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讨新课程视域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文化建构策略

探讨新课程视域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文化建构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讨新课程视域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文化建构策略

"

【论文关键词】课程 高中地理 课程文化

【论文摘要】新课程视域下高中地理的课程文化取向主要在于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注重科学与人文整合、强调向生活世界回归和对话、突出合作与探究,新课程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层面进行建构。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对高中地理课程文化的研究,对丰富高中地理新课程理论,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文化价值,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新课程视域下高中地理的课程文化取向

课程文化是在课程形成、实施及评价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从文化的角度看,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精神文化;从课程的角度看,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就课程的角度来看新课程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文化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主体存在的意义,特别是将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并注重在多样性、个别性中把握课程文化建构的意义,被传统课程文化所忽视的个体情感、意志、愿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在课程活动中,体现对生命的关注和对生活的关怀,充分体现人性化本质,尽可能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开发、灵气得以展现、精神世界得以张扬。这些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对人的主体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关注。

2.注重科学与人文整合

高中地理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优势,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社会精神的和谐发展,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于课程的“文化内涵”之中,科学和人文走向融合,使科学人文性成为新课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3.强调向生活世界回归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文化,在课程目标上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充分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以扩展课程发展的空间;在课程实施上注重教学双方的对话与沟通。回到生活世界之中,就是要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生命体验成为课程文化的中心,沟通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联系,使学生重新成为教育生活的主体。

4.突出对话、合作与探究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学不仅需要单向的灌输,更需要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在对话中实现知识建构与内化,实现主动发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过程中知识的有效建构,强调通过对话、合作、探究形成学生积极学习的意愿、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的能力、批判和创新的精神。

二、新课程视域下的课程文化追求——走向人本

1.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新理想新追求,具体地说就要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意味着学校和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课程和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而存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存在;第二,为学生发展服务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就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允许学生在发展共性中保持个性,在统一性中保持多样性。学生的发展在速度、程度、水平和方向上的不同,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资源;第三,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求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把学生今天的生活和明天的发展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今天学习的快乐,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发展。

2.确立为了教师发展的课程文化观

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想什么和做什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所赖以成长的文化,课程改革关键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即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核心文化。

确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需要我们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变革。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关注教师行为的变革就是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引导老师成为积极进取者、终身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3.坚持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相统一的课程文化观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这种发展包含着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这三个层次的发展是一致的、完整的、统一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和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所付出的劳动和智慧,学生的发展就成为空话;没有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为师生的发展所提供的环境、条件和平台,师生的发展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和状态。所以,我们要提倡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提倡一种共建、共同、共享的和谐的课程文化,重视教师职业生涯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重视教师观念和行为的不断变革,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以教师课程素养的提高推进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

三、新课程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文化建构策略

新课程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文化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层面上进行建构。

1.确立多元取向的课程目标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除了课程总目标外,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目标,三维一体,层层递进。

(1)知识与技能——基础目标。新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作为一条重要的课程目标,强调地理教育要“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这一目标既对基础知识作了具体规定,又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相应技能学习与培养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特色目标。这一目标突出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关注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层次目标。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这一目标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这一目标强调要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还十分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

2.设计多样开放的课程内容 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发展学生个性。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于选修课程的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选修模块的设置大幅度增加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开放性的特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需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学生选择课程内容的潜能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3.倡导参与合作的课程实施

高中地理新课程着眼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营造环境;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做、亲身体验、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组合作、勤于动手、感受体验等为突出特点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批评性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步增长。高中地理新课程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增加了“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问题研究”等教学内容。每一章结束部分设置的“问题研究”部分,侧重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紧密配合各章节正文内容,提出研究的主题,设置问题情景,提供问题研究的思路、步骤和相关知识资料,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活动”部分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去实践,去搜集信息、整理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

地理课程评价是地理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理课程评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不断提高和地理课程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倡导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2)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地理学习评价方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因此,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适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

(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互动化。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的评价主体从单向转为多向,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评价者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相互沟通,增进双方的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参考文献 2 王 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赵传兵、陈海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4 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书使我快乐
6年中考满分作文:历史铜镜中的亮点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
6年中考满分作文:粉笔颂
开端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
6年中考满分作文:文具盒里的秘密
红漆讲台
6年中考满分作文:开端
记住自己十五岁的时候
6年中考满分作文:揭示成功
被遗弃的书包
6年中考满分作文: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父爱中所诞生的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2009年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医院年度业务发展工作计划
担任健康教育护士工作总结
护理人员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护理部年终总结
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卫生工作计划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2篇
妇科护理工作计划
2009年下学期体育卫生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护士工作总结
外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年终总结
2005年xx市卫生工作要点
浒山街道白云小学二00五学年度第二学期体育卫生工作计划
无公害冬枣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监测观测资料初步分析
滴灌技术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
适合发展中国家小农户的低成本滴灌系统
拖拉机田间作业常见问题的处理
渠道防渗工程施工方法
复合土工膜在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杭埠河流域水资源调查方案设计
成立咸阳市水文勘测队的设想
二维溃坝洪水计算方法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
X县水利系统年终综合总结
关于关心西部偏远地区水文测站职工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怎样选择小型农用水泵
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的诱惑──《詹天佑》教学后记
突破“中部凿井法”教学难点──《詹天佑》一文的课堂观察
《詹天佑》一文的爱国主义教育
备课和讲课要进行再创造──三上《詹天佑》
长文短教──我教小学课文《詹天佑》
另辟蹊径,用好教材──有感于《詹天佑》一课的教学
《詹天佑》语文实践训练设计
《詹天佑》教学谈
《詹天佑》课堂教学艺术赏析
《詹天佑》导读设问
理清思路 美读熏陶──《詹天佑》教学难点突破
采用“四解放”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
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詹天佑》教学浅谈
教学《詹天佑》一得
《詹天佑》中怎么理解“人”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