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的两个层面及理论基础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的两个层面及理论基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的两个层面及理论基础

一、 问题 的提出

目前 中国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代表工业 发展 整体水平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机械制造业和精细化工的发展严重滞后,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产业高度化不足;中国工业企业(包括大型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率不高,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不显著,创新能力不强和缺乏核心能力,以及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内市场条件发生根本变化的条件下,这些问题显得更为严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企改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根据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现状,以及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趋势及变化速率,提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这一命题。

二、相关 理论 及战略性再造的内涵

针对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产权制度改革,经营者的作用和建立竞争性环境。 分析 这些问题主要采用的 方法 是契约理论,企业的契约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要素投入者,主要考察在以个人信息指导行动的状况下,订立什么样的契约才能产生最佳的结果,并且认为达到最佳行动的关键是激励,因而激励机制的设计是这种理论中的重要 内容 。可以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主流集中在建立“所有者在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等制度性问题,它的不完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993年美国管 理学 者哈默和钱皮(Michael Hammer and James Champy)提出了“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该理论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流程”(Process),即“一套完整的贯彻始终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哈默,1998)。哈默和钱皮首先对建立在亚当·斯密理论基础之上的工业社会分工模式进行发难,认为这样的分工模式违背了流程,将流程分解成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然后集中注意力改进这些任务的绩效,其结果是为简单的人创造简单的工作职位而导致了复杂的流程,并且使人们专注于任务而不关心整个流程及其结果,这是许多企业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因而表现不佳的原因(哈默和钱皮,1997,哈默,1998)。BPR提出了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和竞争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环境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分工模式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因而在中国理论界,主要是管理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但是,正如笔者曾经指出的,由于BPR缺乏中国企业的制度性背景,因此它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毛道维,1999,a)。尽管如此,BPR为我们开阔了新的理论视野。

在BPR理论提出后不久,美国一些学者根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型经济的来临这种趋势,又提出了“Business Transformation”(BT)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如何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模式,以便对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创造市场。塔普斯考特比较了BT和BPR理论,认为BT更关注新的增长点和新的附加值,更关注“人的使命”及培养人的 学习 能力,以及在更高层次上使用信息技术(Don Tapscott,1996)。

我们认为,BPR和BT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理论讯息,当今西方管理理论前沿是旧的分工体系的整合和新的分工体系的形成问题。BPR理论实质上是对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劳动分工和管理分工体系的重新整合的理论;而BT理论实质上是新的分工(新增长点和附加值)如何形成,以及新的分工体系,特别是知识分工体系如何建立的理论。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前提下,中国工业分工体系如何根据快速变化的国内外竞争条件进行调整,始终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持续跟踪BPR理论和BT理论的内在动因。

中国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分工体系的问题。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导致地区结构的同构化;“大而全”、“小而全”实际是工业企业间和企业内分工水平及专业化水平较低的表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企业改组实质上就是在竞争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对分工体系的调整,所以,结构性调整是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期的主题。这里存在两个层次的调整:第一层次是通过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主要是退出竞争性领域来解决国有经济战线太长,难以支撑庞大的盘子的问题(吴敬琏等,1998);第二层次是企业内的结构性调整。它包括有两种调整方式,一种是以削减成本为目标的“减量结构调整”,如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推行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就属这种调整。另一种是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内容的“质的结构调整”,即通过调整使企业形成新增长点和新附加值,这正是BT理论所强调的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相对薄弱的部分。BPR理论则是介于两种调整方式之间,所以,BPR和BT理论可以同国企改革理论相结合并弥补其不足之处。

