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

[论文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

[论文摘要]:阿多诺从美学角度和意识形态控制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失败。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困境正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即理论上的逻辑并未合乎实践的逻辑。我国在不同时期赋予阿多诺理论以不同的价值,表明了我国对待理论的实践态度。在我国,因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提高,有必要展文化产业,这是出于一种现实实践的考虑。

在文化工业发展日益强盛的今天,重提阿多诺的名字显得不合时宜,但是通过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重新审视,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理论范围内能够自圆的学说、道理等,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失败。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无疑是精彩的,但如今世界上的文化工业发展同样精彩,现实中的人们总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而放弃理论。通过揭示阿多诺对文化批判的合理和不足之处,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实践哲学的优越性所在。

一、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批判的前后经过

在历史上,工业首先是指手工业,后来主要指机器大工业,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力的过程。工业深入到其它行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当工业化生产深入到文化这一领域时,是否也会带动文化的真正繁荣和发展呢?当然机器不会生产文化,而是对人类的精神产品进行复制。面对这一现象,很多人提出了疑问。有人认为文化工业有利于普及文化,使普通大众都能享受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有些人认为文化工业从属于商业的逻辑,是商人为了赚钱而从事的生产,根本不是在发展什么文化。阿多诺从后面一个角度出发,对文化工业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批判,这是对文化工业进行的美学批判。

最初的艺术品是经作者本人亲自创作的,但是在工业化条件下,经过不断对原创艺术作品的复制,也能达到一定的艺术传播效果。到底拷贝的艺术还是不是艺术?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贝多芬的交响乐等经过复制之后,还是不是艺术品?阿多诺站在精英文化立场,坚决否认复制品的艺术性,认为那不过是商业化的产物。另外,阿多诺还从别的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那就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控制功能。他认为,文化工业传达了统治阶级的意识,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等媒介传达了统治合理性的信息,因为法西斯的上台就是充分利用了文化工业这一工具。在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激烈和全面的批判。

起初,法兰克福学派并不怎么认可阿多诺。上个世纪40年代,二战爆发了,阿多诺是犹太人,当时为了避免法西斯迫害,在法兰克福学派的院长霍克海默邀请下,阿多诺逃到美国。他亲眼目睹了美国的商业气息,就在美国他们合写了此书。在此期间,形成了他们对文化工业这一现象的两个批判维度,即文化工业的商业化、标准化、技术化,以及意识形态控制功能。二战结束回国后,法兰克福学派对法西斯进行了反思,认为法西斯就是利用文化工业作为宣传工具和统治工具。

他们最初写这本书时,并没有用“文化工业”这一概念,而是用“大众文化”这个概念。但后来他们认为,“大众文化”一词容易给人以假象,使人误认为是大众的文化、人民的文化等,这样就不足以对文化的工业化形成批判。后来在1968年重写《启蒙辩证法》时,使用了“文化工业”一词。文化工业生产的文化不但没有艺术性,还有消极意义,那就是成为控制人的东西,阿多诺认为有必要对文化工业生产的一切进行大拒绝。在他后期写作的《否定辩证法》一书中,认为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不足以对现实构成威胁,必须对现实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否定,由此,他构建了自己哲学的大厦,他认为用彻底的否定态度对待现实才能救赎现实,从而他连现实的人也否定了,这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就背道而驰了。

这样,他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就与其彻底的否定精神、批判精神有关,他是有自己的哲学基础的。但是阿多诺否定现实的一切,却不会对他的理论提出否定,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否定自身,这是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它看不到在理论范围内构筑现实的不可能性,这就是理论哲学的困境。我国有实践哲学的传统,很容易看到它的局限性。在西方.包括基督教都是否定现实的,而把理想的实现推到彼岸世界。

二、正确看待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现在,我们看一下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会觉得他的论证是很有道理、很有魅力的,也就是说,他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有其理论的合理性。但是,这种理论却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和破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就像对待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个事实一样,无论对它如何批判,它却依旧存在。这便是理论哲学的局限性。理论哲学要求一个同一合理的论证,按照逻辑的推演,一步一步地向前推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它要求一种视角、一个角度,或者说,理论哲学是一维的,不然就论证不了自己的合理性。西方古代哲学就是追求逻辑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经非常强烈地反对这种理论哲学,但其后继者大都没有真正注意到这一点,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几乎又回到黑格尔以前的水平。这样一来,阿多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其局限性就可以看出来了。"

