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7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一、审美艺术

二、差异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艺术差异的文化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思想的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主张“以人合天”,一切应顺其自然,强调张扬自然与人的天性,不可人为强制,反对“以人灭天”。孔孟之道讲究“仁”、“礼”,主要在自身修养,通过知天、事天,即天人合一。故中国古代生存意识异常发达,形象思维非常突出,注重直观感觉,不注重对外在世界真理的认识,而注重人生的感悟和修养。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视自然宇宙及赢物皆为有情,即所谓“天地含情,万物化生”,因此,中国艺术,无论诗词赋画,都强调物我一律的“自然观照”,即以自然为表现主体,将人的感情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以达到主客交融,达到“物我合一”。西方哲学则以“天人相分”、“人定胜天”为前提,其根本出发点不同于中国。西方哲学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本内容,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带有科学精神和宗教幻想,充满理性色彩,以求真、求知为主旨。西方哲学侧重于认识世界,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核心是认识世界的自然本质和规律。因此,在艺术和审美文化方面就必然注重摹仿自然,把艺术的本质看成是对自然的摹仿。西方把外在世界作为人的对象,主体站在自然之外去冷静、客观地观察、研究、思考、分析它。

2.隋唐时期,佛教传人,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影响波及各个阶层,中国文化渐渐吸收了佛教文化成分。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当中,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产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艺术形式。欧洲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几乎都信仰基督教,他们视那些不信基督教的人为异端,对待这些人他们从不心慈手软,虽然耶稣基督告诫人们要宽容,可好像在这些人身上却不适用。他们的那种宗教狂热让我假不能理解,他们可以为了一个远在天边的圣城,举行无数次的远征;他们可以用烈火烧死那些不信教的异端。在西方,由于价值的源泉最终来自上帝,所以基督教在艺术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3.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中西艺术的差异。中国温带的农业文明及其长期稳定的自然耕作使得中国以土地为生,强化了热爱自然的心态,而中囝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为艺术提供了无限的背景,梅、兰、竹、菊、高山、流水等均以“自然”为题材,以物为点景。“明月照积雪”、“大江日月流”、“池塘生春草”、“秋菊有佳色”等,尤其在山水中,在溪畔或桥上绘一人物,这只是点缀而已,其目的在于描写广大无限的自然风景,中国的象征性意境山水及现代绘画则是中庸、简洁、含蓄地表达意蕴与精神。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由于是岛国和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气候的影响,艺术上也就有了与大海和西风相关的特定性。在孤岛环境中,当外来人侵者登陆海岸时,岛内民族决无逃跑退路和自然庇护场所,抢先登上制高点,主动出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欧洲文化定型地域在地中海北侧的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琴海”岛屿上。长期的海岛生态经验使欧洲民族对付外来入侵者,只能抢先占领制高点,只能“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4.审美观的不同,在西方,西方的审美观念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发展的,其存在的基础是西方的哲学体系。西方人的艺术观念是简单、明晰而富于理性的,崇尚克服自然美的缺陷以达到艺术的形式美,认为只有将自然美以特征化、理性化、抽象化,才可能提升至艺术美的高度。西方哲学家以究其所以然的科学态度,先在天文学、物理学中对世界物质做出了精确的度量,后又从数学的立场得出物质存在的形态观念,确立了审美观。其主导思想认为:万物有数而生,一定的数量关系造就了宇宙的秩序,形成自然的和谐;宇宙、自然、人、艺术都统一于由数和由一定的数量关系构成;数是和谐的模式,派生出完美、比例、尺度、均衡、秩序、对比、统一等原则,将对和谐的追求具体化视为视觉的审美观念。中国的审美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天人合一”的精神为根本,强调艺术源于主体本心,反对简单地基仿外物。

三、结语

由于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中西方艺术形式也不同,构成了人类艺术审美的历史形态。中西方艺术差异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土壤,这种差异也必将随着各自的文化发展、社会变迁而产生变化。了解不同艺术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对于审美观的塑造有着深刻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伙伴-张山
讨厌叫我“小子”
爸爸的皱纹
我是一只小甲虫
家庭的快乐
哎!这个人
致父亲
春天
校运会
我的古筝
心事
观《家有儿女》有感
藏在我心中的一件事
我和书的故事
大学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重阳节活动总结
主持人大赛总结
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团支部答辩会总结
缤纷学习节启动仪式总结
公德教育工作总结
大学新年联欢晚会总结
2012年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系首届新老生交流会工作总结
大学生法制教育总结
大学生节活动总结
学习部工作总结
世界勤俭日活动总结
协会换届工作相关总结
律师与民办律师事务所劳动关系析解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劳动法领域的哲学思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
劳动法领域的哲学思辨(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南通翰墨林印书局里的韩国学者
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略论儒学视野中的诗意心境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晚年陈云的忧患意识论析
新时代更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评课稿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成长纪实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半截蜡烛》走进人物的内心
《半截蜡烛》片断赏析之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