对于第二层次企业内的结构性调整,采用“减量结构调整”,例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债转股(减债)、技改投资贴息贷款,以及调整核销国企呆账政策等措施,对于解决企业当前困难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更重视企业内部分工体系的再造,其中包括了企业在需求迅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如何重新整合劳动分工和管理分工(BPR),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采用何种信息形态来协调企业员工的活动(团队理论);以及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率的促进企业内在成长的新知识的积累机制(企业能力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基点是企业内的分工和协调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性再造这一命题包含了两个基本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相关的政府和企业,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关系再造,可以称为体制性结构再造;第二个层面是与企业内分工和协调相关的企业流程,企业信息形态,企业内部资源积累和竞争力形成机制的再造,可以叫做企业能力再造。由于“企业能力理论是一种企业整体战略观”(福斯和克努森,1998)。所以,上述两个基本层面都体现出再造的战略性。

三、体制性结构再造的前提和内容

根据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来重建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政府规制,是体制性结构再造的第一项内容,其重点是再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再造大型工业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这是体制性结构再造的第二项内容。因此,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成为体制性结构再造的基本前提。

江小涓的 研究 表明,我国 工业 分散的生产格局和竞争性市场结构从根本上说是国有 经济 管理体制和政府不恰当规制造成的,主管部门要求 企业 间无偿转移“先进技术”,使“先进技术”这个在市场经济中决定规模经济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公共品”,从而使没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也能生存。在改革后十多年的数量扩张时期,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基本上并行 发展 ,各个行业产量排名前几位企业的规模明显扩大,竞争力明显增强,但其扩张速度没有跟上行业总规模的超高速扩张,使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江小涓,1999)。而张军的研究则表明我国工业部门经历了10年的数量扩张后,许多产业转向集约化,集中率的提高体现了规模经济正不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不具备规模经济的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张军,1998)。这些采用SCP 分析 框架的研究说明了我国工业市场结构,或者说工业企业间的分工关系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我国工业企业的某些竞争行为,例如降价倾销等过度竞争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 中国 大型工业企业体制性结构再造中的另一项 内容 是重新构造企业间的分工关系,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但是,再造工业企业间分工关系的先决条件是确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关系,以及消除我国由于行政性分权而形成的地区性市场分割对企业间分工关系再造的障碍。

如何建立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当前受到波特(Michael E·Porter)的战略观和竞争优势 理论 很大影响。波特的竞争战略观和竞争优势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SCP分析范式的运用,在这种分析框架内,企业的绩效取决于产业结构,即波特所说的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地位,而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反过来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产业结构。在这种分析框架中,企业的市场位势就凸现出重要地位,因此,追求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大型企业首要的战略目标。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主要策略是降低成本以获得价格优势,这就是波特所提出的获得竞争优势的三个基点之一,即“成本领先” (cost leadership)战略(波特,19

9

7)。

但是,市场位势竞争策略却不能完全解决我国工业的“质的结构调整”,以及培植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国许多工业企业,包括大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同国外同行企业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彩电产业,许多大型企业基本上是以组装为主,许多核心部件、零配件和元件都是外购的。没有控制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生产是我国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甚至象钢铁这样的原材料工业,虽然我国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一些高附加值的特殊品种仍不能自己生产,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因此,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市场位势竞争战略能否维持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这种竞争优势是否还会存在?要回答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来讨论企业竞争优势问题。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资源优势而不是市场位势。一个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三类,即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无形资源。由于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相对容易获得,所以企业很难凭借它们来保持长期优势。对于无形资源,我们通常认为包括了受 法律 保护的“工业产权”(如商标、专利、合约、商业秘密)和商誉。但国外学者认为最重要的无形资源是人力资源(培训、经验、智慧、关系及企业中管理者和员工的洞察力)和组织资本资源(企业的向上汇报的层级、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以及企业内部和企业与环境之间的非正式关系),这些资源依赖于特殊的人和他们的技能(Barney,1991)。无形资源体现出资源的特殊性因而难于模仿,使拥有这种资源的企业能维持长期的优势。

