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1)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1)

" ABSTRACT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land transaction customs and contracts that prevailed in the village land market before the 1950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customs and contracts maintained the frequent land transaction, which was largely resulted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village and the change of labor/land ratio among peasant households. Unfortunately, the effort in modernizing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century failed to re-institute the land transaction custom into a new western-style civil cod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legalizing the current rural land redistribution system, legislators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grass-roots practices accumulated during the rural reform since 1980s.

一、导论

但是,家内人口是动态人口,随时处于变动之中。影响现阶段中国农业人口变动的因素有出生、死亡、娶进、嫁出、户口农转非以及转营非农产业等等。人口变动了引起各家人地比例的变动,人多地少的家庭,劳动的边际产出减小而土地的边际产出增大,人少地多的家庭则劳动的边际产出增大而土地的边际产出减小,从而产生潜在的交易或再分配的动力。

但是,与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相反,土地使用权在家庭之间的交易并未成为主流,[5] 大多数村庄采取了“调整土地”即再分配的办法。何道峰的研究表明,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有65.2%的村庄对承包地进行过调整,调整土地的村庄,70-80%的首位原因是人口变化,15%左右的村虽然当初没有规定随人口变动调整土地,但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村委会也不得不采取调整措施。迄今土地调整已不止一次,而多达三次以上。(何道峰,19

9

3)

中国目前的这种“村级土地制度”,即土地资源的流转按再分配(政治)方式而不按交易(经济)方式,的确是历史上的新景象。[6] 在政策上,有人主张国家和村庄不再拥有土地的再分配权,而让土地在农户之间自由流转(杨小凯等,19

9

4),[7] 有人主张保留目前的制度(罗小鹏,19

9

4),或鉴于彻底私有化的巨大困难,主张先完成包产制的合法化(周其仁,1994c)。

本研究并不必然支持这个或那个政策建议。本文试图证明:在土改之前,中国农村也是家庭经营占主流,但和现在不一样的是,土地交易,而不是土地再分配是应付家庭人口变动带来的土地和劳力边际产出在村庄范围内不均衡的主要手段;而这种交易的完成则需要一系列的支持性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找出这些支持性制度,并考察它们在中国近代国家法制变革背景下的命运。不管是主张保留目前的“调地”制,还是废除它而代之以市场,不管是准备采取哪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来贯彻这些主张,本文都强调:对基层和民间的制度实际的考察和剖析都是不可缺少的。

1917年10月30日,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沈家彝呈请司法部创设司法部调查会。其呈文曰:“窃查奉省司法衙门受理纠纷案件以民事为最多,而民商法规尚未完备,裁判此项案件于法规无依据者多以地方习惯为准据。职司审判者苟于本地各种习惯不能尽知,则断案即难期允惬。习惯又各地不同,非平日详加调查,不足以期明确。……”,这份呈文的出发点是调查习惯以补法之不足,并透露出当时的司法裁判于习惯多有依赖。

从各省民商事习惯调查会的会章来看,会长一般由本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任,会员由各级各地审判厅法官、承审官充当,但也吸收各级检察厅检察官、书记官、各县知事、商会会长等入会或担任名誉会员。河南、山东调查会会章规定本省律师公会对于民商事习惯如有意见陈述者得具报告书函送以备参考。由此可见调查会大部为司法专业人员组成。

各省的调查规则大同小异。京兆民商事习惯调查会调查规则规定,应调查之习惯包括:“一,民商事之习惯业经审判上采用者;二,虽未经审判上之采用而已成为一种习惯者;三,足征民情风俗之一斑者。”并规定其认为不良之习惯或有违反公益者亦应列入报告附加说明。即调查范围不限于审判过程,但在调查中对习惯就已有所臧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项中立的学术调查。

调查过程中的编目与分类是按照当时的民商律草案进行的。直隶民商事习惯调查会“调查方法”规定:“会员应各就经办案件随时留心体察,亦依民商律草案之目次分任编录,若无与商民律草案目次相合之习惯,仅可从阙;" 其不能归纳于民商律草案目次以内者,亦应分别民商列为别录。”

从以上资料和调查形成的《调查录》或《大全》来看,这次民商事习惯调查是为了具体的司法和立法目的、由专业司法人员实施、以西方民商事法律体系为调查大纲的一次调查。这些特点提醒我们,在使用这批材料时,应充分注意材料中由于调查者身份和知识背景,以及方法和程序所带来的偏见或可能的遗漏。

