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地方文献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地方文献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地方文献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地方文献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地方文献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典籍异常丰富,真正是浩如烟海。几千年来,反映封建王朝新旧更替的正史及其注释、考释的著作汗牛充栋;各个地区的文献资料,更是数不胜数。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今据《礼记·礼运》可知,孔子所讲的”文献”,就是《夏时》(指夏小正)和《乾坤》(指殷易《归藏》)之类东西。而相传这些都是夏、殷两代的重要史料,后人又进一步把“文献”解释为文章与贤才。汉郑玄注释《论语·八佾》说:“献犹贤也,或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他把“文”解释为文章,这容易理解;至于把“献”解释为贤才,则是根据《尔雅·释言》所说:献,圣也,圣与贤,意义相通,到南宋朱熹注《论语》,曰:“文,典籍也;献,贤也。”从此以为定论。

所谓地方文献,是指有关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等的各种资料而言。凡是和这一地区有联系的各种资料,不管这些资料的出版地在哪里,一概视为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涉及范围极广,往往从一个很不经眼的小问题上,通过认真的考据调查,会发现反映一个地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些真实情况。 在历史上,地方文献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土地、财赋、人丁、物产等情况,以便统治阶级剥削、鱼肉人民。但是,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又是通过它的大量记载,而得以保存下来。今天,地方文献为党和政府完成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对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于编写伟大祖国的历史,它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我国地方文献的产生,历史久远,内容极其繁富,形式多种多样。若按阶段,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古代的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犊、帛书、谱谍、碑志、档案、拓片等等;近代的形式有书籍、档案、手稿、印模、簿籍、卷轴、舆图等等;现代和当代的形式有报纸、杂志、图片、画册、传单、表报、票据、文告、函件、照片、唱片、影片、胶卷等等。

地方文献按内容分,有史料、人物及其著作、地区出版物等。

(1)、史料:即古今中外有关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图书资料。

(2)、人物与著作:即是本地区有关对社会建设具有功绩的人士和作品,本地区历代人士的著述和有关这一地区著名人物的史传等。

(3)、出版物:即包括一切在本地区编印的书刊,不论是公开或不公开发行的各种出版品。从一地的出版物中,可以看到该地区的出版情况、出版物的思想内容、制作方向。

地方文献还可分为图片、资料、书籍这样三大类型:

(1)、图片:是指一个地区历史沿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语言文字、文物、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碑志、拓片等。

(2)、资料:即是有关一个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的记载文字,如档案、文告、传单、谱谍、标贴、版片、剪贴、信函、唱片等。

(3)、书籍:主要指地方史志著述。它是地方资料和区域性的历史地理著作的总汇。

方志最早以地理书的形式出现,逐渐涉及历史,并把有关地方的工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政治、财政、文教、司法、民族、宗教、人物、艺文、古道等各种资料收录起来,演变成为一种区域的史志。所以,方志最能体现出某一区域的特点,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方文献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方志,在地方文献的范围内占着一个很大的比重。方志的构成材料大部分来自现实(在此指旧方志而言),这就在客观上保存了一部分地方状况的真实性。因此,它的内容不仅比官修的一统志或地理志更为丰富,而且在歪曲现实的程度上,也比受封建王朝严密监督而编修的历代一统志小得多,这样,地方志所保存的材料在今天就有多方面的作用。

在方志中包含有农民革命的史料,少数民族史料、经济史料、物产资料、科学资料、人物传记、文化艺术文献等,内容十分丰富。农民革命活动情况,在方志中或详或略地将其记载了下来。元朝末年,白莲教首领韩林儿聚义起兵,在开封做了七、八年皇帝。这一史实的很多部分在正史上是缺载的,但在明代河北《栾城县志》中不仅有详细的记载,并且还有韩林儿的传记。宋代浙江方腊起义的资料,明万历的《新昌县志》、嘉靖的《温州县志》都有记载。陕西《米脂县志)、《延安府志》、《宝鸡县志》和甘肃《成县志》等记载有关明末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斗争历史更是屡见不鲜。广东《番禹县志》中对广州三元里人民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三十日痛惩英国侵略者以及敌人狼狈逃窜的情况,有一段扼要的记述:“初十晓,英吉利兵大至,村农拟与决战,振臂一呼,锄耒尤 棘矜,至者以十万计。忽大雨如注竟夕,彼火药尽湿,枪无所施,且水满泥深路歧,奔路稻畦中或窜伏豆篱瓜圃,不知其数,村农悉脔割焉。有酋豪宝刀银甲,馘以献。”充分表现了广东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英勇打击外来侵略者的爱国精神。

方志不但给各朝代修国史、断代史、会典、一统志、地理志、会要、类书、辞书等供以参考,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引用方志资料颇多。同时,给历史上的学者撰写专著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清代学者顾炎武根据一千多部地方志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是一部类似经济资料的汇编,另一部《肇城书》(四十卷)是历史地理著作,他是利用方志汇总资料的开创者。清代甘肃武威张谢辑的《二酉堂丛书》,是西北各地的古代文献著述,收录有《凉州异物志》、《西河记》、《河州记》等书的辑佚本,并加以考释。近人湖北省蒲圻张国淦成书的《中国古方志考》,采录了元代以前全国地方志约四千余种。

