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给水管道的哪些部位应设置阀门

给水管道的哪些部位应设置阀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给水管道的哪些部位应设置阀门

1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2 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3 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

4 入户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

5 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共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应设置。

6 水池、水箱、加压泵房、加热器、减压阀、管道倒流防止器等应按安装要求配置。

3.4.6 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应根据使用要求按下列原则选型:

1 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截止阀;

2 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如水泵吸水管上),宜采用闸板阀;

3 安装空间小的场所,宜采用蝶阀、球阀;

4 水流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阀;

5 口径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阀;

3.4.7 给水管道的下列管段上应设置止回阀:

1 引入管上;

2 密闭的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的进水管上;

3 水泵出水管上;

4 进出水管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水塔、高地水池的出水管段上。

注:装有管道倒流防止器的管段,不需在装止回阀。

3.5 管道布置和敷设

3.5.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市政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

环状给水网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

3.5.2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平行于建筑敷设,宜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底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5.3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3.5.4 室外给水管道上的阀门,宜设置阀门井或阀门套筒。

3.5.5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要求,且不宜小于0.3m。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右侧。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

3.5.6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3.5.7 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幸福
芹菜
春的到来
夏的味道
心中的梦想
我的乡村见闻
我和付宁
读书的快乐
水晶岛奇遇记
我是幽默的人
一张照片
给朋友叶文宜的一封信
大海
白鲸的自述
值日
学校网络部工作计划
2009学年总务处工作计划
小学普及实验学校实施方案
学年总务处冬季取暖工作计划
科研室工作计划三
中学科研室工作计划
2009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
2009年学校办公室工作计划
科研室工作计划二
学校科研室工作计划
2009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学期科研室工作计划
科研室工作计划
投敌叛变罪若干疑难问题研讨(4)刑法论文(1)
刍议传统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对台传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5)刑法论文(1)
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新界定(4)刑法论文(1)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4)刑法论文(1)
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
论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对邓小平廉政思想的影响
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也谈刑罚目的(2)刑法论文(1)
探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刑法论文(1)
《草虫的村落》教材理解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八
《山雨》教学设计七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七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五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一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七
《山雨》教学设计六
《山雨》教学设计四
《草虫的村落》体悟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一
《山雨》教学设计三
《草虫的村落》教学
《山雨》教学设计五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