相反。比如:“雨尔降局”是中文“降雨”的意思;“山忆登石”是中文“登山”的意思;“本卷靛老”是中文“读书”的意思。日本人在接受汉语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汉语语法的词序,创造出了反映近、现代文明生活的新词语。如:“凳雷、人学、肚草、肚军”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某些语启‘习惯的深层已经汉语化了。不过,日本人毕竟是日本人,再长一点的词语就不这样说了。如只能说“胜草禁止”“输人制限”,而不说“禁止胜草”“制限翰入”。

三、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与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来比,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古汉语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字、语音、词汇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日语对汉语在单词引进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自古以来,多半是日本从中国学到汉字文化,而如今中国把日语中利用汉字标记的意译词、自造词及古代汉语外来词搬到汉语中来,其实这主要是指日语中的汉语词,其造词结构和构词形式与汉语相同,中国在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的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日本的语言文化带入了中国。在中文报刊广告上经常会见到“日本料理、新发卖、景气、公害、新干线”等词语。还有中文常见的“理发、公园、银行、哲学、宪法”等词语都是由日本人创造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还用古汉语中某些现成语词经过改造,去意译欧美语词或表达日本自创的概念。这些词再回到中国,就犹如游子归故里一般,是词汇中的“回归词”。如:“革命”一词就是日本人在翻译英文“revolution”一词时,借用《易经》中“汤武革命”一词衍变而成的;“生产”一词,日本人意译英语“production”时,是借用《史记•高祖本纪》中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中的“生产”一词衍变而成的等等。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其实就是日本人利用汉语的特点,运用汉字,以汉语(或古汉语)为文化基础,对汉字进行反吸收、反归纳、与反总结的结果。日语的这种利用汉字而翻译成的西方语言,从狭义的民族心理上看,是不可接受的,然而,从民族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举双手赞同它。

汉字促进了中日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日本文化中有相当比例是由中国输入或接受中国文化而发展起来的。而如今汉字的倒灌,这种现象丝毫不会影响这批汉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实质作用。其本质是西方科学与文化的融入,这种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世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华夏民族走向世界,走向先进行列的必要条件。完成这一重任的恰恰是汉字。因此汉字有功于世界语言的交融。有功于中国,有功于汉语。为华夏儿女向世界人民弘扬汉字文化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2]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象棋大战
捉龙虾
拉纸
彩云之南
漂流
钓鱼
游玩东栅景区
等待一个重要的日子
学骑自行车
奥运开幕式
飞纸片
和妹妹一起做作业
小虾
照相
快乐一件事
公司个人总结
镇长个人三年工作总结
XX年个人总结
安全生产个人总结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五年来工作总结
企业个人工作总结
(宣传部秘书)去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厂二XX六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检察官本年个人工作总结
民政系统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政府办XX年工作总结
XX年公司分管领导个人工作总结
XX年个人总结(街道办事处主任)
规划局个人总结
我的年度工作总结
基于TQM理论的MBA课程设计研究
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建设企业虚拟化运营与管理
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加入WTO中国会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MBA教育发展研究
完善MBA“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的思考
浅析有关我国MBA教育改革
名不正负担重营利性医院危机四伏
差距反思新进入MBA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创新人才培养看MBA教育管理改革
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仓储与配送WPSPI模式研究
管理学院不教的管理法则
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后感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点滴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后反思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品味语言,感悟“滑”字──《颐和园》教学片断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划”出来的“浪花”──《颐和园》教学片段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