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基于科学研究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浅析基于科学研究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基于科学研究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

论文关键词: 科学研究 创新型人才 培养途径

论文摘 要: 本文从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科学研究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两者结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研究团队等方面总结了深化两者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1.引言

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创新人才和进行科技创新的重任。随着国家对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入,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系承担的科学研究任务日益繁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创新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兼顾融合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科学研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命题。

2.科学研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2.1科学研究是建设一支创新型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根本保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学生的影响莫过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必须建设一支创新型高素质师资队伍。而教师创新素质不同于其他人的创新素质,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1]。因此,要建设一支创新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作为探索未知的实践性创造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克服教师创新意识薄弱、学科知识落后、知识结构不均衡的缺点,而且可以激发教师进行研究探索的兴趣,培养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科学洞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决策力。同时,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系统研究工程,具有复杂性、多学科性、偶然性等特点,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不断深化专业领域,拓展学术视野,掌握新的知识与理论,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所以,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高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迎接创新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

2.2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正在从注重传授知识、单纯强调课堂教学,转向强调综合应用和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目标和方向的转变必然要求改革现有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拓展符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手段。科学研究作为教学以外的高校另一种社会职能,是一种智力、心力和劳力相综合的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可以更多地了解和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依托科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互补互动。因此,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科学研究优势,基于科学研究的各组成要素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3科学研究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准确把握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而什么样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呢?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型人才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2]。国内学者对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的普遍共识是“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创新型人才定义为具备敏锐创造性思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且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简单地说,创新型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创新综合素养外,更要有突出的创造性和科学性。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的着眼点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具备就业和谋生技能,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素质,而且要在发展智力的基础上突出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而良好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培养、锻炼和熏陶。所以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

3.高校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现状和问题

3.1高校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现状。 3.2高校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结合不断加强,高校从内部管理机制和人财物投入进行了改革,但作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尝试,两者在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政策单一孤立不够系统、学生参与度流于表面不够深入、结合方式简单覆盖面狭窄等,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结合途径单一,对科学研究的利用率较低。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项目、平台、团队、产学研合作等众多要素,每个要素又包含了不同创新层次。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建设一个涵盖科学研究全部创新要素和不同创新层次的结合体系。而目前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仍是以科研项目为主,且仅仅停留学生参与学习的初级创新层次。对于平台、团队、产学研这些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要素,由于存在着人员复杂、经费较大、运行繁琐等问题,高校在利用这些要素方面虽然也积极做出了尝试,但都是断断续续、点到为止。这种单要素结合方式,不仅造成高校内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匮乏,而且导致学生创新环境、培养手段的单一和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 "

4.基于科学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4.1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发挥科学研究的积极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及主持科学研究活动,让其亲身体会和学习创新的过程。首先,营造宽松的科研政策和浓郁的科学研究氛围,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制定扎实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政策制度。其次,按照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设立合理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层次。一要吸收学生参与到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尤其是国家层面的重大科学研究活动,如“973”、“863”、“国家攻关”等国家中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参加重大科研计划,可以使学生对于大型科研项目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接触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先进的科学研究手段,在掌握严谨的研究方法的同时,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符合自身知识水平结构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般性科研课题,例如省市一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使学生学会在具体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并在科学研究中检验知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要针对学生设立低门槛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凝练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方向,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一些深度的研究,真正当回科技创新的掌舵者。

4.2整合开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为了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5]。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平台的根本任务就是整合、集成、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提高高校科学研究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内部已经建设了完善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科技学园区、各类研究所等科技创新平台在内的创新平台体系,具备了向学生开放的物质条件基础。因此,高校要主动将科研平台纳入到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围绕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提高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效益。首先要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培养阶段增设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科目,将进入科研创新平台实习锻炼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考评,促进学生主动进入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学习。其次要改变科研平台独立运行、单独面向学生开放的现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设计开放型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制度,建立“竞争、开放、流动、共享”的科技创新大平台运行机制。最后要明确平台向学生开放的方式和方法,并考虑由此而造成的运行成本负担,从人员、经费、设备、项目等物质方面给予物质条件支持,保障平台对学生进行实质型开放。

4.3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和技术竞争压力下,对创新型人才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评价标准。同时企业作为产品生产者,掌握着丰富的创新资源,以及对创新发展方向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因此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经验和实践资源,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人才从学术型向产业型的平滑过渡。第一,高校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紧密依靠行业专家和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制定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让企业创新理念全面融入创新人才成长过程。第二,在企业设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改变过去简单参观介绍的实践模式,让学生深入工厂生产一线,亲自体验企业的科学管理、先进设备、高新技术,及时了解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产品,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的欲望和创造的潜能。第三,建立共同的研发机构,拓宽校企合作的规模和深度。既可依托高校现有的科研机构,又可在所属的产业领域内独立建设适应未来发展的研发中心。通过共同建设面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平台,在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可进一步拓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尤其是为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研发载体。

4.4注重建设学生创新团队,培养科研创新合作意识。 5.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造实践的机会,营造宽松融洽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接受固定课程体系学习和基本创新技能训练的同时,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接受科研一线教师的指导,通过亲身学习和体验科学研究开发实践,把握科技创新的实质,接受创新文化熏陶。因此,培养造就科技创新型人才必须充分利用高校科学研究条件,依靠科技创新实践促进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2]黄志广刘效梅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7,

(4):10-13. [4]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毛入学率达23.3%.http://edu.people.com.cn,2009-7-20.

[5]苏跃增,徐剑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

(12):39-4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贪吃的小白兔
富华游乐园
假如
放学了
假如我是一滴水
被困的小猫
武术操
一棵树
我家的小菜园
我家乡的池塘
小猴学艺
平安夜
春游
猴子捞月
自我鉴定的特点
读书笔记的种类
简历的特点
日记的实例三
个人写作的作用
简历的格式
个人写作的特点
自传的种类
自我鉴定的作用
自我鉴定的概念
简历的概念
日记的实例二
读书笔记的作用
读书笔记的概念
鲁讯自传
对铁路工程价差系数的探讨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1)
浅谈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1)
苏州市交通建设工程“平安工地”创建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浅谈铁路工程合同管理
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交通工程学”中的应用
论舞蹈的音乐与形体的融合
音乐听觉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分析(1)
论确保交通工程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效性的措施
四川攀田高速公路蓝派冲击压实技术应用研究
浅谈成安渝高速公路桥梁设计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探析(1)
《蜜蜂引路》教学实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九
《雷雨》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分钟》学案
《笋芽儿》教学实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八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六
《坐井观天》学案(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案一
《三个儿子》学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十二
《难忘的一天》学案
《坐井观天》学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