但是,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并非一无是处。我们看到,文化工业确实生产了很多的文化垃圾,占用了人们大量的闲暇时光;有的文化工业产品还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阿多诺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抓住文化工业的消极面,不及其余,但就是这一点凸显了其批判的魅力,成为文化工业研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总要既看这面又看那面,看似非常辨证、非常全面,实际上并不能把问题研究深入下去。德国哲学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批判性,作为一个德国学者,阿多诺是很容易发出自己的批判声音的,它能够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论体系批判现实。他从美学角度和意识形态控制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这也是一种社会思潮推动的结果。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批判的理论传到我国后,最初很受欢迎,因为在我国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正处在敌对状态,从而也对文化工业现象进行批判,除了官方的批判外,大批学者、专家也对之进行了批判。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的发展非常快,像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画、韩国的影视剧等风靡全球,成了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这样,对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形成威胁的,不仅仅是一些与他的理论相对的学者的声讨,更主要的还在于实践上的遭遇,从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内部并不能找到过多的漏洞,其漏洞只有从理论外部的文化生产实践上来加以阐明。

改革开放前,我们用“文化工业”一词表示对资本主义的厌恶和敌对,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也有自己的文化工业,但在党的十六大之前,从来不敢有这一提法,只是说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后来逐步有了文化产业的提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于是很多文章也都论证发展文化产业的合理性,我们用了“文化产业”一词,也是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我国主要从经济角度主张发展文化产业,因为我国是文化大国,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上的利益。

三、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我们看到,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基于一定的“理性”需要的,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实际上也是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说白了是对大众的欣赏水平、文化趣味抱有偏见,这是一种精英文化的立场,从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中可以看出这一点。阿多诺从否定大众的文化行为中否定了大众这一群体本身,说明他有基督教式的救世情怀,这在欧洲的一些知识分子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对于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精通音律的阿多诺来说,批判世俗文化和文化工业是无可厚非的,但由此构成了对整个文明进程的否定,表明了他所看重的基督教文明的局限性。大众的需求多表现为一种感性需求,而精英文化者的立场多是基于理性上的考虑,对待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是重视人本身,还是重视基于一种“理性”理想之间的冲突。

我们之所以选择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一种事实上的考虑,因为谁都抵挡不住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娱乐等的需求,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力量,并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当前扩大“内需”也包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人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不变动力。选择发展文化工业是基于经济建设、文化市场等之类的现实实践动机,其合理性也是来自于现实实践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其产值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一些发达国家传统的很多行业如制造业、机械生产业、电子行业等已退居次要地位,代之以信息、知识、网络、餐饮、旅游、生态等行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无疑来自于利益的驱使,但正是这种利益的驱使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人类作为一个“类”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至于在利益动机下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从人类历史上看,人类的无限欲望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无论是向内心的追求还是向外部“索取”,都是人类追求“元限”这种欲望的表现,尽管历史上对人们的“欲望”所持的批评态度较多,但人们并没有停止自身欲望的不断扩展,我们要尽可能客观地对待人类的“欲望”这种本性。

文化的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人们日常生活的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完全理性的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不完全是一个理性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和商家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个人则不尽如此,比如人们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其中包含着众多的审美因素、休闲因素、娱乐因素等感性选择的因素在里面,当然这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没有文化产业的支持,人们的生活就会处于枯燥、单调的状态,从而也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不得不满足社会中人们的利益,这也是一种互动。文化产品的商品化会不会使人们的需求单一化、流水化呢?可以说这在一定时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产业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的实现,在发展过程中会对自身作出调整,不断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比如现在出现了一种体验经济,“企业可以通过使用于所有经济提供物的途径——量身定制,避开商品化的陷阱”。

所以,发展的文化产业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也是很明显的,不可能因为文化产业的弊端而取消这一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对其弊端的防范也是必须的,对于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政策,为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创造环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观察
养蚕
开学了,我们笑了
颐和园导游词
胜似亲人
黄山导游词
观察豆子
因为选择不同
时间都去哪了
假如我是科学家
再逢中秋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我的蝈蝈将军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可爱的小猫
会议记录介绍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会议管理制度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学术会议通知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的功能与误区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会议记录范例
民航会议议程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群塔防碰撞方案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燕子飞回来了》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天》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