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及生成策略

试析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及生成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试析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及生成策略

"

论文摘要:新课改赋予教师“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实践性知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课程实践性知识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应采取增强教师的课程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加强对课程实践的反思等策略,促进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论文关键词: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 表现 生成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应在课程改革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不仅应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角色的新含义。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课程实践性知识。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教师的课程实践性知识存在缺失的现象,极其不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因此,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知识生成策略。

一、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

一直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课程“集权式”的统一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导致了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过于窄化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材并不等同于课程。课程的内涵远比教材丰富得多,一切能促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可用因素,都应成为课程资源,都有可能进入课堂而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课程。有些教师把对课程的理解窄化为教材,甚至把课程等同于教材,在备课时眼中只有教材,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了教材之外的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它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程资源匮乏将使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凭借和依托,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对教材的误解与误用

(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

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理解教材是恰当处理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指要理清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及思维逻辑关系,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难点。只有准确地理解教材,教师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存在表面性和片面性,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理解还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没有深入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教材内容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不仅有知识经验,还有探索实践的方法技能,同时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教师在理解教材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能领悟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深层思想。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恰当

教材是由教育专家编写的普适性教学资料,它并不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学校的某一群学生而编制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比较大,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内容呈现的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3.教师对生成性课程资源认识不足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不断地对课程进行创新,使课程在师生的互动交往中生成、完善和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理解为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在课堂上只见“独白式”的教学,而缺少“对话式”的课程实施;或者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闻而不听,甚至给予否定、讥讽。由于教师忽视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价值,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课程生成过程变成了无生机的知识灌输过程。

4.课程评价过分关注学业成绩

课程评价是检测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围绕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新课程设计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该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及其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课程进行调整。由于应试教育效应的长期存在,使教师陷入了学科本位和科学主义的误区之中;表现在评价上,唯分数至上,把学生的考试分数视为课程评价的唯一尺度,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与发展。

二、教师课程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策略

1.增强教师的课程主人翁意识

教师的课程主人翁意识是指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是课程的主人,认为课程的建设、开发与实施与自己息息相关,课程改革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主人翁意识是教师产生课程实践行为的前提条件和强大动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课程不再是彼此分离的,而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不再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充当课程的机械执行者,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教师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并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被动执行的角色,树立新的课程观。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了解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认真学习并了解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其次,要了解课程建设和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科学合理地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再次,要了解课程评价的各种规范和要求,具体包括对各种课程资源的评鉴、对课程实施状况的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等。

2.做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

(1)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课程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并在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主要依据,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避免产生盲目性。

(2)认真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特级教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和体现课改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材每个章节中的每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不仅如此,例题中每一个要求及问题的背后都蕴藏着特定的意图。因此,仅仅看了表面内容就不假思索、大刀阔斧地变更教材,不是一个智者应有的教育行为”。应该说,认真解读教材是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的前提和条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教材与“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其次要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了解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应明确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

(3)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类。首先,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教材是最重要的校内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资料,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因而是最全面最集中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体经验、学习兴趣、个体差异、思维方式等都可以经过开发成为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并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其次,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还包括乡土地理、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广泛的乡土资源。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恰当运用。

3.加强对课程实践的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用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来表述教师专业成长与反思之间的关系,可见反思之于教师专业长成的重要意义。教师要获得课程实践性知识,就必须对课程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是指教师以课程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课程实践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异位”审视和分析。在反思活动中,教师或基于课程理论知识对课程实践中的行为进行反复检验、修正,将课程理论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促进课程理论性知识向课程实践性知识的转化;或基于对具体的课程实践行为和效果的分析,挖掘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课程思想,从而获得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的课程认识。反思的结果通常又会直接作用于教师的课程实践,最终形成一些稳定的课程观念和课程实践规则等,即课程实践性知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橘子
我家的小花猫
早晨
我家的小猫
观《老虎拜师》有感
有趣的大象表演
我有一个本领
森林里的掌声
新年娃娃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带来美丽的“小巧手”
我们的校园
钓龙虾
手表的作用
太阳
2012年军人先进入党申请书
怎样写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写作要求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意见范文
军人入党申请书
2010共青团员入党申请书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的格式及基本内容
2012年8月学生入党申请书
2012年最新大一学生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格式、内容要求
大学生如何写入党个人自传
入党申请书范本
大三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
怎样写入党志愿书
大学团支书入党申请书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深圳市物流产业发展途径探索
构筑中国的物流平台
如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浅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
浅谈伦巴舞的教学
论歌唱心理在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
湖南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物流中心功能研究
浅谈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
王建中钢琴曲创作特点评析
从音乐编辑学的创建谈音乐交叉学科
何纪光的演唱特色及其影响
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初探
对少儿古筝教育的探索
《掌声》教学设计9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同步练习题
《掌声》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掌声》快乐练习:同步学学做做
《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2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1
《掌声》赏析
《掌声》教学设计7
《掌声》教学实录2
《一次成功的实验》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3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建议
《一次成功的实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