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进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进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进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进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进摘要:本文介绍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限神地震引起的钢框架梁柱节点破坏情况, 坏原因探讨,设计改进措施,两国构造的异同和我国的相关对策等。

关键词: 钢框架 震害 节点设计 衬板

1.前言

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加州圣费南多谷地的北岭地震(Northridge Earthquake)和 正好一年后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地震(Hyogoken-Nanbu Earthquake)是两次陆域型强震,都导致了焊接钢框架梁-柱附性连接节点的广泛破坏。震后两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破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技术措施。两国在此期间都发表了不少论文,所作的讨论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提供了对钢框架的节点设计的更多了解,对今后钢框架节点设计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受中国建筑科 学研究院抗震所委托,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归纳,现将其主要内容在此作一介绍。

2.美日两国钢框架节点的破坏情况

两国钢框架破坏情况的报导,主要集中在梁柱混合连接节点上,因此本文也以梁柱混 合连接为主要对象。混合连接是一种现场连接,其中梁翼缘与柱用全熔透坡口对接焊缝连接,梁腹板通过连接板与柱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美国惯常采用焊接工字形柱,日本则广泛采用箱形柱,仅在一个方向组成刚架时采用工字形柱。在梁翼缘连接处,工字形柱腹板上要设置加劲肋(美国称为连续板),在箱形柱中则要设置隔板。

美、日两国梁杠混合连接节点的典型构造。在节点设计上,两国都采用弯矩由翼缘连接承受和剪力由腹板连接承受的设计方法,美国还规定,当梁翼缘承受的弯矩小于截面总弯矩的70%或梁腹板承受的弯矩大于截面总弯矩的30%时,要将梁腹板与连接板的角部用角焊缝焊接。日本则规定腹板螺栓连接应按保有耐力即框架达到塑性阶段时的承载力设计,螺栓应设置2-3列,也是为了考虑腹板可能承受的的弯矩。梁翼缘处的柱加劲肋,美国过去根据传力的需要由计算确定,其截面较小。日本根据构造要求采用,其截面较大。

2.1 美国北岭地震后对刚框架节点破坏的调查

美国的钢框架梁-柱连接,在50年代多采用铆钉连接,60年代逐步改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为了评估栓焊混合连接的有效性,曾进行过一系列试验,这种由翼缘焊缝抗弯和腹板螺栓连接抗剪的节点,美国以前规定其塑性转角应达到 O.015rad(≈1/

6

5),但大量试验表明,塑性转角的试验结果很离散,且出现了早期破坏,总的说来性能很不稳定。北岭地震前,德州大学教授Engelhardt就曾对这种连接在大震时的性能产生疑问,指出在大震时要密切注意,对它的的设计方法和连接构造要进行改进[7] 。

北岭地震证实了这一疑虑,为此SAC通过柏克莱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 等4个试验场地,进行了以了解震前节点的变形响应和修复性能为目的的足尺试验和改进后的节点试验。对北岭地震前通常做法的节点及破坏后重新修复节点的试验表明全部试 验都观察到了与现场裂缝类似的早期裂缝,试验的特性曲线亦与以前的试验结果相同,梁的塑性转动能力平均为0.05弧度,是SAC经过研究后确定的目标值0.03弧度的1/6,说明北岭地震前钢框架节点连接性能很差,这与地震中的连接破坏是吻合的。而且破坏前 没有看到或很少看到有延性表现,与设想能发展很大延性e6钢框架设计意图是违背的。 焊接钢框架节点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梁的下翼缘,而且一般是由焊缝根部萌生的脆性破坏裂纹引起的。裂纹扩展的途径是多样的,由焊根进入母材或热影响区。一旦翼缘坏了, 由螺栓或焊缝连接的剪力连接板往往被拉开,沿连接线由下向上扩展。最具潜在危险的是由焊缝根部通过柱翼缘和腹板扩展的断裂裂缝。 美国斯坦福大学Krawinkler教授对北岭地震中几种主要连接破坏形式作了归纳, 由下翼缘焊缝根部开始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破坏,最多的是沿焊缝金属的边缘破坏,另有沿柱翼缘表面附近裂开的剥离破坏,也有沿腹板板切角端部开始的梁翼缘断裂破坏,或从柱翼缘穿透柱腹板的断裂破坏 。

