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大唐西川节度使韦皋的传奇人生

大唐西川节度使韦皋的传奇人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2-16

大唐西川节度使韦皋的传奇人生

在唐代三百年的历史中,名臣名将不可胜数,而德宗朝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绝对算得上一位传奇人物。他虽出身世家,却因家道中落而宦游四方,成为豪门女婿之后,又屡遭白眼而志气不衰。他未走科举道路,却经基层行政与幕府的历练,逐渐展露文武才干。他虽为书生从戎,却在王室多难之际誓死报国,建功立业。他还经历过一场曲折凄美的生死情缘,令人为之唏嘘感叹。在官方文献两《唐书》和唐代的野史笔记以及小说中,都有韦皋的事迹或传说,可见他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元和以后一提到韦中令,不称其名而皆知是指韦皋。尤其是他治理西川二十载,抗击吐蕃,安抚南诏,为巩固唐朝西南边防所建立的功勋,更是永载史册,彪炳千秋。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认为,韦皋的勋业福履仅次于再造唐室的汾阳王郭子仪。五代孙光宪还将韦皋与裴行俭、郭元振、裴度相提并论,许为唐代少数几位文武兼备、出将入相的人物。韦皋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出生即不凡,诸葛后身人相传

韦皋(746―805年)字城武,出身于唐代世家大族之一的京兆韦氏,但他这一房因家道中落,乃祖乃父功名不显,韦皋的兄弟辈中也没出什么仕宦显赫的人物,他这个排行二十三的韦家小郎君自然被家族寄予了某种厚望。

唐代传奇小说《宣室志》记载了韦皋出生时的一个传闻,说韦皋刚满月时,家里请僧人做斋事,给孩子祈求富贵长生。有个相貌古怪的胡僧对韦皋说:“别来无恙乎?”襁褓中的婴儿竟然冲着胡僧咧嘴一笑,韦家人十分惊讶,追问胡僧道:“这孩子出生才满月,师父为何说与之久别呢?”胡僧言道:“此子乃是诸葛武侯的后身,我在东汉末年曾云游剑南,与武侯交过朋友。蜀人曾受诸葛丞相的恩惠,如今降生你家,将来还会做蜀地统帅,蜀人当再度受其恩惠。”尽管胡僧的言语荒诞无稽,韦家人还是十分爱听,便用“武侯”给韦皋取字。这显然是因为韦皋后来镇蜀二十年,其治蜀思路与诸葛亮一脉相承,后人才杜撰了这一传说,给韦皋的人生罩上了一个神秘的光环。

江夏逢玉箫,一生一死两世缘

韦皋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安史之乱中度过的,期间他曾客居江夏(今湖北武汉)两三年,与姜刺史的儿子相伴读书。姜公子小名叫荆宝,比韦皋年龄略小,以兄称之,而以父辈之礼敬之。荆宝有个年方十岁的侍女叫玉箫,常奉荆宝之命去服侍韦皋,玉箫乖巧伶俐,殷勤周到,一晃两载光阴转瞬而逝。这时姜刺史要赴长安铨选,把家眷留在了江夏,韦皋也移居头陀寺,但荆宝依然让玉箫去侍奉韦皋。此时玉箫年岁稍长,情窦初开,相处日久,两人逐渐萌生了感情。

当安史之乱接近尾声时,鄂州观察使接到韦皋叔父的来信,说侄儿久客贵地,希望能尽快让他回长安省亲。陈观察使立即给韦皋准备好船只和用品,又担心韦皋有所留恋,请他不要与荆宝和玉箫相见,并催促船家起锚。韦皋一直等到傍晚,不见荆宝和玉箫的身影,才洒泪作书与荆宝道别。这时荆宝携玉箫赶来送行,荆宝有意让玉箫随行侍候,韦皋则因多年未见父母,不敢贸然带其归乡。遂与玉箫相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定来迎娶玉箫,还留下玉指环一枚与赠诗一首。谁料五年过去,韦郎不至,玉箫悄然一人来到鹦鹉洲上暗自祈祷。转眼又到了第八年开春,还是不见韦郎音讯,玉箫遂绝食而殒。荆宝可怜玉箫为节操而死,便把玉指环戴在她的中指,将她安葬了。

