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2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防治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液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中药注射剂通过血管给药方式大大提高了中药对人体药物的有效供给和生物利用率,提高了功效。目前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有明显长处[1]。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但也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而且死亡案例也常见报道。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在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
临床上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过敏反应:局部红肿,皮疹,丘疹,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水泡,水肿,多形性红斑狼疮,过敏性休克等。②神经系统反应:手足麻木,抽搐,头晕头痛等。③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早搏,心律不齐,心前区不适等。④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⑤其他:静脉炎,壁浅静脉炎,肝功能异常等[2]。
2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药证不符所致。每一种中药注射剂都有其功能主治,决不可滥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用药上也离不开中医诊治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只有对疾病做出正确的中医辨证后,才能合理地使用该药,使其药效得到完全发挥,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据统计,目前大部分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师所开。这些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缺乏的临床医生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在适应症选择上必然缺少了辨证论治,不同程度地使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2.2配伍不合理所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单独使用较少,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pH改变,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等一系列变化[3]。即使不同溶液,接瓶时残留在输液管内的溶液也能与中药注射液产生以上反应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 药品方面的原因:①药物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赋形剂等。②药物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③药物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④剂型的影响: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药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不注意掌握,会引起不良反应。⑤药物质量:同一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4 机体方面原因:①种族差别:临床报道白色与有色人种之间对药的感受也有相当的差别。②性别:在药物性皮炎中,男性发病者多于女性,其比率约为3:2。③年龄:老年人、少年、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小儿对中枢抑制药,影响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药物均较敏感。一般地说幼儿较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排泄较差,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且易进入脑内等。④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现象。⑤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能影响机体各种功能,因而也能影响药物作用。例如肝肾功能减退时,可以显著延或加强许多药物的作用,甚至引起中毒。⑥营养状态:饮食的不平衡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
3 讨论
3.1为减少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首先要严格遵守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仔细询问病情,诊断明确,掌握中药注射剂适应症。建议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应全面衡量利弊。如能用血塞通胶囊、血塞通片的,不用血塞通注射液;如需用银杏叶制剂,则能用杏灵颗粒、银杏叶胶囊(片、口服液)、不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清开灵具阴寒药性,故表证患者,无论表寒、表热或表里同病,均不能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又如双黄连药性寒凉,受凉后引起的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用双黄连静脉滴注也属错用。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确认可用注射给药,也应注意配伍禁忌、药物浓度、滴注速度及必要时分瓶滴入等问题。
3.2使用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中药中注射剂ADR以过敏反应居多,一般认为:药物过敏多见于有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约占1/4;有其他过敏史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比无其他过敏史者高4~10倍;药物过敏者有半数兼有多种药物过敏史;绝大多数药物过敏发生于第二次或多次用药之后。因此使用中药中注射剂一定要注意过敏史,认真做过敏试验,可以大大减少ADR的发生[4]。
3.3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同中药注射剂ADR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正确掌握剂量和疗程。避免用于不适宜人群,特别是年老体弱、儿童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3.4 单独配置,溶媒恰当,避免合并用药。不同药物不能用同一副注射器配置药物。溶媒不能用高渗糖,可以用一些低渗液或者氯化钠等。在两种药物之间输一些液体,比如100ml的氯化钠等来隔开两种液体,也叫洗脱。防止两种液体在血液中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合并用药是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重要因素之一,非病情确需,切莫误认为多用药有好处而盲目合并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5]。
3.5使用前仔细检查中药注射剂的外观性状、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质量信息。检查外观性状是否与说明书相符,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有否问题。
3.6 加强用药监护和应急抢救准备。有的过敏反应出现很快,必须立即抢救;有的ADR出现在半个多月以后,也不能掉以轻心;但多数ADR出现在0.5~5小时,是监护的重点。凡用中药注射剂,包括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都必须细心观察、监护和做好救冶准备,以便及时抢救、护理,不得存有侥幸心理。一般不宜在家自我治疗。以免因不具备抢救条件,出现ADR,措手不及。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临床医师、护师、药剂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2]桂启富,叶薇.中药静注药物临床输注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事,2001,6:414-415.
[3]李孝东,袁建华.中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中的注意问题[J].时珍国医国药,2002,2(5):318-31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葵花地
- 邻居家的小弟弟
- 我的妈妈
- 我的收获
- 自己
- 变暖的地球
- 秋天的校园
- 虎门炮台
- 妈妈笑了
- 二十三世纪的南昌
- 美丽的夷陵广场
- 大雁塔
- 珠江夜景
- 菊花
- 我
- 2012年4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最新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
- 第二季度入党思想汇报:加强党性锻炼
- 2012年入党思想汇报:端正自己的价值观
- 关于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2012年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入党积极分子党章学习心得体会
- 第二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3月大四毕业生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2012年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 2012年第二季度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 党课培训思想汇报:对党的纪律的认识
- 2012年第二季度预备党员入党思想汇报
-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分析
-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概览
-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
- 情感语言学: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学领域
- 谈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 从正名观看公孙龙的语言学思想
- 浅谈关于聚酯产品市场营销差别化战略实施的思考
- 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 对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 汉语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迁移和干扰
- 青春文学作品标题的语言学分析
- 浅议旅游联合网络营销及其竞争优势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初探
- 语言学理论学习和语言学习
- 《绝招》教案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 《燕子专列》教案
- 《孔子拜师》教案
- 《检阅》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II
- 《荷花》教案
- 《给予树》教案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 《翠鸟》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 《燕子》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之一
- 《争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