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艺术类 信息素养

论文摘要:实施针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是当代大学生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年级的普修课程,这说明了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无论对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1]

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中的精神和高教司组织制定的高等学校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我院从2003年起,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本科一年级学生修完该门课程后,全部参加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考试(以下简称CCT),并将取得CCT合格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既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同时,要求我院本科学生达到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考核要求,达到当代信息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综合素质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基本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院计算机课程设置采用三层次原则,即第一学年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公共课必修课程;从第二学年起开设计算机小公共课程按学科进行分类和分层教学,例如《非线性编辑》在我院不同系均有开设;以必修课、院级选修课不同形式开设《计算机音乐技术》、《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专业课程。

作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知识点设置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广度,涵盖更多的计算机领域,同时考虑作为其它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先导课程,知识点设置时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针对计算机中的常用编码,多媒体技术,二进制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同专业应具有不同的培养类型,例如,我院舞蹈系的学生受集训、排练、文艺活动的影响,课后时间相对紧张,要求所有的知识点都必须在课堂内被消化并相对减少课后作业的数量。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院自2003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CCT考试以来,由于首次参加规范考试的陌生性,加之教师、教材、大纲、备考辅导等方面准备不足,因而初考结果不尽理想,总结前几届考试组织及教学复习指导的正反经验,2004年以2004级本科学生为主参加CCT考试成绩获得显著提高,及格率较上届提高了48个百分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CCT考试成绩总体逐年呈上升趋势,部分院系本科学生的CCT过级率已达到了96%-98%。以下就该门课程教学结合CCT考试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我院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具体安排,从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部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考试大纲,讲授教学内容时强调基本性,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避免简单性,由于教学内容涵盖范围较大,如果面面俱到,看似什么都教了,实际什么都没学会;讲授内容应有侧重点,根据不同专业,求同存异;坚持系统性和动态性,由于计算机知识不断发展,后续课程知识点可能需要调整。这就要求后续课程知识点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必须有效衔接,动态调整,不断迭代优化。

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初步、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学时数为72课时(即理论课36学时,实践课36学时)。

(二)强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学生开展。为了促进学生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师生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参与教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的。

本课程教学(讲授,实验)过程均在实验室完成,通过投影教学,学生实践来完成相应教学内容,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能力,强调自力,思路创新,应用为本”的原则,从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始,做足课堂100分钟有限时间的“文章”,教师“精”于引导,学生“勤”于实践。学生有事可“做”,自然兴趣注意便会由“负”转“正”,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效果因此大为好转。同时集中所有软硬件资源,力争在有限学时内实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针对性教学。

(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由任课教师自行开发软件、并配套建立的各类客观试题,无纸化民、汉界面实践训练试题,任课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指导教学,行课答疑,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些基础性积累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产生了十分具体的教学效率。

(四)建立教学反馈系统,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在注重课堂教学时,更应重视教学反馈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本科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立教学反馈系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等基本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建立教学反馈系统有助于教师在授课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学生意见、形成常见问题、对改进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四、结束语

针对艺术类学生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个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还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因此,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2]孙占锋,李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

(3):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雨
我是学校小导游
文竹
谁来帮帮我?
小白狗的故事
记一次难忘的拔河比赛
“六一”儿童节
日记一则
比美
快乐的儿童节
日记一则
梦游海底
未来的汽车
我的学校
吹泡泡
邀请函怎么写
餐饮公司开业庆典邀请函
论坛邀请函
厂庆邀请函
邀请函回执
投标邀请函
幼儿园庆六一亲子运动会邀请函
幼儿园家长六一活动邀请函
商务合作洽谈邀请函
宴会邀请函
合作邀请函
媒体邀请函
单位邀请函
老师邀请函
家长邀请函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1)论文
谁才是有权者?-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案析(1)论文
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
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1)论文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1)论文
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下)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制度的创新
试论图书馆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1)论文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
论民事抗诉制度的程序法定位(1)论文
《司马光》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一得1
《司马光》教学
《司马光》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一得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司马光》教后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处理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实录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