唐德宗贞元初,韦皋镇守西蜀,来到成都。到任第三天,就将监狱里的囚犯重新审理,为其中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轻重罪犯将近三百人,其中有一人身负重枷,上堂时偷窥了审判官后,自语道:“仆射是我的韦兄。”于是高声喊道:“仆射!仆射!还记得当年姜家的荆宝吗?”韦皋说:“深深忆念。”答曰“我就是荆宝。”韦公道:“犯了什么罪受此重刑?”答道:“我与韦兄分别后,不久便以明经及第,后被选为青城县令。家人误将公署房舍及仓库牌印等烧毁,于是定罪入狱。”韦公道:“家人犯罪,并非你的过错。”当即给他平反,交还了县令官印,并为荆宝奏请眉州刺史之缺,待朝廷官诰下来后,又不让他去赴任,而是派人前去代理,让荆宝留在成都幕府安享尊荣。

时值战乱甫平,百废待兴,韦皋接连忙了几个月公务,才问起玉箫的下落。荆宝说:“仆射上船那天与她留下约定,七年为限,必来娶她。既然过期没来,她便绝食而终了。”说罢,荆宝吟诵起韦皋当年写给玉箫的《留赠玉环》诗:“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难解赠佳人。长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全唐诗》题作《忆玉箫》,文词稍异)韦皋听罢,⑻静灰选4撕笏便捐资抄写经书,大造佛像,欲以此报答玉箫的一片痴情。蜀中有道士通李少翁之术,为韦皋招来玉箫之魂,玉箫说韦皋之举感动佛祖,自己即将托生,十几年后还会与韦郎君重续前缘。

贞元后期,韦皋依旧坐镇蜀中,因功晋爵为中书令同平章事。举行生日庆典时,属下官员送的贺礼都是当地的珍品奇物,唯独东川节度使送来一名歌女,年纪不到十六岁,名字也叫玉箫。韦皋仔细一看,长得跟姜荆宝家那个玉箫几乎一样,而她的中指上隐然有一个肉质的指环,与当年分别时所赠毫无二致,玉箫的幽冥之言神奇般地应验了。这一生一死的两世情缘,给韦皋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凄美的色彩,也给后人留下了文学创作的绝佳题材。

入幕遭白眼,女婿逆袭老丈人

韦皋回家省亲大约在郭子仪再次收复长安之后。宝应二年(763年)三月,唐肃宗安葬,韦皋被选为挽郎(出殡时引灵柩、唱挽歌的少年),代宗大历初调补华州(今陕西华县)参军。此后的十余年间,韦皋奔走于南北的节度使府,大约在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韦皋来到成都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的幕府,年已30多岁的韦皋被苗夫人相中,招为“三相张氏”家的豪门贵婿。

