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案例研究

浅析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案例研究

"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听力 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的解读,认为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文化知识背景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听力理解。而通过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考察,发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对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因此,笔者认为在听力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文化背景知识,消除文化盲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听力的兴趣,最终培养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1 跨文化交际与听力理解的关系 除了语言的障碍之外,文化的障碍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听力理解。因为听力理解并非单纯指听出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听力理解是跨文化交际重要的一部分,而听出原文的单词和听懂是两个概念,有些单词在不同文化中意思有所不同,即使听出了单词,并不表示就听懂了这个单词在句子中的意思,不懂文化对听力理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听是为了更好地去进行交际,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要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

2 研究概况及图式理论 此外,图式理论能够很好解释听力理解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图式(Schema)的概念是由泰勒及克洛克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换句话说,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5]

在皮尔逊(Pearson)看来,图式指的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比如说到坐飞机,就联想到购票、去机场、登机等各种场景。库克(Cook)把图式描述为人们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由此可见,图式是输入并存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图式理论是图式知识在认知实践中具体运用的概括与升华。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有依赖于大脑中已存在信息、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收、解码、重组到存储。[6]Oller(19

9

5)曾对图式理论在话语处理中的认知作用做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验与内容图式有关,经验背景越丰富,内容图式启动得越快。”反之,经验背景越贫乏,内容图式启动越慢,那么听力理解的障碍就越大。

3 案例研究与结果分析

笔者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听力Section A作为听力材料,选取了3个班级的同学作为测验对象。3个班级均为英语专业大学4年级学生,其中2个班38人,一个班41人,共117人。选择这三个班级的原因有二:首先,这 3个班是平行班,所接受的课程都相同,整体水平相对来说差别不大;其次,他们之前从未接触跨文化交际,而笔者又是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老师,因此在上跨文化交际课之前,先给他们做了专八的听力,然后在上过高语境(high-context)和低语境(low-context)之后再给他们做一次,前后可以进行对比。

3.1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听力理解中的第一部分Section A是由一个700词左右的讲座组成,要求学生边听文章边做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笔记填空(答题内容于Section A录音结束后发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2011年的专八考试Section A是关于跨文化交际中Hall的context理论,讲关于high-context culture(高语境文化)和low-context culture(低语境文化)问题。

3.2高语境与低语境

高低语境文化最早是由Edward T. Hall 在1976年的Beyond Culture一书中提出。这一对概念的提出对跨文化交际与交际环境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High-context(高语境文化)指的是在交际时,较多信息都是通过社会文化环境或者情景来传递,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种种微妙之处较为敏感。而Low-context(低语境文化)指的是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由语言传递,隐性的环境传递出相对少量的信息。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习惯借助言语(包括说和写)的力量来交际。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因为在任何环境里,这两种类型的交际都可能并经常是同时存在的。[7] "

3.3结果分析

3.4其他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 其次,1个月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也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学生大四课程中,已没有听力课程,另外,学生大部分在准备考研的专业课或找工作,少部分准备出国,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因为第一次的“打击”而特地去练习听力,听力水平虽然可能有所提高,但从结果听力正确率的大幅提高程度来看,应该不仅是水平提高所致,主要还是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增加对听写正确率的影响。

4 结论

在英语听力理解中,听力技巧固然重要,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着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仅从提高听力技巧的角度进行教学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尤其在今天,外语教学已不单纯是语言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更高目标,好多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入其中,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本文的案例证明,在听力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文化背景知识,消除文化盲点。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听力教学的兴趣,最终能够在与外国人交际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文俊. 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185.

[2]樊葳葳等(编). 跨文化交际视听说[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叶朝成.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的实证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2009A099)研究成果)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8): 196-197.

[5]云天英, 梁汇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8): 197-198.

[6]董广智,刘丽欣.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东北大学学报, 2003,

(3): 40.

[7]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 Vol. 22, No. 4: 51-5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艺术与人生
留在心底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留在心里的印象
冉老师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范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不要打鸟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保护鸟类
保护鸟类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高新技术开发区调查及改善透析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考评刍议
浅析教育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功能
浅谈设计艺术教学中“体验型”课型重要性探究
简析教育家办学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推进措施
试析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省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历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浅谈地方文献在新时期的开发和利用
试论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效果探析
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试析CDIO思想的聋人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
浅谈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地方高新技术经济上涨论述
简析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
《北京亮起来了》 相关介绍
《北京亮起来了》重难点分析
《动手做做看》 教师语录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点字词
《动手做做看》 范文习作
《北京亮起来了》老师语录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提高篇
《北京亮起来了》 范文习作
《动手做做看》 课文相关
《动手做做看》 重难点分析
《动手做做看》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北京亮起来了》 考点练兵2
《北京亮起来了》 考点练兵1
《动手做做看》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