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4
“三五”至“五五”期间的水利建设经济效益
提要:本文以水利建设统计资料和有关水利史志资料为准(全国、省市资料,包括部分地、县区,乃至公社、生产队),在建国40年的全过程中选出第三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水利建设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这一阶段的农业水利建设,对于增强国家的总体减灾抗灾能力,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巩固国民经济基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为以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物质基础。从中国的传统农业水利历史的全过程看,这是最辉煌的一个阶段。
关键词: 水利建设 经济效益 “三五”—“五五” 如何正确认识过去的水利建设的整体意义,对于客观地总结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和生产斗争的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也直接关系到认识我们曾经参与和创造的共和国水利历史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水利历史的研究,应当首先重在历史事实的尊重,从事实而不是从概念和所谓的“是非价值”评判出发,去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肯定成效,去爱护与珍视亿万人民平凡而又非凡地年年月月创造的历史,她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同时以历史主义的态度,从中国水利史的高度去研究传统农业水利的局限性和历史教训,探讨水利建设变革的方向。
在古代,封建的、唯心主义的史学方法,在水利史研究上历来表现为偏重和夸大政治派别、集团的斗争和个别人物、集团的主观意图对于水利兴衰的作用,严重地轻视和忽略千百万普通人民群众从事的生产斗争、经济建设的伟大活动。这种方法的重大局限,也在于它无视历史上任何水利建设,都是当时自然环境与人类互动关系的产物,都是植根社会经济需求的产物;在于无视人类的经济建设和自然改造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有其客观存在的历史价值。
鉴于此,本文从统计资料出发,分析第三个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至于其整体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和实际的负面问题,留待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水利建设经济效益的概况 水利部在1987年组织全系统,以较科学的、统一的经济计量的方法统计、分析建国以来的建设效益,根据其研究成果《建国40年水利建设经济效益》[1] 提供的基础统计和分析数据,在各省市各项事业经济效益序列中,筛选出各项指标的前五强,现将五强统计分列如下,大致反映出水利重点省市水利建设效益情况。注释: 水力发电仅系省市管理部分,按水电中心影子价格计算。
各项价值均按1980年不变价格换算统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寒假
- 我的遥控飞机
- 自己
- 我与祖国共成长
- 送给妈妈的贺卡
- 美丽的祖国
- 故宫导游词
- 美丽的秋天
- 过小年
- 感受国庆60年
-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 过年之前
- 冬天
- Changs in LiMing’hometown(李明家乡的变化)
- 父爱
-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探索
- 影响村委会选举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思路
- 中国古代农民的构成及其变化
-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 农村土地股份化与私有化
- 农民是如何失去土地所有权?
-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体制原因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探索
-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 WTO“绿箱”政策与中国农民教育培训
- 离开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是舍本逐末
-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①
- 农村“税政分离”与乡村治理的变革
- 新农村建设的展开路径
- 农民与公民
- 《回声》词语解释
- 噪声的定义
- 回声现象
-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 声源的指向性
- 声音传播的快慢
- 声波
- 声波的反射、吸收和透射
- 《回声》辅导提示
- 《回声》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声现象及其应用
- “回声”的启示
- 《回声》好词好句好段
- 噪声的特点
- 《回声》段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