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之探讨

试析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之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试析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之探讨

"

论文摘要:教学思想民族化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和推进民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教育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双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达斡尔族学校 教学思想 民族化

毋庸讳言,当前达斡尔族学校开展的还是“汉化”式教育,并没完全从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书育人,致使教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落实的现象。如果说民族现代化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的话,那么,教育民族化则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其尽快实现。而且教育民族化也是民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的现状

现实中达斡尔族学校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思想民族化走向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历史上,以游牧、狩猎为主的达斡尔族从未产生过作为独立社会过程的正规学校教育。现代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以“外文化”亦即汉文化、满文化等形式输入进来的。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是以汉文化的模为主式。这种以汉文化形式输入的现代教育,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我们必须反对那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当前,我国民族学校的办学大致有两种走向。其一是为了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民族学校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道路,把基础教育当成升学教育来抓,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民族学校的特点,与汉族学校进行盲目的竞争,近似于拳击场上不同量级的运动员的混合比赛,由于力量悬殊,构不成真正的抗衡。即使有些学校暂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也很难将其长久保持。我们应该清楚,达斡尔族学校办学必须经历一个“三级跳”的过程,即首先赶超先进的少数民族,然后追上发达的汉民族,最后才是面向世界。达斡尔族学校的办学既不能亦步亦趋,也不能盲目冒进。如果要大步地前进,也必须保证科学地发展。科学不是迷信、盲从、乱干,也不是靠老框框、老经验办事或凭想象、凭感情办事。科学的核心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科学的基础是民族化。只有从达斡尔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其二是把教育能否给经济增长带来明显效益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许多学校为了追求眼前的实惠,把普通教育当做职业教育来发展。由于一味地强调教育的功利价值,广大教师和学生习惯于简单地用“有用”或“无用”来确定教育的价值标准。学校开什么课、不开什么课、重视什么、排斥什么,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都用狭隘的功利标准,即对升学和就业有无用处、用处有多大来衡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达斡尔族学校的办学一定要立足本民族的实际,加强基础教育和人的基本素质培养教育。否则,若干年后,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贻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和发展的良机。因此说,教学思想民族化能帮助达斡尔族学校甚至所有民族学校走出二律背反的峡谷,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现代化的实现。

二、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的对策

1.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教育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达斡尔族学校德育的规律,制定出符合达斡尔族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这需要重点研究达斡尔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达斡尔族学生智力并不低下,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有些教师所说的“反应慢”、“脑袋不开窍”等问题呢?关键就在于教师还没有把达斡尔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所谓非智力因素,广义来说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狭义来看,是指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在达斡尔族学校,任课教师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并不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却能对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有的学生在题目较少、时间较充裕的考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而在时间紧迫、内容较多的考试中,成绩一般不太理想;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和进度,但如果让他自己看书,则效果较好。从思维科学的观点来看,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活动机制的差别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快智思维型”,即接受外部信息敏捷、善于感知和记忆,在短时间内可掌握较多的知识;另一种是“慢智思维型”,即接受外部信息迟缓、感知记忆能力较差。通过观察发现,达斡尔族学生“快智思维型”的较少,而“慢智思维型”的则相对较多。可见,教师因为缺乏对这类学生学习脑机制的科学认识,容易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误归为“智力低下”,致使其对达斡尔族学生的教育失去信心。在这个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对达斡尔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促进学生智力迅速发展的催化剂。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对改变科学文化知识在达斡尔族传统生产方式下发挥不出作用的现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达斡尔族学校在德育中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众所周知,任何活动都要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标。没有动机和目标的学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要想多培养一些高层次的达斡尔族人才,不抓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不行的。非智力因素还具有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维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避免在追求和学习上“一曝十寒”;调节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支配时间,成为真正头脑“开窍”的人;强化作用可以克服一些学生懒散、拖沓、不求上进的毛病。"

2.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双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的双向性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要想融洽师生的感情,我们必须从民族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和生活习惯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民族语言和文字在双向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沟通民族感情、促进民族认同、满足民族文化心理需要的有力工具。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考虑恰当合理地使用达斡尔族语言的问题。当然,有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其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也不强,民族语言的使用还没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不能操民族之语。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斡尔族中学为例,该校达斡尔族教师虽然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但能熟练使用民族语言的教师还不到百分之十,民族语言的双向交流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双向思维的优势也没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主张,每个从事达斡尔族教育的同志(包括汉族等其他民族教师)都应该了解或熟悉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甚至都学说达斡尔语,以达到用民族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要知道,达斡尔族群众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倍加珍惜,有着天然的民族感情。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民族文化的载体排斥在整个教学过程之外。达斡尔族学校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达斡尔族语言。会说达斡尔族语的学生学习一门外语后,就掌握了三门语言,就形成了三向性思维。学生在思维发展上相较汉族学生而言,已具有了一定的优势。语言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编码系统。在编码的过程中,语言能对经验加以取舍并发挥唤起注意的作用,使人意识到哪些经验是重要、有用的,哪些经验是不重要、无关的。通过语言编码的信息同需要解决的问题相适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它是学生主体性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现行的教学实践普遍存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主体性价值与主体精神的现象。达斡尔族学校必须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形式,坚持以民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学价值观上,改变只重视功利性价值,忽视非功利性价值的思想

长期以来,达斡尔族学校只重视教学的功利性价值,其结果导致教学过程基本上成为一种强迫、外在的过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民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常常已“人困马乏”却收效甚微。因此,达斡尔族学校应该把办学的重点放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上。要注意研究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培养他们完善的个性。不要把重点放在培养民族精英人物上。且不说基础教育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就是培养出一些精英人物,他们对整个民族的贡献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他们学成以后往往要脱离家乡,到相对发达的地方去工作,无法成为“落地”人才。他们人数极少,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基本“汉化”,有的甚至不懂民族的语言、不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

(2)改革教学内容,把民族文化载体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引入民族教育之中

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化教学。根据达斡尔族的实际,组织编写一些切合实际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重新发挥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保存、传递、丰富、创造和更新的功能。在这方面,达斡尔族的仁人志士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达斡尔族民族音乐家何今声编写的音乐教材已经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3)在教学任务上,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个性发展的做法

达斡尔族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决定了这个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对于一些优秀的民族品质,一定要通过教育加以强化,甚至写成条文要求学生继承和发扬。把“唯书”、“唯知”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民族个性上来。

(4)在课程设置上,改变课程结构僵化单一的现状,增加民族文化教育选修课

根据达斡尔族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在教科书的选用上、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上适当增加灵活性,不搞“一刀切”。适当增加一些民族传统文化选修课,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

当然,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却是当前必须作好的基础性工作。总之,教学思想民族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民族学校必须顺应这个形势,努力把民族教育办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朋友
大暴雨
美丽的校园
我希望成为七色花
校园里的水杉林
放鞭炮
我为创卫添光彩
我们的校园
“拖 船”
写给飞天宇航员的信
一次难忘的实验
美丽的校园
螳螂一家
我的弟弟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2)法学理论论文(1)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3)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12)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6)法学理论论文(1)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4)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8)法学理论论文(1)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2)法学理论论文(1)
认识与谬误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7)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5)法学理论论文(1)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2)法学理论论文(1)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4)法学理论论文(1)
《颐和园》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颐和园》教学设计13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5
《颐和园》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学设计3
《颐和园》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颐和园》教学设计12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