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4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形态研究


摘 要 在物质流中,地方文献是一种键式信息流。网络环境下研究其数据库、网络、文本与电子新型流动形态,对于推动地方文献的深层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地方文献是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文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是地方文化的沉淀,是认识某一地域的百科全书,它有着资政、励志、存史的作用。

按照知识交流原理,地方文献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深层次上是地方信息的流动,它表征着一地域科学与知识的继续和演绎,经过人类文化信息的不断分化和整合,从而使其解人较大的社会生态系统并得以逐步发育成长,其表现形式就是地方文献链。

1.地方文献链释义

其实,地方文献链同文献链一样,其核心部分是时间,其外延部分是地方的期刊或文章、研究报告、课题成果、会议文献、发明创造、情报文本等。与其对应的部分是地方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地方出版物、灰白文献、手册、图表、名录、志书、论文、通信、备忘录、专利、会议录、技术报告等。从而显示出地方文化、科技信息链接为先前地方科学知识整体中一部分的完整信息演变过程。而其演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文献类型来推动地域信息的传递,它呈现为一种环状的链式结构,因而我们称它为地方文献链。

2.地方文献链式流动的新型形态

首先是数据库形态。在支撑信息社会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和信息的三大支往产业中,信息是其核心。人们十分形象地把信息网络建设比作道路建设,把硬件建设比作运输工具。一个信息系统能够真正运转并发挥效益,关键在于要有“货”可运,货就是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中,数据库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将地方文化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准加工处理成为序化数据贮存在计算机中的软件堆积工程。它仅靠人工录入是不够的,还需采用自动扫描和OCR(光字符阅读)、自动核对、自动标引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打开文献信息的人口,解决地方文献数据库录入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采用主流数据库技术,解决地方文献数据库管理平台的问题,加大数值数据库的建设:采用文件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相结合的软件产品,实现地方文献图文、多媒体化数据库的建设。据于此,当前数据库系统的一些新形态逐渐得到开发,如地方数据库开采、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心库等已引起充分的注意,这些都将对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发展,应在标准化数据的支持下,高起点,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先建书目数据库,再建综合型、专题性篇目数据库,最后考虑全文检索数据库。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开发研制某一专题的题录或全文数据库,积累经验,培养力量,为综合性的书目数据库、题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做准备,关键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有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担纲筹划。

其次是网络形态。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散的计算机,通过通讯线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软硬件资源共享的目的。

作为计算机网络集合的因特网(Internet),如今已成为全世界的主于网。因特网不仅是运输信息的介质,因特网的美妙和实用性在于信息本身。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因特网互连的中国因特网骨干网、中科院百所网、中国金桥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其对信息服务的最大影响是文献资源的开放。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利用所有在网上流动的文献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任何读者在本馆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都可以向其他馆提出请求,这必然有助于文献信息机构之间互相依赖关系的形成,表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就是文献资源的地域化。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必然是低重复、低冗余的文献资源网络建设。所以,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网络建设将是未来社会文献资源建设的热点,也是文献信息机构在21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正如建筑设备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外壳一样,计算机网络本身只是一个承载体,只有网络+信息才具备实用意义。其实,网络+地方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开发程序是等同的,只是这个程序具有地域特色而已。2000年9月舟山市图书馆网站Http:www,Zslib.net开通,其主页(即上传的数据库)内容除通常的馆情简介、图书馆学会简介、读者须知、馆藏书目、新书介绍、书友茶室、馆长信箱、友憎链接外,侧重的是舟山市知名作家文库、社会科学文库、自然科学文库、灯谜资料库和Flash海洋大观等,其传递的信息注重海岛特色,首期共编制200网页,地方文献网页占75%。现正编制反映舟山海洋佛教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商贸文化等二期地方文献网页。通过网站,一方面侧重将地方文献数据库通过数字化转换上传,提供无边界网上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将着力借助先进的搜索引擎,寻找收集有关海洋门类、发展渔港景的各种信息源,从网上下载,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和综合归类,形成自己庞大的书目型和全文型信息数据库,组合成海洋型的虚拟图书馆模式,为本地一、二、三产用户提供序列化的有效信息资源,这将是地域网站建设的主体功能。

第三是文本和电子形态。国外学者克劳福特和弋曼在《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一书中写道,未来意味着印刷物和电子通讯的统一,意味着线性文本和超文本的统一,意味着以图书馆信息人员为中介的存取和直接存取的统一等。简言之,未来图书馆就是保持图书馆发展的连续性,是目前新兴的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复合,即融传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为一体的兼容性图书馆,也就是文本与电子型图书馆。

其建设策略为:

2.1文本与电子型地方文献的馆藏建设。传统地方文献建设规模是以馆藏数量来测定的,随着高科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馆际合作的深入,使得棺藏地方文献不再以量为主,而是以质为主,馆藏也不再单单是指看得见,摸得若的地方文献;电子图书馆则完全放弃纸介质地方文献信息,以电子型地方文献作为其馆臧形态,而事实上,无论从管理、制作、开发、规模等方面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还缺少这样的技术条件。因此,从目前情况看,文本和电子型地方馆藏建设,应介子传统和电子图书馆之间,从而形成文本馆藏、电子馆藏、虚拟馆藏三分天下的馆藏地方文献建设格局。

