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建立和开辟各种增收渠道以外,还应该高度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改善其生活水平。本文就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权;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符合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要达到总体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其中的“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要通过建设与改善和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和开辟各种增收渠道以外,还应该高度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社会福利,改善其生活水平。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二、重视农民社会保障权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所谓社会保障权利是指社会成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经济保障和物资帮助,以维持一定生活水平需要的法律权利。

农村居民缺乏社会保障权,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也极其不利。依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时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矛盾处理得好,该国的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反之,经济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国际经验同时也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绝大多数国家不仅在城市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还将社会保障制度推广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矛盾得以缓和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要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可行性

在传统意义上,农村以土地和家庭作为保障,但在市场化和加入世贸后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农业已经成为了薄利行业,在许多地方甚至是负利,由此出现了许多农民撇荒的现象。但一些人认为我国还没有财力达到全社会实现社会保障,现在提供农村社会保障只是超越中国现实发展阶段的空想,事实真的如此吗?以农村社会养老为例,就国际经验而言,德国、法国等13个欧盟国家在类似于中国目前或更低的经济发展阶段时,这些国家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希腊等国在类似中国90年代初,甚至更低的经济发展阶段,便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甚至稍微落后的印度,为了防止出现因老返贫的现象, 也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每月5美元的养老金。实行“米保障”的越南,也以特殊的方式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见,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我国已经达到了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



而建设覆盖全国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又需要多大程度上的财政支持,政府是否真的无力支撑呢?据研究,全国有3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有6000万农民还处在温饱线上,因此假定各级政府要对6000万农民做转移支付,以每人50元的较高标准计算,其总量为30亿元。以我国2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来看,只占其中的0.15个百分比,相对于许多上千亿的重大基建项目而言,也仅占几个百分比,由此可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是没有钱的问题,而是财政预算能否给予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更多优先权的问题。〔4〕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给予农民的生活、生存环境以更多的关注,维护其应该享受的社会保障权利,使农民的生活更宽裕,使整个社会更和谐。

四、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定位,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占主导地位的意见仍是主张农村社会保障应该单独发展,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近期应该相对独立的发展。由于政府没有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说明,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模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至今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未形成整体的框架,也没有渐进推进策略的根本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建立和完善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和政府的实际推动。这种支持与推动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建立、改革和完善的基本动力。这种支持与推动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社会救助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的重要原因。相对于城市而言,按照国际经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更需要也更应当得到国家的支持。然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相对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而言,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支持明显不足。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从正式制度中得到的保障待遇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和政府未能像对城市那样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速度缓慢的最基本原因。此外,目前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差距明显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及时有关。

(二)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应为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和分类实施

其基本思路应为:在贫困型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会保障体系,在温饱型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富裕的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依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在管理体制、实施的突破口、筹资模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分类实施。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分化和层化,制度设计因层化后对象的性质和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别

传统农民已经分化为传统的农民和产业工人,包括各个非农行业。而农民工有可以分为三大块:一部分是已经城市化了的农民工,他们的职业身份已经完全改变,需要通过制度改革把他们融入城市,纳入到市民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部分是农闲时候出来打工的季节工。他们需要的社会保障与完全城市化了的人来讲完全不一样;第三部分是占农民工大多数的流动打工者,其需要的社会保障与前两者又不一样。而在进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时,必须考虑现阶段农村人口中不同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需求,考虑农村人口日益呈现的多样化:一部分农村人口已经在事实上实现了非农化,应该设计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通道,一部份仍然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其主要依赖的土地所提供的保障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还有一部分最为贫困的农村人口,他们最为需要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不仅需要社会保障,而且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的角度,我国也具备了实施农村社会保障的条件,并且,这种社会保障的实施将为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缓减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在政治上,农村社会保障的切实推行也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的同时,为党和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推动作用,为党和政府创造更大的统治合法性,进一步扩大和稳固党的执政之基。

参考文献:

〔2〕谢元态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独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当代财经,1998,(6)。

〔3〕刘鑫。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政治学分析〔J〕。民主与科学,2004,(6)。

〔4〕左学金,王耀忠。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社会保障制度,2004,(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寂寞与欢乐
秋天的田野
我的表妹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
故乡的桥
我最爱的一首诗词
母爱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
我的曾祖母
风云天下--龙族(4)
风云天下—龙族(6)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九月赞歌
“小馋猫”——妹妹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县科技局2012年工作总结
小学2010-2011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公司办公室主任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苗圃除四害工作总结
市文化局2012年工作总结
后勤公司经理助理2010个人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经贸局个人廉政工作总结
2012年公司工程部工作总结
2010县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市个体私企协会2012年工作总结
企业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信用社信贷工作总结
后勤公司印刷厂厂长2012年工作总结
教师带教活动工作总结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的演唱及其文化功能
论社会主义宪政(2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
论社会主义宪政(2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社会主义宪政(1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味”论内涵的延展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传统的用途与滥用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理论与家庭和谐
略论豫菜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2
《少年闰土》教案2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2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3
《少年闰土》教案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2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2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1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