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反腐败斗争中“四个足够自信”问题研究

反腐败斗争中“四个足够自信”问题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1-15

反腐败斗争中“四个足够自信”问题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斗争中“四个足够自信”的讲话,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的一个肯定,又是对当前各种反腐言论的积O回应,同时还为未来的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和前景。研究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了解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准确把握其丰富的基本内涵,而且还要带着问题意识去贯彻落实这一讲话精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四个足够自信”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2-0085-06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这一讲话,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当前各种错误论调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反腐败工作的明确要求,彰显了中央誓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如何深刻认识“四个足够自信”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四个足够自信”的基本内涵?如何充分构建“四个足够自信”的基本路径?这是我们现在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基本框架。

一、深刻认识“四个足够自信”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的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也引发了党内外一些质疑。如何正面回应这些质疑?如何为未来的反腐败斗争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足够自信”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统一思想,增强党员干部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一些消极的反腐论调也随之而来。这包括:1.“过头论”。有人认为,当前反腐败工作搞过了头,搞得广大干部人心惶惶、紧张兮兮,不能安心干事创业,怕犯错误不做事,是造成当前“为官不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借古讽今。2.“运动论”。有人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和以前一样,是一场运动、一阵风,只是集中时间动一动,过一阵子就会偃旗息鼓的。因此,一些人选择了暂时忍耐,等待运动结束,等待这一阵风刮过,而不是真正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在步伐上进行调整。3.“影响论”。有人认为,适度的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抓发展和反腐败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强调反腐败斗争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一些人甚至将高档餐饮、烟、酒、礼品、特产等行业的不景气归结于反腐败斗争。4.“反扑论”。有人认为,“打虎”的力度不断加大,腐败分子决不会坐以待毙。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必然负隅顽抗,甚至联手反扑。于是一些人担心“密集打虎”会引起“大老虎的联合反扑”,从而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5.“阴谋论”。有人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是不同政治派系之间的权力角逐,是派系之争。一些人因此在网上散步各种谣言,反复臆断一些腐败案背后的故事,混淆是非。6.“禁区论”。有人认为,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仍然是一种选择性反腐,是存在禁区的。上述论调,在不同程度上扰乱了干部的思想。实际上,“过头论”“禁区论”“运动论”就是经验主义的反映,而“影响论”“阴谋论”“反扑论”则是一种主观臆测、杞人忧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足够自信”的论述既对上述错误论调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也给广大党员干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四个足够自信”充分亮明了中央的态度,有利于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有利于增强干部群众的信心,从而齐心协力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有利于保持定力,增强党员干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党的领导。从当前的形势看,我们党确实面临诸多挑战,像目前谈得比较多的,如“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要应对上述挑战,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因此,党中央作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同时将反腐败斗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就是说,反腐败斗争不仅仅是保持党的先进I生、纯洁性的内在要求,而且还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行的重要一环。我们经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或者说了半做、说了慢做都容易导致干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产生质疑、观望和拖延。从目前的情况看,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总体上是比较乐观的。早在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就曾经强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令人欣喜的是,围绕着党中央的诤诤誓言和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敢于动真碰硬,坚持用数字说话,“打虎”“拍蝇”“猎狐”的一组组数字,尤其是中央敢于决策,果断下手,彻查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伯雄、苏荣等人的问题,让党员干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央的决心。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足够自信”的论述不仅是对党中央决心的一个重申,也是对未来反腐败斗争方向的一个指引,从而有利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增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有利于凝聚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除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腐败的蔓延,必然会影响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然会导致人民对党的不信任,而这是我们党所不能容忍的。也就是说,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生俱来就与腐败水火不容,决定了它必须坚决地惩治腐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本性,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所以,反腐败不仅是关系到党自身纯洁性、先进性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这就是政治。腐败不除,不仅会恶化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态,更会严重损害党心民心。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2015年1月24日,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这是一个关系人心向背的政治立场。”可见,党始终是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四个足够自信”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将继续严惩腐败分子,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理解“四个足够自信”的核心内涵

这里的“四个足够自信”,分别是指:“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正确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内涵,有利于我们继续推进反腐败工作。

