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
"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科书 化学史
论文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教科书是化学知识的载体,化学史的渗透,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教师落实新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化学史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情况
我国20多年来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都渗透了化学史教育的内容,而且化学史内容都占了一定的比例。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宽。1978年版的教科书只是略介绍化学的发展,随后几种版本的教科书,除化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重要的实验方法外,也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化学家及其对化学的重要贡献,化学史的渗透虽有了较大进步,但这些化学史料只是紧扣所学内容,没有进行扩展,这样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窄。而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增加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既介绍了早期化学史实,又涉及到了19世纪的经典化学和20世纪的现代化学,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面有化学家及科学实验、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国情知识等诸多方面,化学史得到进一步的渗透。透过化学史实,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生的重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同时能让学生知道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让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逐步使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3.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比几种教科书,90年代前的教科书,多是以文字叙述化学史,形式单一,90年代后的教科书中介绍化学史时,在原来基础了增加了一些插图,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有一定变化。而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图文并茂,通过真实的图片、鲜艳的色彩、具体的数据、重要的史实,再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引入和穿插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趣味化和过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编排时应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可通过渗透化学史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可以使化学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化学教科书会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化学史的渗透也会不断增加,化学史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在化学教育中重视化学史教育将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2]郑勇,王宏梅.中学化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J].化学教育,2001,(09).
[3]张勇,柳兆华.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8-
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节课
- 骄兵必败
- 看《五月·八月》有感
- 我和我的同桌
- 笔尖妹妹和笔套姐姐
- 桂林游
- 家长开放日
- 水的净化
- 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
- 我真后悔
- 神奇的防盗住宅
- 我的生日会
- 北京,我想对你说
- 未来的多功能书包
- 贝壳
- 论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 谈工业设计专业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渗透
- 关于石家庄市休闲体育产业分析与发展对策
- 浅谈教育研究中坚持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必要性
- 浅谈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 关于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关于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分析
- 简述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
- 浅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缓解方法之我见
- 浅谈自然科学课教学重在有效反思
- 关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 关于环境微生物实验课的探讨
- 浅谈优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论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 简述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 感受“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草船借箭》教后反思
-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 突如其来的提问──《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 以“研读”理念谈《草船借箭》的教学
- 鲁肃何许人也?──《草船借箭》教学谈
- “笑”字露英雄本色──《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从段落之间的联系中归纳段意──《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 放飞学生的天性──我教《草船借箭》
- 一次精彩的侧耳倾听──《草船借箭》教学有感
-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 新课标下的语文实践活动──《草船借箭》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