2.2 日本贩神地震后对钢框架节点破坏的调查

阪神地震后,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成立了地震对策本部,组织了各方面人士多次参加的建筑应急危险度和震害的调查,民间有关团体也开展了各类领域的震害调查,但因钢结构相对于其它结构的震害较少,除新发现了钢柱脆断或柱脚拔起外,钢框架节点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扇形切角(scallop)工艺孔部位,但因结构体被内外装修所隐蔽,一般业主、设计或施工人员对此震害调查不太积极,对钢框架系统震害的调查遇到一定困难。仅管如此, 日本学者还是就腹板切角工艺孔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如日本建筑学会结构连接委员会和钢材俱乐部等单位,专就工艺孔破坏状态等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日本对于混合连接的研究,早在1978年以后的石油危机中,就曾利用建筑处于低潮机会结合自屏蔽电弧焊的出现和应用,系统地开展过。进入90年代后,随着高层、超 高层和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增多,梁柱截面增大,若采用过去的梁悬臂段形式,由于运输 尺寸上的限制,悬臂长度大致不能超过1m;另一方面,由于梁翼缘板厚增大,拼接螺栓增多,结果梁端至最近螺栓的距离只有500mm左右,截面受到很大削弱,对保证梁端塑性 变形很不利。这样,在大型钢结构工程中,现在较多采用梁与柱的混合连接。图1是采用箱形柱时的混合连接示意图梁翼缘与箱形柱隔板直接焊接[7] 。

日本在美国北岭地震前不久,曾对此种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梁端翼缘焊 缝处的破坏几乎都是在梁下翼缘从扇形切角工艺孔端开始的,没有看到象在美国试验中和地震中出现的沿焊缝金属及其边缘破坏的情况,通过试验和版神地震观察到的梁端工艺孔 处的裂缝发展情况。

日本钢材俱乐部研究了扇形切角工艺孔带衬板及底部有焊缝的两种节点试验。

美、日两国钢框架在地震中的梁柱节点破坏形式是有区别的,北岭地震中的裂缝多向柱段范围扩展,而阪神地震中的裂缝则多向梁段范围发展。对两国节点破坏情况的这种差异与其与构造差异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节点破坏原因与分析

北岭地震后,美日两国学者就节点破坏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和现场检验,进行了结构响应分析、有限元分析、断裂力学分析等,还作了很多补充试验,结合震前研究, 对节点破坏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首先认为节点破坏与加劲板、补强板腹板附加焊缝等的变动,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并不是仅由设计或施工不良所能说明的,而是应从节点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方面去找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因素,被认为是决定和和影响节点性能而导致了破坏。

3.1 焊缝金属冲击韧性低[3]

美国北岭地震前,焊缝多采用E70T-4或E70T-7自屏蔽药芯焊条施焊,这种焊条提供的最小抗拉强度480MPa,恰帕冲击韧性无规定,试验室试件和从实际破坏的结构中取出的 连接试件在室温下的试验表明,其冲击韧性往往只有10-15J,这样低的冲击韧性使得连接很易产生脆性破坏,成为引发节点破坏的重要因素。在北岭地震后不久所作的大型验证性试验,对焊缝进行十分仔细的操作,做到了确保焊接质量,排除了焊接操作产生的影响。焊缝采用E70T-4型低韧性焊条,尽管焊接操作的质量很高,连接还是出现了早期破坏, 从而证明了焊接缝金属冲击韧性低,是焊接破坏的因素之一。

3.2 焊缝存在的缺陷[3]

对破坏的连接所作调查表明,焊接质量往往很差,很多缺陷可以看出明显违背了规范规定的焊接质量要求,不但焊接操作有问题,焊缝检查也有问题。很多缺陷说明,裂缝萌生在下翼缘焊缝中腹板的焊条通过孔附近,该处的下翼缘焊缝是中断的,使缺陷更为明显。该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查也比较困难,因为梁腹板妨碍探头的设置。因此,主要的连接 焊缝中由于施焊困难和探伤困难出现了质量极差的部位。上冀缘焊缝的施焊和探伤不存在梁腹板妨碍的问题,因此可以认为是上翼缘焊缝破坏较少的原因之一。

3.3 坡口焊缝处的衬板和引弧板造成人工缝[4]

实际工程中,往往焊接后将焊接衬板留在原处,这种做法已经表明,对连接的破坏具有重要影响。在加州大学进行的试验表明,衬板与柱翼缘之间形成一条未熔化的垂直界面,相当于一条人工缝,在梁翼缘的拉力作用下会使该裂缝扩大,引起脆性破坏。 其它人员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果。

