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嬗变

“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嬗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6

“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嬗变

"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获得了20余年的快速发展,但这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村数千年来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目前我国很多农村还保留着许多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特征,笔者称为“半封建农村”。阐述了半封建农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它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农村 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的农村发展经历了2 000余年封建社会的发展,其自给自足的生产形态,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形态之一。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也不例外。但是,相对于城市迅速发展的脚步,农村还保留着许多封建社会的特征(不包括沿海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城镇区域的农村范围),由此笔者提出“半封建农村”的概念,来重点讨论这些区域农村的经济文化特点及发展路径。

1 半封建农村的形成2 半封建农村的特点

2.1 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与相对落后

现今的中国农村经济,或多或少的都带些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特色。而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半封建”农村,基本都体现为强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色彩。由于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被局限于农村,农村与城市割裂,人口、信息、资源的流动都较少,近年来农民进城打工增多,但是农民工的根在农村,他们难以负担城市生活的高成本。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无疑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脱离了主流经济的发展自然难以分享改革的成果。

“二元经济”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导致农村贫穷落后、资本积累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的重要因素。当20世纪80年代我国完成农业支持工业这一目标时,并没有大力实施第二步骤——工农业平衡发展,而是继续以粮食收购、税收、土地征用等不等价政府收购形式"掠夺"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难以提高。而且,经济的发展越是滞后,农村组织的“半封建”特点越是明显。

2.2 民主意识的缺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国后翻天覆地的改革,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时以家族管理为特征的村民组织不复存在,但是家族的影子在现今多数的农村中还大量存在。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限制了农民的流动,实际上现在农村村民一般还是由几大家族构成,家族内部的联系还是很紧密,并且成员都注意维系本家族成员的利益,因此即使是在如今村民选举自治的情况下,这种封建家族管理的影子还是显现其中,理由很简单,成员多的家族自然在选举中占据优势。在笔者调研过程中,还曾经发现过村支书“世袭”的情况,老子在位时对儿子可以栽培,扫平道路,一待时机成熟便扶持上马。综观农村基层民主的现状,笔者认为,村民的日常生活基本还是按照传统的伦理道德来行事,其中不乏封建思想的糟粕,民主意识的深入任重而道远。

2.3 精神文化建设的倒退

自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步履维艰,由于经费的缺乏,县级文化馆等文化设施运转困难,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实质上出现了倒退,昔日农村常见的放电影、戏曲演出等活动难得一见。随着政府在农村管理职能的弱化,农村文化的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许多封建习俗卷土重来,不良婚丧嫁娶习俗重新出现。村民由于农耕工作的特点,在家闲暇时间很多,由于缺乏教育和引导,赌博风气在很多地方盛行。

3 半封建农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途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半封建的农村,迈向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是我国现在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在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上实现新的突破,将农业养育工业政策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3.2 建立适应现阶段中国经济水平、社会结构及价值观念的可行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3.3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居民二元就业的发展政策

赋予农民享受自由进城和自由迁移的权利,改革城乡居民不平等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实行一视同仁、平等竞争;城市政府应承担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把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围,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培训。

壮大产业组织,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国农业的弱质性,除了农业承担养育工业的功能而投入严重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产业组织小且较弱所致、使得农业难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破解农业问题,核心是增强农业竞争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路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产业链整合在一起,并与发达的市场网络连接,解决分散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组织发展壮大的基本思路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形成“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现代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社员”等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农业政策回顾与评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农业部课题组.新时期农村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徐滇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 尚长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2

(3)

7 徐智环.城市化弱质与中国农村过剩人口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

(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梦中的植物岛
第二次龟兔赛跑
我理想中的教室
假如我有72般变化
假如我会变
我想要的故事房间
孙小圣一日游
我的梦想
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
圆的联想
假如我是一片叶子
离群小雁
我的梦想
多功能的鞋子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化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关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
对于办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几点思考
葡聚六糖对蔬菜光化学功效的影响
论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在生化检测中的作用
化工机械制图教改分析
探讨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的创新
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的工艺解析
玉米芯的化工工艺概述
化学工程工艺实习革新
谈福尔马林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实践
化工实验课程体系创建
高师化工实验课改思路
化工煤化工特色创建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读中悟情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心底的呼唤──《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赏析
感觉眼泪──《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后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调好学生情感这根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随笔
语文也可以轻松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以读促思,由悟导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有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上课体会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录及评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