(一)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毅然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坚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王歧山指出:“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坚定不移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但自党的十八大反腐败以来,社会上的质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的人对党中央的反腐败斗争即将危及自身而感到分外担心,有的人对党中央的反腐败决心表示怀疑。但即使如此,中央仍然坚持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苍蝇”“老虎”纷纷落马,任何人都没有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可以说,没有党中央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强领导,没有党中央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反腐败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针对社会上“差不多了”“该松口气了”之类的杂音,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这彰显了党中央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党中央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坚决态度和强有力措施,是我们做好反腐败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使我们有信心去医治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病症,祛除一切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

(二)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

自2012年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按照既定的节奏,踩着稳健的步伐,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积跬步致千里,积小胜为大胜,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据资料统计,仅仅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6万件,处分33.7万人。处置问题线索61.5万件次。追回外逃人员908人,杨秀珠等19名重点在逃人员相继归案。客观地说,不敢腐的氛围总体上已经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则正在进一步深化。网上有人认为,这是“越反越腐”,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相反,这恰恰说明反腐败斗争越来越深入了。正是因为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大大提升。当然,反腐败斗争的成绩不只于此。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党L政风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受中央纪委委托,国家统计局于2016年10月底至11月底开展了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调查报告显示,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17.9个百分点;93.1%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比2012年提高13.8个百分点;93.0%的群众认为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政领导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比2012年提高12.8个百分点;90.9%的群众认为当前党员干部违纪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比2012年提高5.5个百分点。可见,反腐败斗争的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高度肯定和衷心拥护。面临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只有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足够自信,才能打破质疑坚定前行,才能坚持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坚决打赢这场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

(三)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除了反腐败斗争自身的意义之外,还要从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去理解。一方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政党,坚决地反腐败,能够重塑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同时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从而赢得民心。因此,反对腐败、惩治腐败,不仅不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反而会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党风政风民风向善向上,积极弘扬时代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作风会直接影响到政风和民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央的“八项规定”也好,还是各地各单位的各项“禁令”也好,都是在“纠偏”“补漏”,把过去的错误、缺点查出来、纠过来,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反腐败斗争的持续开展,既打击了人民深恶痛绝的贪官污吏,也让很多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大为改观,党风政风的好转,反过来也推动了社会风气的纯洁。当然,在反腐败过程中,坚决打击权力寻租,净化市场环境,也有利于消除市场运行机制的障碍,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抓反腐败斗争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仅不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相反,可以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这些正能量,也是中央对反腐败斗争足够自信的力量源泉。

(四)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逐渐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而反腐败斗争,则是管党治党的一个切入点,是服从全党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来看,反腐败斗争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明前景:一方面,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逐渐清除了障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腐败问题始终是我们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也是深化改革的绊脚石。能不能破除腐败的利益链条和制度藩篱,搬开挡在改革发展任务面前的“绊脚石”,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至关重要。通过反腐败斗争,必然能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从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为增强党员干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提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牢记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把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通过反腐败斗争,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党中央的决心,深刻认识到党是真反腐败,不是走过场、做姿态;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是只捏“软柿子”、遇难则停;是坚持不懈、永远在路上,不是浅尝辄止、见好就收。党中央的决心,必然会带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振奋他们干事创业的精神,从而增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三、充分构建“四个足够自信”的基本路径

中国既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又是一个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这也注定了反腐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我们讲反腐败问题,往往从腐败的成本、机会和动机三个角度入手。也就是说,要做好反腐败工作、增强反腐败斗争的“四个足够自信”,就必须从增加党员干部腐败的成本,减少党员干部腐败的机会,扼杀党员干部腐败的动机角度着手,推动党员干部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这个层次转变。

(一)加大惩治和震慑力度,维持干部不敢腐的高压态势

我们知道,腐败问题绝对不是小问题,而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2013年1月23日,王岐山在中央纪委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也就是说,反腐败的根本之策在于制度建设,但制度建设又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实现。但目前的反腐败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如果等到制度完善之后再去反腐的话,到那时,可能就反不动了,也可能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就目前来说,反腐败是形势所迫、职责所系、执政所需、群众所盼。因此,反腐败必须毫不迟疑,不能等待,必须大病大治、重病重医,用猛药祛顽疾,如何惩治都不为过。所以,我们讲“不敢腐”,就是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其实质就是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提高腐败案件的查处概率,加大党员干部腐败的成本,倒逼干部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不敢滥用权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事实上,党中央已经这么做了。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拳反腐,“老虎”官位坐到再高也会落马,“苍蝇”犯的事再小也会被查,“狐狸”外逃再远也会被抓。目前,在党中央铁腕反腐的高褐下,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通过坚决的反腐败斗争,不仅能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使干部逐渐形成“不敢腐”的政治氛围,而且反腐败斗争所带来的成绩、正能量、光明前景也能够坚定党员干部和群众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决心和信心。虽然说,这仍然是“治标”,但可以为之后的“治本”留下时间。特别要注意的是,反腐败斗争一旦开始,就绝对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够半途而废,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能成为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能成为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一旦腐败问题回潮反弹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反腐败斗争绝不能松劲歇气,而是要毕功决胜,务求全胜。