1995年加州大学Popov等所作的试验,再现了节点的脆性破坏,破裂的速度很高, 事前并无延性表现,因此破坏是灾难性的。研究指出,受拉时切口部位应力最大,破坏是三轴应力引起的,表现为脆性破坏,外观无屈服。他们还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出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出现在梁缘焊接衬板连接处中部,破坏时裂缝将从应力集中系数最大的地方开始,此一结论已为试验所证实。研究表明:大多数节点破坏都起源于下部衬板处。引弧板同样也会引发裂缝。

3.4 梁翼缘坡口焊缝出现的超应力[3]

北岭地震后对震前节点进行的分析表明,当梁发展到塑性弯矩时,梁下翼缘坡口焊缝处会出现超高应力。超应力的出现因素有:当螺栓连接的腹板不足以参加弯矩传递时, 柱翼缘受弯导致梁翼缘中段存在着较大的集中应力;在供焊条通过的焊接工艺孔处,存着附加集中应力;据观察,有一大部分剪力实际是由翼缘焊缝传递,而不是象通常设计假设的那样由腹板的连接传递。梁翼缘坡口焊缝的应力很高,很可能对节点破坏起了不利影响。Popov[4]采用8节点块体单元有限元模拟分析发现,节点应力分布的最高应力点, 是在梁的翼缘焊缝处和节点板域,节点板域的屈服从中心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 岭前进行的大量试验表明,当焊缝不出现裂纹时,节点受力情况也常常不能满足坡口焊缝 近处梁翼缘母材不出现超应力的要求。日本利用震前带有工艺孔的节点,在试验荷载下由 应变仪测得的工艺孔端点翼缘内外的应变分布,应变集中倾向出现在翼缘外侧端部,内侧则在工艺孔端部,最大应变发生在工艺孔端点位置上.应变集中的原因,不仅大于工艺孔 造成的不连续性,还在于工艺孔部分梁腹板负担的一部分剪力由翼缘去承担了,使翼缘和 柱隔板上产生了二阶弯曲应力。这些试验与分析均指出,今后对节点性? 艿母慕唤鲇?nbsp;改善焊缝,而且还应降低梁翼缘坡口焊缝处的应力水平。

3.5 其它因素[3]

有很多其它因素也被认为对节点破坏产生潜在影响,包括:梁的屈服应力比规定的最小值高出很多;柱翼缘板在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和延性不确定;柱节点域过大的剪切屈服和变形产生不利影响;组合楼板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争论, 才能弄清楚。

4. 改进节点设计的途径

在北岭地震之前,美国UBC和NEHRP两本法规对节点设计的规定,都是根据在柱 面产生塑性铰的假定提出的。由于在北岭地震中发现梁在柱面并没有产生塑性变性,却出现了裂缝。切口处的破坏是由三轴应力引起的,从而导致了脆性破坏。过去采用的焊接钢 框架节点标准构造,不能提供可靠的非弹性变形。试验表明,其节点转动能力不超过 O.005rad,大大小于SAC建议的最小塑性转动能力0.03rad。另一方面,从受力情况看, 塑性铰出现在柱面附近的梁上,还可能在柱翼缘的材料中引起很大的厚度方向应变,并对 焊缝金属及其周围的热影响区提出较高的塑性变形要求,这些情况也可能导致脆性破坏。 因此,为了取得可靠的性能,最好还是将梁柱连接在构造上使塑性铰外移。将塑性 位置从柱面外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节点部位局部加强,一种是在离开柱面一定距离处将梁截面局部削弱。钢梁中的塑性铰典型长度约为梁高的一半,当对节点局部加强时,可取塑性铰位置为距加强部分的边缘处梁高的1/3。节点局部加强固然也可使塑性铰外移, 但应十分注意不要因此出现弱柱,有背强柱弱梁的原则。

