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力促进手段

浅谈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力促进手段

"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 新农村 统筹城乡 农村公共信息产品 成都

论文摘要: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创新应用为个案,结合对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的阐述,论证了农村信息化是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1 加强农村信息化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农村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以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1.1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信息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要求的角度分析,农村信息化的含义应当既包括农业产业信息化,也包括农村(乡村)社区信息化。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是一项综合工程,既要建设新农村,又要培养新农民,还得发展新产业。从信息化的意义和功能看,信息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和手段。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资源,两者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信息化新农村首先需要面向农村开发适用的信息资源,面向基层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把基本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备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信息鸿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2 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1建立农村公共信息产品制度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强渊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完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工作目标。家庭承包经营制和免除农业税构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两项基本制度,已经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从当前新农村建没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失问题成为建设新农村面临的紧迫任务。如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信息化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城乡差距大等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统筹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平台。进行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制度创新,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断增加对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的供给,逐步缩小城乡信息化公共产品供给差别,科学管理和有效使用公共资源,为市民、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2农村公共信息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

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信息产品的供给方式主要有三种: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私人提供。但农村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居住分散、消费难成规模等,限制了后瞬种方式的作用空间。冈此,农村公共信息产品目前仍以政府供给为主。但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供给主体错位,供给职责不清。我国现行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一级政府有一级财政,其中虽然详细划分了每级财政应有的财权,但对事权却没有科学清楚地划分。农村基层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承担着许多理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公共支出,一些纯公共产品受益范嗣超越了区域界限,本应由中央财政提供,却下放给基层政府,而基层政府要承担供给任务却没有对应的财权,只得在制度内财政之外获得一定的收入,以填补巨大的财政缺口,由此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第二,“自上而下”的公共信息产品供给决策程序。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公共品无论是由公共财政提供还是由农民自筹资金解决,决策权都应该掌握在农民手中。而现实情况是农村公共信息产品的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公共信息产品供给的内容和数量大都由上级政府的指令而不是乡、村基层内部的需求来决定。承担地方公共信息产品供给的大部分成本的农民缺少实质性的参与,很少有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在这种决策程序和供给路径下,决策者往往只根据上级的考核指标以及任期内政绩的需要来安排供给,而农村、农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无效公共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超越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公共产品供给,导致公共信息产品供给结构失衡,有限的公共资源浪费。第三,公共信息产品供给执行效率不高。税费改革后,尽管很多地方进行了乡镇合并和机构精简、人员调整,但当前的乡镇政府仍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而且办事效率低下。

2.3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和保障农村公共信息产品的供给

农村公共信息产品是指满足农村信息化公共需要,市场不能提供或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即包括有形的信息实物产品和无形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涉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事业、公共信息福利、公共信息服务等信息领域。。一般而言,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公共财政,同时包括农业自身积累与其他社会资源的提供。农村信息化公共品供给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素。因此,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创新农村信息化公共品供给制度,保障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供给就是解决农民最基本的信息化条件。农村基本信息化条件长时间没有得到很好改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有农村自身的原因,更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囿于传统发展观,对这些涉及农村的信息化问题,或者熟视无睹,或者用简单的、治标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结果城乡信息鸿沟更为严重。解决矛盾和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支撑农村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没有很好地改善这些基础结构,就不能保障农村的基本信息化条件,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就没有基础。改善保障农村基本信息化条件的这些“基础结构”,从性质上讲就是“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而要改善和保障农村公共信息产品的供给,实际上就是要增加投入来解决目前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供给缺失而导致的城乡信息鸿沟问题。反过来,要实现国家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政策效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增加各级政府投入,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投入。改善与保障基本信息化条件以加大农村信息化公共产品供给。

3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信息化的创新应用

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成都市把政府主导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为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采取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服务公益事业延伸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在部分扶贫村、经济发展不同水平的乡镇和龙头企业中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农村脱贫致富试点工作,使农村信息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成效。"

3.1以市场化方式建设信息基础网络

3.2以信息化手段延伸公益事业服务

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为扶贫村建立了5O余个农民网络技术学校,形成“扶贫村+学校+网校”的模式,并且通过“电视户户通工程”,让农户收看到中央和省市电视台2O余套节目及县闭路电视系统“空中课堂”节目,使村民点击鼠标和按钮即可了解外面的信息,学到科技知识,农村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接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农民网上发布副产品信息,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都江堰市依托成都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率先利用自主开发的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使全市28个乡镇医院和7个市级医疗机构全程联网,构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付情况的动态管理,市乡两级医院门诊费和门诊报销比例动态调节,药品库房、药物配送及财政、药监管理等关键环节动态监控,实现了全市35万农村人口的医疗数据动态管理,有效地服务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

3.3以电子商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3.4成都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以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其一,必须发挥规划的基础和龙头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人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实现信息化与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其二,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以市场化方式,通过构建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行政服务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城乡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引导电信运营商等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其三,必须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通过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带动、改造、提升龙头企业,开发面向“三农”的信息内容及延伸服务,促进以通讯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引导软件企业、科研机构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应用软件,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其四,必须加快完善政策措施。通过加大财政投人和政策倾斜,集中力量支持区域重点乡镇的信息化网络应用基础建设,带动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其五,必须以满足农民需求、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信息化媒介的延伸功能和服务手段,发挥城区和区域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

总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采取诸如完善农村通信网,搭建农村服务网,建设农村信息网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优质实惠的信息化服务,不仅可缩小城乡差别,也能使农业发展有更强大的信息支撑,提高广大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农业生产离不开信息化,农村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子项内容,将拉近城乡距离,消除数字鸿沟,改善农民生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因此农村信息化是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早晨
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叔叔阿姨的一封信
学骑车
我属兔
下象棋——我的最爱
我设计的风筝
白色让我想起......
我与大队委无缘
小狗 “丁丁”
我家小白兔
我的课余生活
美丽的秋天
迷人的郊外
老鼠和蚂蚱
我真想成为一朵云
2011年1月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12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学生预备党员2012年9月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2012年十二月月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
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学生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12月大学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1年1月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工程技术人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学生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15日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街道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2012年9月转正申请书
基于运营组织的城市群轨道客流预测法
盾构隧道下穿对土质路基无碴轨道的影响
城轨交通梁整体移动道岔的驱动方式
人权与国权的觉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同异论
中国人本位的世界公民主义
地铁3.4m线间距单渡线总体方案研究
MPEG一2与ATM网在长春轻轨上的应用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矿供配电系统谐波的危害及治理
基于等代层模型的盾构法地层移动优化反分析
政体论的政治科学与当代中国政体分析
谈建筑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相互配合
城轨交通建设项目施工招标的评标方法研究
小议配电网谐波的产生与危害治理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片断
《窗前的气球》教学建议
《从现在开始》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片断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4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2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3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5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片断
《窗前的气球》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1──新教材教研组展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