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描述了土改前土地交易的社会经济背景:村级土地市场;第三部分讨论了土地交易的整个过程;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所特有的一种土地产权现象“一田两主”及其交易习惯;第五部分集中讨论了土地交易中民间契约和习惯结成的非正式制度与前现代之国家法以及法制近代化以后国家法的关系,用到了前文里的一些例证,最后评论了近期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承包经营权”和“土地调整”的有关内容,指出立法应对农村改革以来的基层实践经验更多地加以考虑。

二、村级土地市场

上文曾经指出,随着各家人地比例的变动,对超越家庭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度需求就出现了。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以后农村并未出现土地使用权市场或土地市场大惑不解。而本文则企图证明,土地产权市场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呼之即来的过程,它可能需要一系列的支持性制度。

显然,以上三种方式只有土地买卖才引起地权的变动,所以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地权的变动来估计土地买卖的情况。[9] 这当然只有在土地买卖成为地权变动的主流时才适用。

去掉超经济强制和投献田产,还有继承也可能引起地权的变动。中国传统的多子平分继承制常常使得大地产变为平均的几份小地产。[10] 但和前两者相反,多子平分继承是使土地分配变得平均的一种力量。

如果我们接受清朝初年土地分配还比较平均的说法,而从那时起至本世纪三十年代,这期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持久的影响土地分配的外生事件,但土地的占有已变得相当不均。[11] 扣除继承的平均化作用,应该说土地买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以上纯粹是逻辑推演的结果。究竟土地交易在近代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规模,还有赖于对史料的仔细检视。不过,李文治根据明清文人记载的研究(李文治,19

9

3),章有义根据明清徽州地区的置产簿、租簿等私家文书的研究(章有义,1984,19

8

8),杨国桢对明清两代鲁皖、江浙、闽台等地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杨国桢,19

8

8),都认为明清以来土地的立契买卖已成主流。

这里我们所说的土地交易的规模指总交易亩数,它等于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土地交易的次数与每次交易亩数的乘积。我想指出的是,有清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交易的一般特点是高频率与小亩数共存,成片大块买进卖出极少。而正是这个特点决定了土地交易只能在村级市场上完成。

注释

[1] 对公社制的描述,参见张乐天,1998。[3] 《土地管理法》第14条:“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对个别承" 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5] “使用权的市场,前几年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发育起来。课题中提供的数字,转包的土地只有1%多一点”(国务院中国农地制度课题组1993:

2)。土地转让的村级制度与规则,见何道峰1993;湖南省怀化地区山地使用权转让的个案研究,见刘守英,1993;贵州湄潭土地试验区的个案研究,见周其仁,1994b;早期的观察,见周其仁,1994a。[7] 杨小凯等,1994的经济计量研究认为:“如果中国政府1987年使土地自由买卖合法化,则中国农民的人均真实收入会在1988年至少增加30%。”[9] 另外,还可以用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身份的变动来估计地权变动的情形。参见许涤新、吴承明,1993:291-293。

[10] 40年代陕北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第二个引起土地所有权变动的形式是因为人口增加等原因所引起的农户析产分居,一块土地分为几份,由原来一个较大的农业经营单位变成更小的几个农业单位。这种变动使得土地占有关系变得更分散”(柴树藩等,1979:73-

7

4)。[12] 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地主马维新在村级土地市场上的买、典个案,参见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1980:24-8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第一次尝试种花
一位偶然相遇的陌生人
我想有双美丽的翅膀
路过地狱门口
睢 !我这记性
我怕乌毛蚕
我的四十三个同学(一)
《少年闰土》读书笔记
我要感谢消防队
期中考试
凡卡当上了市长
在困难中体学会人生
汶川需要爱
永远是朋友
我和爸爸下棋
武威十四中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
教育局08年工作总结及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中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2009年学期活动工作计划
公共教学部工会2009年工作计划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
2009学年课改实验工作计划
石牌小学2009年上期工作计划
2009年中学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2009年中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武隆县石桥乡中心校2009年春期学校工作计划
2009年学校总务工作计划
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关于“中期财务报告”的几个问题
小探基于纺织企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
奢侈品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与策略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实战方略
从《易经》的角度考察分析MBA
创业教育导向的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法探索
基于视觉特性和DCT变换的空域视频水印算法的研究
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
企业集团财务工程关键问题优化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城市道路交通色彩安全评价及调和的研究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探讨
浅谈高校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复合财务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草原》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1
《草原》说课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3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草原》教学设计8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草原》教学设计7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草原》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草原》疑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