2.2文本和电子型地方文献硬、软件建设。可采取分批分段增加设备的方式,这适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的经费承受能力,同时考虑到以后联网要有可扩充的接口,以及不断发展的网络需求和资源共享,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配置标准而理想的硬件设备;并拥有一套先进的文本地方文献和电子地方文献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软件应以数据库为基础,以事务管理为主线,即既要考虑到馆内局域网管理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网络环境下馆藏数字化地方文化信息共享的需要。

2.3文本与电子型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建设。其一是文本型地方文献查询。要想获取地方文献的全文信息,用户还须到馆内检索;其二是光盘资源库查询。读者在局域网上只要打开任何一台计算机就可调用资源库中拷贝在服务器上的地方文献光盘;其三是网上地方文献知识查询占这就要求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保障能力,要熟悉与本地相关的网上信息分布、不断寻求优秀网站和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标引加工等技术程序,为用户网上查询指引路径,为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网上信息查询提供方便。应该说,许多网站都拥有检索窗、分类目录、专题库等,并与众多搜索引擎链接,网络检索工具和技术本身是简明实用,操作方便的。同时,在增加服务途径、深化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文本和网络地方文献信息的深加工,即深化智力型、预测型、网络型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不断物化为现实的精神和物质的生产力。可以这样认为,文本和电子型地方文献形态,它和文本与电子型图书馆形态一样,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最佳存在形态和服务范式。

3.地方文献链的意义和作用

地方文献链作为文献工作领域和相关学科中的一个分支范畴概念,具有内涵上的高度概括性和外延上的广泛包容性,从实践上看,地方文献链所指称的链式流动过程是文献工作赖以建树、划分和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结构之一,人类关于地方文献的各种实践,在一定意见上讲,几乎无一不以文献链的某一具体过程、阶段、方面为操作背景。由于古今中外地方文献活动的实践领域的不断分化和重组,从根本上讲使得地方文献链的历史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合乎一定逻辑的现实能够体现。

科学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即实践的逻辑升华。具体到文献工作领域,便产生了有关地方文献工作的系列学科。在现代意义的地方文献中,将地方文献链式流动区分为广义与狭义、宏观、中观、微观有着积极的认识价值。

与狭义地方文献链的量化研究相映成趣的是对中观文献链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有动态性信息特征的地方文献类型演化规律的定性研究上。尽管人们早已注意到地方文献类型之间存在台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但却没有把它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在以往的文献类型研究中,其划分基本上是平面的、线性和相对静态的;直至20世纪中后期,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文献链的概念、三次文献的理论、地方灰白文献的理论,才使共同基于文献信息内容(包括地方文献)的流动特征来划分文献(包括地方文献)类型并示序成为可能。由于地方文献类型是文献实体单元的逻辑集聚,同时又是文献社会过程的施为对象,因此将具有动态信息特征的地方文献类型演化为一种中观性的地方文献链是可行的。它对于改观地方文献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走向更深层次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地方文献的深层作用又为其所含信息内容所决定。这些信息内容包括有尖端技术、重点技术、项目技术的决策研究;新兴领域、交叉领域的主题确定;未来发展预测;对调查获取数据的计量分析;具体事例的评价;预测数据的推算;脚本的筹划、设计等。地方文献的内容决定了它具有决策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反馈作用、效益作用。地方文献所具有的经济增效作用,将使地方文献链中的内部报告、内部杂志等往往能以低值获取,而它所提供的信息却能得到高值回报。随着地方文献收藏数据库化、地方文献传播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将会形成更多各具特色的复合型图书馆,它对于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欣毅 现代文献论纲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2 郭志高 图书馆文献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3)3
3 姜振儒等 论灰色文献正其作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
4 李飞等 新大纲电脑基础操作教程,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6 卢子博 跨世纪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书法
快乐的一件事
我们玩得真痛快
如果
逛动物园
玩电脑游戏——摩尔庄园
我的好朋友
爱护小树
蝴蝶的故事
妈妈的爱
爬土山
小雨滴
世上只有你最笨
菠萝的自述
教师爱岗敬业保证书
电力员工安全保证书
招聘新员工责任保证书
住宿学生安全保证书
篮球比赛保证书
中学全体学生交通安全保证书
质量保证书例文
任职保证书
少先队员入队保证书
晚自修不使用手机保证书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责任保证书
顶岗实习安全保证书
学生安全自我保证书
小学生安全保证书
午休安全保证书
从复式记账看财务会计目标(1)
全球性诚信危机背景下的新思考(1)
银行会计科目设置的缺陷及改革思路(1)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研究(1)
委托代理机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1)
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1)
关联交易:会计、披露及监管(1)
解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余额百分比法的配比缺陷及对策(1)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比较与分析(1)
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效应的思考(1)
论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1)
对人力资源会计如何定位的一些思考(1)
支持人力资源信息指标生成机制的现代企业会计体例(1)
21世纪会计新领域——法务会计(1)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一分钟》教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
《欢庆》教学设计
《笋芽儿》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
《泉水》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一课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