革命导师马克思说:“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种种发展形态,并探究这种形态的内部关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则对于现实的运动必不能有适当的叙述。”(《资本论》第一卷·跋)。建国以后,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大专院校等教学科研单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参阅了大量的方志材料,写成了各种专著。如在天文气象方面,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编辑的《中国天文气象总表》、《中国天文史料汇编》,中央气象台编辑的《五百年来中国气候的变迁》、《中国古天象纪年总表》等。 在我国历史上,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现在的三千多年中,曾发生过连绵不绝的地震,史料记载破坏性地震达八百八十余次之多。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历史组编辑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就是根据八千余种地方文献辑录的。其中除采用正史、别史、杂录、笔记、诗文集等二千三百余种外,地方志就占了五千六百余种,共获得数以万计的地震记载;此书后来又校补为《中国地震资料汇编》。

方志中有关物产方面的记载是很多的,可以直接和”四化”建设联系起来。如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从八千多种地方志中摘录出数千万字的资料,辑成了四百多册的《方志物产》,一百二十册的《方志综合资料》;地质学家章演存先生经过几十年的资料收集,辑录了矿产资料达数十万字的《古矿录》。北京图书馆根据方志资料编出了《祖国二千年前铁矿开采锻冶》、《中国古今铜矿录》两种资料。

方志中不但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各地的矿产和矿藏,而且记载了各种产品加工制造的经验和方法。甘肃《玉门县志》、四川《荣县志》、辽宁《抚顺县志略》、陕西的《延安府志》和《延长县志》,都有石油的记载,现在这些地方出产的石油正在造福于国家和人民。

研究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关键。在宋代“盐”的产销制度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戴裔煊《宋代钱盐制度研究》好多资料都源于方志,引用《通州直隶州志》、《江南通志》、《富阳县志》等华东沿海一带的方志不下几十种,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彭泽益编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采用方志资料达二百六十多种,档案、官书、史传、图录、风土杂著、政书、文集笔记等资料一百六十一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五十五个。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一起,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为保卫和建设祖国做出了贡献。对少数民族文化、经济、风俗和历史发展,许多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在宋恩常著《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有关《文山州壮族社会及其婚姻习俗》一文中,就采用了《广南县志》、《马关县志》、《邱壮县志》的有关民户、风俗、人种等几种方面的方志资料。研究民族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民族社会调查中所发现的有关问题,若没有大量实录的文献资料,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西南彝志》是近年发现的彝文巨著,它记载了彝族先民的大量历史活动,为研究明清两代彝族社会史提供了有力的传证,胡庆均同志采集了《贵州通志》、《四川通志》及《大定县志》等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五十余种方志中有关彝族的资料和《西南彝志》,新著了《明清彝族社会史论丛》,为全面研究彝族社会史做了基础工作。

其他的有关地方上的杰出人物,或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方志中不仅给立传,而且还有表彰,因此,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记载或不详记的人物,往往能在地方志中找到。在方志中,文化艺术文献方面所录有的金石、舞蹈、乐器、歌谣、农谚和诗文等,其数量也是相当多的。

解放以来,西北地区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各项建设勃然兴起。如对黄河、长江源头的勘测,黄河水系及流量的探测,青藏公路路线的实地勘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电站的兴建和有关地震资料的汇编,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综合考察,白龙江流域森林资源的调查,修建兰包铁路时对腾格里沙漠的治理,白银、金川两大有色金属矿区的勘探和建设,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的再探测,祁连山区第四纪冰期冰川冻土考察,……总之,西北地方文献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科技事业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同时西北地方文献为地处宁夏、内蒙的阿拉善旗解决了边界问题,为本地区文物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丝绸之路(中西交通)、石窟艺术、居延、高昌遗址、史前考古、汉简文物等等资料,对进一步发掘研究文化遗产起了很大的作用;为配合艺术创作、突出地方特色,提供了有关的素材,如西安话剧团、甘肃话剧团创作并演出的获奖剧本《西安事变》,宁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歌剧《曼苏尔》,甘肃省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舞剧《丝路花雨》等。尤其是《丝》剧的人物造型、服装、舞台美术设计、头饰制作等,借助原始素材,加深了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唤起了人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历史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继承性。所谓继承,是以一定的历史条件作基础的。没有前人的摸索,没有对旧事物的批判和扬弃,也就没有发展和创新。我们从古代、近代的地方文献中去其糟粕,用其精华,在科学和经济上已发挥了巨大效益。但在收集、利用现代地方文献的工作中,还不够完善。这一工作曾经十年动乱的干扰,现在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地方文献是国家文献的一部分,是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极其珍贵。我们必须大量收集,加意保存,认真了解,积极发掘,充分利用,进一步搞好地方文献工作,使其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观螃蟹争地盘
我的爷爷
可爱的小鸟
有趣的山村生活
认识空气
书,我的好朋友
寻找小白花
我爱我家
读《掩耳盗铃》有感
难忘的小插曲
补牙记
未来的多功能黑板
小白兔
街头见闻
简单、实用的入党志愿书
当代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1年10月入党志愿书
2011年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一)
2011年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二)
入党志愿书填写范文
《解忧杂货店》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
2011年10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1年3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1最新入党志愿书
最新4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1年6月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高中生入党志愿书
油田企业职工入党志愿书
11年最新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规划研究
霸权·秩序·规则
浅析轨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设计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过程投资控制探讨
由互利性规则到政府的出现
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
直线电机系统线路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分析
轨道交通线路使用费制度比较研究
加强线网规划 突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骨干地位
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制度背景下的监督效用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新制度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复归或更新?
上海轨道交通M8线ⅠC标施工技术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一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一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打电话》教学建议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