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

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8

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

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动物疫病频发,使得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动物疫病的源头防控,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就如何加强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谈谈个人观点,供同行参考。

1夷陵区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1)机制运行状况。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制以来,夷陵区动物防疫工作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全权领导,由各级业务部门负责动物防疫免疫注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乡镇政府的领导和区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各乡镇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对辖区内的村级防疫员实行聘用,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业务指导及村级防疫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人员由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会同人事部门及主管局确定和调整,工资标准按人均每年27 300元,另外每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拨付相应的工作经费,由区财政局拨付公益性服务经费到乡镇财政代管。村级防疫员的防疫工资,由区级按人均每年6 000~8 000元拨付。

(2)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工作环境。近几年来我区积极争取国家畜牧扶持项目,加快了乡镇(街道)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按照国家标准建立了疫情监测室、冷藏室、实验室等。还配备了防疫、检疫、诊断化验、电脑、复印等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基层乡镇中心的办公条件,为开展动物防疫及畜禽疫病诊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养殖环境逐步改善,防疫格局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畜牧扶持惠农政策,一批“115”、“150”、“500”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的建成投产,以及人工授精技术的大力推广,打破了原有单一分散养殖的模式。经过几年来的运转,促使基层动物防疫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免疫程序在不断优化,免疫制度在不断完善,强化动物防疫的意识和氛围在不断增强。

(4)冷链设施辐射到村,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为了保证免疫效价,提高疫苗的使用效率,巩固防疫成果,为各村建立了标准化兽医卫生室并统一配备了冰箱、冷藏箱及防护器具,同时为了提升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整体形象,给每名防疫员配发了统一的工作服。有了疫苗冷链设施的保障,在春、秋两季防疫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月月补针制度,弥补了免疫漏洞,真正做到防疫不留死角。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缺乏。当前村级动物防疫技术力量仍然比较薄弱,无法适应畜牧产业日益发展的需求。以邓村乡为例,该乡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16名,其中45岁以下的7人,仅占43%;具有高中(中专)学历5人,仅占31%;畜牧兽医专业学校毕业的有4人,仅占25%,大部分是通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入本行业的。加之农村向来就有读书只为跳出农门的思想,很少有人选择本专业发展。另外,就目前山区乡镇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很难留住人才,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后续乏力是今后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2)基层防疫面广、防疫量大。特别是西部山区乡镇各个村的版图面积大,交通却相对较为落后,养殖户又过于分散,导致了山区的村级防疫员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防疫工作的运转成本较高,在防疫报酬及治疗服务收入等方面与东部乡镇的村级防疫员相差甚远。在西部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动物防疫认识不足,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及农户不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近年来物价暴涨,生活成本逐年攀升,因此导致部分村级防疫员只把动物防疫工作当做一项副业来创收,甚至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敷衍塞责,一旦发生动物疫病,趁机通过治疗服务来增加收入,这种“以病养医”的思想仍然存在。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效益无法显现,还会导致养殖户会对防疫队伍失去信心,到时动物防疫工作将会出现处境尴尬的局面。

(3)部分乡镇经费投入不足。有的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每年可以拨付5万~10万元,用于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协防人员工资及中心日常开支,可有效地保障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而部分乡镇财力薄弱,资金并不能每年都有保障,常常因为协防人员工资没有兑现,影响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山区各村的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落后,导致已到位的冷链设施利用率不高。这也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很难开展的原因。

(4)动物防疫监管乏力,综合防治效果不良。由于村级防疫队伍的管理办法尚未健全,对分散的饲养户又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月月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加之山区村民自觉将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习惯及氛围尚未形成,这将成为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隐患。

3建议

3.1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管理机制

(1)不断深化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改革步伐,完善基层防疫机制。各乡镇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区域内的防疫运转机制进行适当调整;由分散的单兵作战,调整为小区域的联合作战(以邓村乡为例,可分4个防疫小组,每组3~4名防疫员,每组管辖4个行政村)。这样既提高了防疫效率,又解决了山区乡镇部分村协防人员难以到位的矛盾,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调整现有的防疫队伍,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采取末位淘汰制度,把技术力量低下、思想作风差的防疫员调离防疫岗位。将节省下来的经费作为动物防疫的奖励,促进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搞活用人机制。坚持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积极吸收有知识、有经验的畜牧兽医人员进入基层防疫队伍。实行考录制、聘任制、合同制等灵活的用人机制,严把进口,畅通出口,保持队伍的应有活力。

3.2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建议区级畜牧兽医部门对山区经济欠发达乡镇适当增加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帮助解决基层动物防疫中的实际问题。在畜牧扶持项目上,继续加强生猪“150”、“500”等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推广力度的同时,出台一些推广面较大和适应山区畜牧产业发展的中小型畜牧扶持项目(如生猪“1240”模式,即:1户养2头母猪,年出栏商品猪40头)。通过畜牧项目的建设,逐步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动物防疫的工作环境,提高防疫效率及质量。

3.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1)加强乡村兽医技术培训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参加执业兽医师培训学习及考试。建立长效机制,明确每名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学习培训达10个学时以上,每年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适应畜牧产业日益发展的需求。

(2)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在农村党员干部及优秀青年中选聘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目前解决防疫队伍后续乏力比较现实的方式之一。鼓励村级动物防疫员在认真履行好“一岗三责”的前提下,开展好畜禽技术服务,兽药、饲料等供应服务,市场、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支持有一定经济实力,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办畜牧产业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参与到畜禽经营活动中去,从而来稳定和发展防疫队伍。以此为契机,吸引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的有志青年回到农村创业,并充实到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中。

3.4加快规范化建设步伐,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环境保护。在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逐步加强畜禽溯源体系建设,让我区的畜牧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早日规范开展起来。项目建设业主在项目建设初期报请审批的同时,缴纳一定的环境保护保证金,待项目验收环评成功后退还。

(2)加快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科学定性,提高其职能的法律地位,使之在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组织、督导作用。逐步强化村级兽医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要建章立制,明确法律地位,引进卫生体系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完善村级兽医卫生室的管理制度。建议每个村级兽医卫生室配备2~3名人员(其中村级防疫员1人,乡村兽医1人,疫情测报员、协防员1人),区级应把村级兽医卫生室的工作人员防疫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了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力的经费保障和优秀的防疫队伍,乡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才能健康有序的开展,为我区畜牧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www.LWlm.Com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一次接力赛
动物学校开学了
参观地质博物馆
我学会滑冰了
最开心的一件事
有趣的发现
一堂有趣的实验课
精彩一瞬间
“六一”前夕
包饺子趣事
爱的伤疤
掌声响起来
献出一份爱
放风筝
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相关法律制度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民事“自我纠错”程序之不足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理解与运用
对《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的理解
论财产及其形态上的新变化
保护胎儿的出生权利
民事主体的权利意识与司法权的公信力
浅谈公告送达传票对原告是否适用
对优势证据原则在民事审判中运用的一点思考
破产别除权之抗辩权
我国人权保障的历史考查
无因管理制度研究
钢材贸易项下仓单质押贷款初步研究
谈民事公诉应当缓行
民法典人格权编争议问题探讨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六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一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之四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二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之三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之二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三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四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