这位苗夫人可不简单,她的父亲苗晋卿,公公张嘉贞,丈夫张延赏,儿子张弘靖,全都官至宰相,女婿韦皋也做了节度使,官拜太尉、中书令,还封了郡王。苗夫人身份之高贵显赫,当时无与伦比,尤其是她还颇具识人慧眼。张延赏在僚佐中挑女婿,很久都没有如意人选,苗夫人一眼便认准了绿袍韦郎,说他有贵人之相,将来前途无量,坚持招韦皋为婿。但时间不长,张延赏就看不惯韦皋的性情高傲和不拘小节,十分讨厌这个女婿,并时常加以羞辱。韦皋本来就官职卑微,身为幕主女婿而不受待见,内心自然郁闷憋屈,难免在同僚中发些牢骚,结果又遭到老丈人一番数落,让他没事少来幕府掺和。韦皋屡遭老丈人的白眼,就连府中的丫环奴仆都轻视怠慢他,这个豪门女婿当得真够窝囊。 好在有苗夫人罩着他,妻子张氏也很贤惠大度有主见。看到丈夫受委屈,张氏含泪对韦皋说:“韦郎君七尺之躯,文武全才,难道就打算在我家沉沦下去,被府中上下的人所讥诮?大好年华就这么虚度了吗?”一番话深深刺痛了韦皋,也大大激励了韦皋,于是他立即向岳父提出辞行。妻子把所有的妆奁私房都给了韦皋,老丈人也巴不得韦皋赶快走,打发了七头驴所驮的财物。韦皋算是有骨气,每到一个驿站,就留下一头驴子的财物,行经七个驿站,就把老丈人送的财物全部奉还,只带走了妻子的妆奁和自己的布囊书籍。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四月,宰相张镒遭奸臣卢杞的排挤,取代朱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就在此时,韦皋自西川来到凤翔,被张镒延请入幕,因为西川节度使女婿的身份,韦皋格外受到重用。他先以殿中侍御史的宪衔担任营田判官,旋因审理案件公正平允而获声誉,这时陇州刺史病故,张镒便让韦皋出知州事,并代理陇州行营留后事务。建中四年十月,已罢官的泾源节度使朱反叛,占据长安,唐德宗避难奉天(今陕西乾县),史称“奉天之难”。在这场历史大变故中,韦皋坚决抵制叛贼的威逼利诱,誓死效忠唐室,获得唐德宗的赏识。贞元元年(785年),刚满四十岁的韦皋被擢升为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离开成都不到三年,就实现了强势逆袭,从一名普通的幕府判官跃升为藩镇节度,方面大员,还戏剧性地接替了老丈人的职位。对于他岳父张延赏而言,这是绝对不可想象和难以接受的。

韦皋赴任时也考虑到老丈人的感受,他一路上化名韩翱,不敢大肆声张,直到离成都府三十里的天回驿,才有人向张延赏报告说:“来接替相公的是金吾将军韦皋,不是韩翱。”苗夫人说道:“若是韦皋,那一定是我家女婿韦郎。”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恐怕早已死在山沟里了,怎么可能来接替我的位置?真是妇人之见。”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气概不凡。当时他与你言谈之中,从来没说过一句奉承话,因此不被你待见。如今成事立功的,必然就是他。”第二天早上韦皋入城,众人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内心忧虑,头也不敢抬地说:“我真是没有知人之明啊。”悄然出成都西门而去。韦皋对待岳母,也比当初更加敬重,从此天下的豪门大户,再也不敢轻视贫贱女婿。有个叫郭圆的因此赋诗道:“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多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智斩朱将,书生慷慨报国家

说到韦皋的建功立业,既是他自身才干的展现,同时也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当朱叛乱之初,韦皋正代理陇州(今陕西陇县)行营留后事务,凤翔兵马使李楚琳趁乱杀了张镒,以凤翔城叛降朱。这时陇州城内尚有朱留下的范阳戍兵500人,由朱旧将牛云光统领。朱叛军围困奉天后,牛云光先是称病不出,请韦皋统兵,同时又暗中谋划兵变,打算劫持韦皋以响应朱。韦皋打探到消息,提前做了防范。牛云光见事情泄露,就率领部下去投奔朱,刚走到F阳(今陕西千阳县)地界,遇到了朱的家僮苏玉,正奉命来招降韦皋。苏玉对牛云光说:“太尉(朱)已登宝位,派我带诏书来任命韦皋为御史中丞,如果他接受任命,那就是一家人;如果不接受,那就除掉他。一个书生还不好对付吗?你带兵跟我一起返回吧。”两人急速奔向陇州。

韦皋早已得到消息,在陇州城外迎候二人的到来,先假意接受了伪诏,然后对牛云光说:“先前不辞而别,如今为何又返回了?”牛答曰:“起初摸不透您的态度,所以离去,如今朱太尉重用您,因此复还。愿与您同其生死,戮力建功。”韦皋对牛云光说:“大使如果不怀欺诈,请你的部下先解除武装,让城内军民打消疑虑,然后再进城。”牛云光以书生看待韦皋,命部下交出所有弓箭戈甲,徒手入城。第二天,韦皋在郡衙设宴犒劳苏玉、牛云光及其士卒。酒酣之际,一声号令,埋伏两廊的甲士齐发,将叛军全部消灭,还割下了苏、牛二人的脑袋示众,陇州城内士气大振。