也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在构造上采取某些措施仍可使塑性铰出现在柱面附近, 这些措施包括限制构件的截面,控制梁柱钢材的有关强度,使母材和焊缝金属有足够的冲击韧性,在节点构件上消除缺口效应等。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研究来肯定这些建议,使得这种建议在美国迟迟未能落实。而将塑性铰自柱面外移的建议,试验已表明是可行的和行之有效的。目前,美国对节点局部加强及梁截面减弱,都已提出了若干构造方案。实际上,将梁截面减弱使塑性铰外移的方法,早在北岭地震以前即有学者提 出过,北岭地震后又作了研究,在技术上己较成熟[4] ,从近期在美国盐湖城建造的25层办公 楼中采用的犬骨式(dog-bone)连接,就可以看到它的构造细节。目前,美国虽未提出 今后在抗震框架中推荐采用何种节点形式,但从实际情况看,上述犬骨式连接已成为主导形式[3] 。因它制作方便、省工,由美国公司设计的我国天津国贸大厦钢框架中也已采用了 这种节点形式。

日本阪神地震后,没有象美国采用将塑性铰外移的方案。日本1996年发表的《钢结 构工程技术指针》和1997年发表的《钢结构技术指针》JASS6等,仅提出了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构造改进形式,对节点构造特别是扇形切角工艺孔作了不少规定,目的也是消除可能出现的裂缝,保证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也就是说,日本与美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避免脆性破坏的途径。

4.2 梁冀缘焊缝衬板缺口效应的处理[11][6]

在北岭地震前,美国钢框架节点施工中,通常将衬板和引弧板焊接后留在原处,这种做法,如前所述存在缺口效应,会导致开裂,现在则在焊后将下翼缘的衬板和引弧板割除,同时对焊缝进行检查[11] 。正如前面曾指出的,在下翼缘的焊缝中部由于焊条通过切角困难,焊接和探伤操作都要被迫中断,通常存在缺陷,割除衬板后可以目视观察,从而减少在此部位不易查看到的裂纹。衬板和引弧板可用气刨割除后再清根补焊,但费用较高,操作不慎还可能伤及母材。研究表明,衬板也可不去除,而将衬板底面边缘与柱焊接,缺点是无法象去除衬板后能对焊缝进行仔细检查。

由于上翼缘焊缝处衬板的缺口效应不严重,而且它对焊接和超探也没有妨碍,出于费用考虑,割除上翼缘衬板可能不合算,如果将上翼缘衬板边缘用焊缝封闭,试验表明并无 利影响,因此美国现时做法是上翼缘衬板仍然保留并用焊缝封口。

坡口焊缝的引弧板,在上下翼缘处通常都切除,因为引弧和灭弧处通常都有很多缺用气切切除后还需打磨,才能消除潜在的裂缝源。

在消除衬板的缺口效应方面,日本是非常重视的。在阪神地震后发表的技术规定中, 对采用H型钢梁、组合梁,以及采用组合梁时梁预先焊接或与衬板同时装配,不论是否切角,均采用衬板,对其构造包括引弧板,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4.3 扇形切角构造的改进[8][9]

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由于扇形切角工艺孔的端部起点存在产生裂缝的危险,是否设置形切角以及如何设置,已成为关系到抗震安全的一项重要问题。日本震后发表的技术规范中,对扇形切角的设置也提出一系列规定,包括不开扇形切角和开扇形切角两大类,并规定扇形切角可采用不同形状;对于柱贯通形和梁贯通形节点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构造形式。 柱贯通型节点的扇形切角形式有两种,其特点是将扇形切角端部与梁翼缘连接处圆弧半径减小,以便减少应力集中。日本早就研究不设扇形切角以提高梁变形能力的方案, 在最近公布的技术规定中,根据目前的焊接技术水平已将此种方案付诸实施[8][9] 。

4.4 选用有较高冲击韧性的焊缝[2][6]

4.5 将梁腹板与柱焊接[3]

美国SAC在采用犬骨式连接时建议:将以往的腹板栓接改为焊接,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将梁腹板直接焊在柱上或通过较厚连接板焊接。在北岭地震前,就已有很多研究指出腹板焊接比栓接性能好,它能更好地传力,从而减小梁冀缘和翼缘坡口焊缝的应力。日本在阪神 地震前的研究也已指出,梁端腹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与焊接相比抗弯能力变小,塑性变形能力有明显差异,但在日本新规定中尚未看到与美国提出的相类似的要求。

5 .美、日节点构造的比较、根据美、日钢框架梁-柱节点构造及震后的改进情况,可以看到下列差异:

1)美国认为梁端不能产生塑性变形,采取了将塑性铰外移的基本对策,提出将节点局部加强或将梁局部削弱的方法,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因削弱梁截面 的方法省工、效果好,已在某些工程中采用。但日本却没有采用将塑性铰外移的方法,而是采取在原构造的基础上消除裂缝的病灶的方法。