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提出,企业的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能力被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Prahalad and Hamel,1990)。这一定义的要点是“知识、协调和有机结合”,使协调和有机结合成为可能的是组织资本和 社会 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它使人们得以充分交流和合作。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反映为企业文化这样的约束企业中个人行为的高级规则(福斯和克努森,1998)。核心能力具有知识的性质,并且是难于仿效的具有“ 方法 性”特征的知识,因此,通常认为核心能力是“如何去做”和知识。中国很多企业缺乏核心能力,究其根本是缺少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去做”的经验和基础性积累。因此,尽管它们拥有数量可观的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工业产权,但是不能使这些资源形成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组合,因而它们可以在市场上显赫一时,却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对中国大型工业企业而言,企业能力再造的核心在于再造企业知识积累机制,这里面包括了几个重要方面;第一,“人的使命”重塑及培养人的 学习 能力,应该看到,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主人翁”、“铁饭碗”等观念和当前“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改革的双重影响,使中国许多大型工业企业职工出现“人的使命”的迷失,缺乏学习的动力,重塑“人的使命”和培养人的学习能力是企业能力再造的当务之急,也是企业知识积累的原动力。第二,再造企业文化,即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企业中个人行为的高级规则,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产生非经济性激励。第三,企业信息形态再造,即建立一种有效率的信息体制,能够扩大企业的知识分工体系和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增强企业知识积累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BPR、BT,以及信息形态理论都是再造中国大型工业企业能力的有用工具。BPR显示出,通过对劳动分工和管理分工的整合,建立不同于传统工业组织的横向职能团队组织,可以改善企业中的信息交流,作业协作和知识学习状况。宝钢的“作业长制”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BT理论强调人的使命及创新能力,而信息形态理论则认为根据业务的互补性,系统振荡等因素来选择适当信息体制,可以有效协调生产活动和积累知识。

参考 文献 :

1、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改造企业》,牛顿 时代 丛书,1997年

2、迈克尔·哈默:《超越改革》,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3、吴敬琏等:《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

5、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

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

7、尼古莱·丁·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大出版社,1998年

9、江小涓:《体制转轨与产业相关性、合意性以及对转轨理论的意义》、《经济研究》,1999年第1期

10、张军:《需求、规模效益与中国国有企业的亏损:一个产业组织的方法》、《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1

2、Don Tapscott, The Digital Economy,McGraw-Hill,1996

1

4、C·K·Prahalad and G·Hamel:“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Firm”,1990,Harvard Beview.66:79—91

注 释: [2] 彩电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根据国内200家大型商场的销售统计汇总。转引自四川省经济发展院王宝琛的研究报告《长虹彩电竞争力分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吴山
快乐的节日
今天我真快乐
游余姚
美丽的海南岛
春游
上海二日游
旭光台
北戴河一游
春游
快乐的星期日
快乐的一天
游植物园
春天的足迹
参观科技展
5月份工作总结范文
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某网络公司个人年终总结
6月份工作总结范文 生产车间
2009年秋游总结
五月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
9月-10月助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效能监察工作总结
八年级年级组长 半学期工作总结
2009年初三班主任工作总结
某石化有限公司工作的总结报告
医药销售代表工作总结
大学团委 团支部工作总结与展望
七月份工作小结 车间相关审计和稽核工作
个人总结:机关干部作风整顿
中国保健品营销之路的思考
论市场营销人员薪酬设计
劳动安全问题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毕业论文例文评析
关于“社会服务令”在内地试行所引发的法律思考
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实施海事调查处理之我见
试论入世后企业注册制度的改革
运用精益生产方式改善现场
贷款五级分类及其评判模型的应用
私募基金在我国的运作状况及合法化研究
浅谈入世后我国增值税的转型
大学毕业论文大都抄袭拼凑 文科专业尤为严重
由世博会论会展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我国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思考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女娲造人补天
仙女泉和青龙倒吸水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始祖伏羲和女娲
百鸟朝凤
《女娲补天》教学杂谈
评论《女娲补天》一课
龙女拜观音
《女娲补天》课堂实录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设计说明
《女娲补天》教学札记
女娲补天遗下的五彩石
四季吵架
百折不挠,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