朱不死心,又以凤翔节度使为诱饵,再次派人来招降韦皋。韦皋将使者及随从3人斩首,留一个活口去给朱报信。消息传到奉天,德宗十分欣慰,任命韦皋为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韦皋先派两个堂兄赴奉天安定军心,然后召集麾下将士,歃血为盟曰:“国家多难,逆臣反叛,愿与诸位同心协力,扫除元凶,粉身碎骨,绝无所顾。有渝此盟,神明诛之。”韦皋还派人与吐蕃讲和,解除西面的后顾之忧,并向奉天孤城中的将士不断提供衣食。对于韦皋的效忠唐室,德宗非常赏识。

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返回长安,召韦皋任左金吾卫将军,很快又升为大将军。其实在奉天定难的过程中,韦皋既没有浑{浴血奋战、坚守孤城的保驾之功,也没有李怀光千里勤王、解奉天之围的勋劳,因而他未曾获得德宗颁赐的“奉天定难功臣”称号。但韦皋以书生从戎,处变不惊,临难不苟,誓死报国,其智谋才干和凌然气节足以令人钦佩。或许正是这一点被德宗所看重,才有了剑南西川节度使的任命,而且终德宗之世无人能取代之。

治蜀二十载,功业千秋标史册

在中唐以后的各藩镇中,剑南道(西川治成都)的经济文化地位仅次于淮南道(治扬州),当时有“扬一益二”的民谚。但若论军事地位,剑南显然比淮南重要得多,治理的难度也大得多,非文武兼备之才难以胜任。韦皋自贞元元年(785年)上任,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年)病故,坐镇成都长达二十一年,这在唐代历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中没有第二人。仅此即可证明,韦皋治蜀是较为成功的,其功业早已载诸史册。

韦皋治蜀的总体策略是安抚南诏及周边少数民族,抗击吐蕃,收复失地,巩固西南边防。其中抗击吐蕃更是他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功业。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的西南边疆就不断被吐蕃和南诏所蚕食,松、维、Q等州相继沦陷,成都府距离边境线已近在咫尺。韦皋在分化瓦解吐蕃与南诏联盟的同时,便展开了对吐蕃的军事行动,先后取得众多辉煌战绩。贞元四年十月,韦皋致书南诏王使之退兵,遣将破吐蕃于清溪关(今四川汉源城外)。五年十月,联合东蛮在Q州(今西昌市)台登谷大破吐蕃兵,擒杀其大将乞臧遮遮及笼官(吐蕃军官职衔)45人,拔堡寨若干。九年五月,派兵出西山及南道,破吐蕃峨和城与通鹤军,拔堡寨五十多处。十三年,收复Q州城。十六年,连破吐蕃于黎、Q二州,并挫败吐蕃水陆并进的入侵图谋。在连续打击的军事态势威慑下,吐蕃酋帅与大将80多人率部归降。十七年,吐蕃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朔方节度使治所),唐德宗命韦皋出兵深入蕃界,以牵制吐蕃西北之兵。韦皋调动兵力3万7千多人,分九路进发,自八月出兵,至十月破吐蕃兵16万,拔城池七座,斩首万余,生擒六千,乘势进攻维州(今理县),千里转战,连败敌军。这逼迫吐蕃将进犯灵、朔的兵力调转南下,韦皋又分兵一万据险设伏,大破吐蕃兵十万,活捉其内大相兼五道节度兵马大使论莽热,当年十月,献俘于长安。这次战役中,南诏王异牟寻协同作战,俘获尤多。 据《新唐书》本传记载,韦皋镇蜀二十年中,共破吐蕃四十八万,擒获歼灭吐蕃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人,斩首五万余级,缴获的牛羊器械等战利品数以百万计,“其功烈为西南剧。”韦皋也凭借战功不断加官晋爵,官至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德宗还为他建碑纪功(据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韦皋纪功碑立在唐之戎州,今之宜宾。地处唐与南诏的交通枢纽上)。纵观整个贞元年间,唐朝西北边州多次受到吐蕃的骚扰侵占,唐朝军队屡遭败绩,统治者求和心切,以至于受到欺骗,发生了平凉川劫盟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韦皋抗击吐蕃的功绩,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韦皋治蜀的第二件功业是恢复了唐朝与南诏的联盟。这一经略云南、斩断吐蕃右臂的战略谋划,正是韦皋能战胜吐蕃的关键因素。南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三国时被诸葛亮所征服。唐前期在当地建立羁縻州府,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其首领皮逻阁被册封为云南王,逐渐强盛。天宝以后,接连几任剑南节度使都与南诏结怨,到天宝十一年(776年),皮逻阁之子阁罗凤开始向吐蕃称臣,赐号曰“东帝”,从此与唐朝脱离关系。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阁罗凤之孙异牟寻袭位,因吐蕃赋敛繁重而产生不满,他的汉人老师兼宰相郑回又经常劝说他弃蕃归唐,异牟寻为归附大唐谋划了十几年,直到韦皋来剑南主政,唐朝与南诏才得以重修旧好。