2)两国都注意到了梁翼缘坡口焊缝的焊接衬板边缘存在的缺口效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北岭地震和阪神地震后都采取了相应对策。美国SAC建议,下翼缘焊缝的衬板宜割除, 然后清根补焊;考虑上翼缘焊缝缺陷一般较少,受力条件较有利以及费用等原因,可对衬边缘用焊缝封闭。而日本则对H型钢梁和焊接组合梁(包括梁先焊好和梁与衬板同时装配两种情况)以及节点为柱贯通型或梁贯通型时衬板的设置,作了详细规定。

3)美国在梁腹板端部衬板通过处采用矩形切角(端部呈半圆形),而不象日本采用圆弧形切角,由于腹板受弯矩较大时将连接板与腹板焊接,从有关震害情况报导看,没有发现这种形式的切角引发多少裂缝。日本为消除梁端扇形切角端部的应力集中,作出一系列规定,包括不作扇形切角、梁腹板用直线切剖不设扇形切角的方法以及允许采用不同形式的切角等,如在与梁翼缘连接处将曲率半径变小和采用类似美国采用的切角形式。

4)美日两国都规定,节点按翼缘连接受弯矩和腹板连接受剪力的要求设计。美国附加规定了当梁翼缘的受弯承载力小于截面受弯承载力的70%或梁腹板受弯承载力大于截面受弯承载力的30%时,在柱连接板角部应将梁腹板与连接板焊接。日本过去在梁端混合连接中,采用弯矩由翼缘连接承受,剪力由腹板连接承受的设计方法,螺栓一般配置一列。在94年的文献[5]中指出,"现在该处的连接必需满足保有耐力连接的条件,考虑腹板高强螺栓连接也要部分地承受弯矩,要求布置2列到3列,与以前的连接相比,抗弯承载力储备提高了, 这是结构设计上的一个特点。"这些都是北岭和阪神地震前的情况,震后基本上没有改变。 只是北岭地震后,美国建议将梁腹板直接与柱焊接或与连接板焊接,以便减小梁翼缘焊缝处的焊缝应力,日本则尚无此规定。

5)与梁翼缘对应位置的柱加劲肋(美国叫做连续板),日本一贯规定应比对应的梁翼缘 厚度大一级,认为这是关键部位,为此多用一点材料是很值得的。美国过去根据传递梁翼 缘压力的需要确定,考虑一部分内力由柱腹板直接传递,加劲肋厚度显著小于梁翼缘厚度。 而且曾有一些设计规定,例如可取厚度等于梁翼缘厚度的一半。有的文献认为,太厚了可能产生较大残余应力,最好用试验确定。北岭地震中,有些加劲肋屈曲了,有的学者己提出改为与梁翼缘等厚的建议。

6)美国强调焊缝冲击韧性的重要性,规定了节点翼缘焊缝的冲击韧性指标,严格焊接工艺的探伤要求。日本一贯重视焊接质量,还没有看到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定。

6.我国采取的对策

我国早期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基本上都是国外设计的,我国的设计施工规程是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订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因斯坦复活之后
英雄
至圣
忧劳可以兴国
我心目中的春
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堂·吉诃德新传
说不尽的乔丹
苏轼的赤壁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风雨任平生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美丽的错误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感受鲁迅
上课吃瓜子检讨书
考试作弊检讨书
学生检讨书范例
工作失职检讨书
没有请假,违法校纪校规检讨书
认识深刻的检讨书
上课看课外书的检讨书
上课玩手机检讨书
给老师的检讨书
偷吃糖果检讨书
学生上课迟到检讨书
晚自习迟到检讨书
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检讨书
没有认真上课培训的检讨书
冲动检讨书
施工班长工作总结
安全部年终总结
安全员年终工作总结
材料员工作总结
预算员造价工作总结
工程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员年终工作总结
安全员工作总结
项目部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工作总结
安全管理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安全员工作总结资料
施工员年终总结报告
建筑施工工作总结
施工员助理岗位实习总结
土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雷锋事迹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难点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随堂练习-----巩固篇
《泉水》考点练兵
《泉水》美文欣赏 山茶花
《泉水》教案一
《泉水》美文欣赏 丑小鸭
《泉水》随堂练习-----提高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作品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雷锋生平与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问题探究
《泉水》写作指导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整体阅读感知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训练素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字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