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网络交际与语言学研究新视角

网络交际与语言学研究新视角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9

网络交际与语言学研究新视角

网络交际与语言学研究新视角 网络交际与语言学研究新视角 网络交际与语言学研究新视角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交际 网络语言 语言学研究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流工具,而且为人类交往开辟了新的空间。网络交际具备全球性、跨文化性、双向互动和平等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虚拟性、语言符号的丰富性等特征。网络交际的普及向传统语言学提出了挑战,推动着现代语言学的嬗变、重构和创新。本文拟从网络交际的历史发展和特点出发探讨网络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

一、网络与网络交际概述 网络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帕计算机网建立、尤其是90年代网络的商业化以来,网络就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EMAIL,BBS,ICQ,BLOGS,WIKIS,PODCASTS等成为继信件、电话和电传之后新型的交流媒介和工具,使人类的交际手段和交际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当代网络社会,各类企业、政府机构、学校纷纷建立网上平台,网上通讯、网上冲浪、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网上政务等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据InternetWorld Stats统计,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全世界网络用户上升到1 018 057 389,中国网络用户已达111 000 000,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网络用户的增长率为393.3 %。网络人口的剧增,加快了网络交际的普及。 网络交际的最初形式之一是电子会议。其优点是与会各小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共同参加会议。网络交际模式主要有同步和异步两种类型。同步网络交际是指两个或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同时进行的交流,如聊天室、视频聊天;而异步网络交际是指非同步的交流,如电子邮件、论坛和博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文本的网络交际日益盛行。网络交际的影响超出人们的想象,它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以及学习模式甚至思维方式,带动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的跨学科发展,撼动了传统语言学的理论根基,也开拓了语言学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二、网络交际的特点及对传统语言学的挑战

网络交际是发生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社区里网民之间的交往行为,具有显着特点,主要体现在多主体、多媒体、跨文化、跨地域、无时间限制和无身份标记以及语言符号的丰富等方面。这些交际特点对传统语言学经典理论构成较大冲击。

(1)多主体性

由于网络提供的全球化、跨时空的虚拟环境和自由空间,交往的多元化、个性化成为其必然结果,人际交往和人机交往交错,一对多,多对

一、多对多的交流成为现实,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并行不悖,从而网络交际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虚拟人等,那怕对方是一只会说话的狗,也不会因为它的身份而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交际方式也向平等性、交互性、非中心化转变。[5]剖析网络交际主体,我们发现它与现实交际主体有着很大的差异。一是网络主体具有隐匿性,在网上,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肤色、国籍、身份、地位等特征都处于隐蔽状态甚至是虚构的。二是想象性,在网络交际中人们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经验。

网络主体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本身就是人自身的“产品”,是人们的想象力的体现,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和结果。三是多样性。网络主体可以在某一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身份出现。四是随意性。在现实社会中附着在人身上的一些外在的特征均被忽略,网络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关系、进入或者退出某网络社区。[6]传统语言学主体理论是以人的肉体实存为前提条件的,面对“真实虚拟的”网络主体,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经典语言学主体理论。

(2)多媒体性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大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集大成者,是媒体的媒体(或称元媒体[7])。它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符号于一身,打破了视听媒体与印刷媒体的界限,溶合了娱乐和信息、教育与宣传等功能。既有报纸的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生动形象性,更具备其它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超文本性、交互性和便捷性。网络媒体又是宏媒体,其规模宏大,信息广泛,吸纳了所有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综合多种媒体,实现信息的多媒体交流。媒体是人类交际不可须臾离开的物质条件,人类历史上每次媒体的进步都带来交际的变革。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人类交际的变革更是史无前例,它使交际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实现交际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双向互动,带来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共享性和虚拟性。以多媒体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交际使得传统面对面的交际相形见绌,建立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和印刷媒体单一形式基础之上的传统语言学媒体理论面临着重大改变。

(3)跨文化交际

人类交际的发生与发展受制于交际工具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革新了信息表示、信息组织和信息交流的形式,网络的数字化、多媒体和超文本等技术创造的流动空间使得全球性的大规模的跨文化交际得以实现。高永晨[8]在其文章中指出网络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新拓展,并具有五大特征:一是交际领域广泛具全球性;二是交际双方的互动和平等;三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有和共享;四是网络交际的虚拟真实;五是网络语言和符号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网络交际的跨文化性还体现在由于网络提供了优于现实人文环境的自由对话与交往的网络虚拟空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可以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实现文化的溶合。网络条件下的跨文化交际的这些新特点、新功能和新的价值观念丰富了以往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推动着交际理论的创新。

