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

"

胡塞尔始终是一个描述性的哲学家,在他一生的哲学研究中使用了大量的或旧词新用或刻意生造的术语,要很清楚地把握每一个概念术语的内涵及其间的关联,需较强的现象学功底。问题是:胡塞尔为什么要使用如此多的术语呢?胡塞尔是一个极其严格的人,既对自己,也对自己的学问,他的学说不断地发展,以至于要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术语以表达其思想。胡塞尔曾说,他追求哲学的纯粹结果就像他小时候磨小刀,总是惟恐不够锋利,于是磨啊磨,有一天突然发现小刀磨没了。他毕生的理想就是要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所谓严格,一方面意味着最具有确定性的知识起源于内在感知之中,起源于对意识活动的内在反思之中;另一方面是指一种不依赖于相对的经验认识的绝对观念知识。

胡塞尔接受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第一个结论,即将“明见性原则”作为首要的方法论原则,以“清楚明白的洞见”作为真理的依据、标准,但他却不能同意笛卡尔的进一步推论,即推导出自我的确然性。胡塞尔通过他的意向分析,突出强调了“共现”概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在自身感知中,“自我”只能“时或地”或“眼下地”被给予,却永远无法“全时地”被给予,直接被给予的只有自我的当下瞬间,而作为总体的、全时的自我(含有其所有属性和习性)只能被“共现”出来,而正因为含有共现的(超越的)成分,“自我”是不具有确然明见性的。

对“自我”的认识以期达到主体自识甚至可以说贯穿于胡塞尔现象学运思的始终,也是其意向分析所得到的第一个效用。从早期《逻辑研究》中的心理——物理学自我,到《大观念》中的纯粹自我,再到《沉思》中的先验自我,胡塞尔在不断地寻求一个可以构成实在总体的最后根基、所有认识发生的最终根据以及所有价值与意义产生的最基底保证的先验基础,最终他认为他找到了这一阿基米德点,这便是“先验自我”。

所谓“先验自我”,首先是具有先验的特征。先验自我是绝对的被给予,是源始的奠基性领域,自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而高于世界。不仅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而且整个客观世界的意义,都是因为有了自我才有效。自我是一切意义的赋予者,世界从而成为我的世界。“这个客观的世界,……是从我自身中,从作为先验自我、作为只有借助先验现象学的悬搁才会呈现出来的自我的这个我中,获得它每次对我所具有的全部意义及其存在效果的。”(《沉思》,中译本,第35页。)

胡塞尔坚信,尽管他我的构造相当特殊和复杂,但在确立了“先验自我”这一阿基米德点之后,仍然可以依照对“他物”的构造方法来构造“他我”。“他我”的构造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结对、共现、同感(Einfühlung)。

自我首先将自身躯体统摄为自身身体,对于呈现于我知觉领域中的他人的躯体,我的躯体处在“这里”,他的躯体则处在“那里”,“它们总是恰好构成为一对”。这一过程便是“结对”。由于一种“相似性统觉”,我不仅可以赋予那个躯体以“躯体”的意义,而且赋予那个躯体以“身体”的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走过四季
我从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心中的美景
走过四季
走过四季
拒绝自然
心中的美景
感受自然作文
走过四季
感受自然_秋天篇
绿,生命的颜色
走过四季
如何训练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和技巧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规范与技巧
浅谈演讲稿的写作技巧与重点
商业计划书写作知识
国际邮件书写格式及信封要求
教您写求职信
竟聘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书写方法与技巧
年终总结的五忌五体现
婚庆、慰问、商业贺词范例集锦
怎么写自我鉴定
调查报告写作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的12个技巧
毕业总结怎么写
见习期施工员个人工作总结
施工员要掌握哪些知识
工作总结经验分享
地下室工程的隐蔽验收记录的主要项目
测量员个人年终总结
监理单位文件资料的管理
某公司办公楼、宿舍楼、车间主体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某大厦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资料(通用部分)的管理
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施工质检员个人年终总结
工程资料的载体形式
对施工员工作的几点要求
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与编号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2
《可贵的沉默》 范文习作
《可贵的沉默》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1
《可贵的沉默》 教师语录
《可贵的沉默》 作者简介
《绝招》 教案讲义1
《绝招》 教案讲义2
《可贵的沉默》 教案讲义1
《可贵的沉默》 考点练兵2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意思
《七颗钻石》教案讲义3
《绝招》随堂练习 提高篇
《绝招》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七颗钻石》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