自贞元四年起,韦皋就多次派人给异牟寻带信,但异牟寻对吐蕃心怀畏惧,顾虑重重。直到贞元九年,异牟寻才召集各部酋长,派出三路使者,带着书信和生金丹砂为礼物,先到成都拜谒韦皋,再到长安朝见德宗,表示永远做大唐的藩国。德宗令韦皋派人到南诏实地考察,巡官崔佐时奉使来到了南诏都城阳苴咩城(今大理),中间又经历一番波折,最终在贞元十年正月,崔佐时与南诏王子在点苍山结盟。异牟寻为了表示归唐的诚意,杀了吐蕃使者,取消东帝之号,恢复南诏之名。《旧唐书・韦皋传》说:“南蛮自Q州陷没,臣属吐蕃,绝朝贡者二十余年,至是复通。”在与南诏重修旧好的同时,韦皋还联络西山羌族各部落,使之脱离吐蕃而归附大唐,从而促进了唐朝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交通发展。总体而言,从谋划军事战略到安抚少数民族,韦皋都秉承了当年诸葛亮的做法,武侯后身的传说绝不是凭空而来。

韦皋治蜀的成绩还表现在其他诸多方面。例如礼聘文士,中唐著名诗人司空曙和成都才女薛涛都曾出入韦皋的幕府,前者聘为僚佐,后者酬唱赋诗,还被韦皋戏称为“女校书”。再如著名的乐山大佛,也是因为韦皋的慷慨捐资,才最终得以完工的。韦皋还修复了由石门戍经黎州、邛部直通南诏的“南道”,又称“清溪道”,这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韦皋还每隔三年就免除一年的租赋,蜀人感念其恩惠,家家悬挂他的画像祭祀。陆畅为他作了《蜀道易》,虽有歌德成分,但也说明韦皋比他的前任们更得人心。

韦皋治蜀难免也有不足和弊病。为了笼络军心,他对将士的赏赐过于慷慨;为了讨好皇帝,他每月都要进献财物,名曰“月进”(或作“日进”,恐不可信)。这都会招致舆论的批评。其幕僚资格稍久的,都代为奏请属州刺史,却又留在幕府而不让还朝,目的是防止将自己的言行泄露给朝廷。担任一方诸侯长达二十年,蜀地又物产富饶、僻处西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种天高皇帝远的感觉。韦皋的继任者刘辟后来图谋不轨,有不臣之心,史官都认为祸端肇始于韦皋。这话未免苛责过分,但以史为鉴,警示后人,还是非常必要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年新气象
聪明的妈妈
和妈妈聊聊天
抠门的阿太
举手难
作业风波
诚信最重要
妈妈,请放手
我与书
由整理房间而引发的
我想变成一张床
我和书的故事
童年
由“学雷锋”想到的
妈妈我想对您说
浅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高校的细节管理
高校德育接受中的逆反心理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析因材施教——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于形势政策教育的特点及应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关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试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两课”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思考
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
论析显性教育中逆反心理成因的教师视角
关于知识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构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月亮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低年级识字教学新方法初探──《月亮的心愿》识字教学案例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月亮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