(4)跨地域性

传统交际活动受到交通工具和交流媒体的限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条件的网络社会为交际者提供了广袤无边界的网络交际空间,这种网络空间极具开放性和流动性,网络交际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地方空间让位于流动空间,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失去了文化、历史、地理的意义,国家和地区的概念逐渐淡化,所有的交际活动都可以在地理上获得延伸,交际主体间的距离感荡然无存,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现象锐减,新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社区中得以确立。面对这一新特点,传统语言学的区域差异理论需要重构。

(5)无时间限制

数字化技术使得信息的复制、存储轻而易举,信息传递速度达到光速,只在弹指之间。在这个网络流动空间里,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存于同一信息体并彼此互动,时间的概念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网络使交际主体与客体彼此相连,使得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成为可能,单向交流、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任凭选择,与历史对话已经从神话走向现实。在传统语言学交际理论中时间是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运用于信息交流活动的,“时语”处处可见,交际的时间限制十分明显。网络交际打破了这种限制,使人们对时间的文化属性有了新的认识。

(6)无身份标记

在网络交际中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已经销声匿迹,网络交际的隐匿性使得交际主体可以在匿名情境下进行交往,性别、年龄、肤色、国籍、身份、地位不再成为交际的障碍。网络交际的自由和开放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体现出现代民主精神。权力得以淡化,平等得以强化,网络交际获得了无身份标记的特点。网络交际主体的无标记性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交流的盲目性、主体的放荡不羁和出口不逊以及情感交流的缺失等等。正如马和民[9]等人指出那样,“当代风行全球的‘数字化生存’的结果是,那些属于人类普遍的情感领域的东西,尤其是体态语言如暗示、感染、触摸、模仿等需要通过真实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加以表现的具体的行为方式,都将失落,人际关系因此将变得更加疏离。数字可能导致人心理、生理的异化。”

(7)网络语言符号的丰富性

交往是主体间以符号或语言为媒体的行为,网络交际离不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既是网络交际的产物又是网络交际的工具,数以亿计的网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网络语汇。正是网络语言符号的丰富性使得网络交际明显区别于现实交际。在现实交际中人们除了依靠言语交际之外还大量借助于非言语交际,而网络交际是“文本交际的回归”,网络交际在极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网络语言这一依托于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人工语言,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社区这一特定语域中使用的一种视觉符号。对于网络语言的属性尽管存在着多种见解,[10]但人们普遍认同网络语言具有快速、直观和形象的交流效果,它的构成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网络语言具备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文体,形式上是一种视觉文字,本质上则是口头语的书面化。此外,为了弥补缺乏肢体语言等非言语交际形式之不足,大量的网络交际语言情感符号便应用而生,有学者把这种符号视为网络时代的象形文字。而网络语言和交际符的丰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福娃奥运漫游记》
今天我去做客
星星
庆祝国庆
幸福的味道
爸爸,我想你
白杨树
爱护草坪
可爱的橘树
四季的脚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捏飞机
月亮船
快乐的一天
给学生家长的感谢信
感谢信模板
实习生致实习单位的感谢信
商业感谢信
治病捐款的感谢信
治疗康复致同事的感谢信
给全体客户的感谢信
毕业生给老师感谢信
患者致医院的感谢信
教师节致企业单位领导的感谢信
给宣传部的感谢信
致医院主任的感谢信
“春蕾活动”感谢信
感谢信
大三班家长的感谢信
利用成本性态对杜邦分析法改进刍探(1)
从电算化到成本管理(1)
关于施工企业执行有关会计核算制度的适用性研究(1)
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初探(1)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电算化系统审计(1)
略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1)
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1)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中长期思路(1)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与探索(1)
会计准则相关问题浅探(1)
用Excel进行分步成本核算(1)
CPA审计风险与职业责任承担之研究(二)(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1)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1)
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1)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五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四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七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二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七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六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六
《美丽的小路》实践课设计
《美丽的小路》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