(二)做好防范和监督工作,逐渐完善干部不能腐的制度体系

所谓“不能腐”,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实现纪律刚性运行,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打造全方位的立体监督平台,编织经纬纵横和星罗棋布的监督网络,为权力套上制度之笼。缝隙弥补了,漏洞堵住了,领导干部腐败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虽然有人认为,一党执政进行反腐不可能成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从世界范围看,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新加坡,虽然也是一党执政,但反腐却很有成效。也有人认为,反腐败的良药在于民主。但这种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像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民主对防治腐败有一定作用,但反腐败工作真正做得好,归根到底是因为制度的完善。像印度、菲律宾虽然也是民主国家,但因为制度的不完善,至今腐败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就必须深化改革,实现反腐制度化、法治化,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对于这一点,党中央的态度很明确。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决定》的第

九、第十部分分别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第十部分的第三条明确提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同年12月,党中央又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经过今后5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规划》的第三部分主要讲“坚决有力惩治腐败”,第四部分讲“科学有效预防腐败”。第四部分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深化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弊端。概括地说,这份文献就是一个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顶层设计,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问题上的战略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了“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活动,以及修订了多部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和加强建章立制等工作,都体现了党中央的这种努力方向。可以说,反腐败斗争正不断走向制度化、法治化,权力逐渐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当然,制度建设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要树立起纪律规矩意识,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的不断改善。

(三)把好教育和自律关口,形成干部不想腐的积极效应 所谓“不想腐”,就是要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筑牢廉洁奉公的思想基础,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在全党全社会树立“腐败可耻、廉洁光荣”的价值取向,建立拒腐防变的精神防线,从而大大减少党员干部腐败的动机。应该说,反腐败斗争最难的是第三个层次,即党员干部有机会腐败却不想腐。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说,先进性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正是在这种先进性的指引之下,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因而有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利益、文化、思想多元化的冲击,部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意识在淡化,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因此,要加强反腐败斗争,就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要充分建设好、利用好各地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通过情景教育、警示教育、现场教学等形式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让党员干部在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另一方面,要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中国古代强调修身为本。重视自我修养,始终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早在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党中央就将“严以修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当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也将“廉洁修身”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才能够在思想上筑牢反腐的思想道德防线。此外,还需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纯洁思想、锤炼党性的重要平_。通过严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在这个熔炉中接受教育、接受锻炼,从而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并自觉地把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齐家作为行动的指南。

我们知道,腐败现象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反腐败斗争必定是长期的、艰巨的持久战。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我们有一个具有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的党中央,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不为干扰所动、不为风险所惧、不为杂音所扰,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我们同样要有足够的自信,是因为我们党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所带来的正能量和光明前景。坚决的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党的执政使命和奋斗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党心民心的凝聚,有利于建设一个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这种正能量和光明前景,将支持我们党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只可爱的仓鼠
双喜临门
春游
我喜欢的福娃
给灾区小朋友的信
海浪与星星
快乐"六一"
我的自画像
美丽的大森林
玩偶
出游
放鞭炮
我喜欢的书
感谢您!爱我的人
因为有爱
多媒体运用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问题
论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框架构想
我国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
从日本音乐史看日本音乐的发展
从科学的发展观谈高师钢琴教学
微波扩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运用
由《阿姐鼓》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为戏曲现代戏注入现代基因
劫夫歌曲艺术特色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在美国的应用状况
论初中音乐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2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之二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说课设计、综合资料2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之一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说课设计、综合资料4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说课设计、综合资料3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1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1
《浅水洼里的小鱼》综合资料
《父亲和鸟》说课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