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探讨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2

关于现代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探讨

"

论文摘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其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学习的过程要求学员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学员自学的背景研究,重点探讨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论文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

自主学习与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自学是学习者在没有外在的帮助下独立学习的方式,由于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同学和老师,因此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自律性。自主学习并不等于绝对孤立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本质,它的内容包括自我识别,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监控等等。 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学习是在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下的主动学习,这些支持服务包括教师通过电话答疑,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进行交互讨论,一定时间的面授辅导,以及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孤立无助的,他与教师或同学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组织适当的学习小组来加强学习的互动性,克服由于单独进行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达到志同道合者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开展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近现代以来有代表性的师生观不外乎以下两种: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这两种观点的理论前提是“主体——客体”理论。所谓“主体——客体”理论就是将人类与自然截然划分为主体,客体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一方永远是主动的,而另一方永远是被动的。进一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如此:要么征服对方,要么被对方所征服。正是由于将这一理论移植到人类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才导致了师生之间的永恒对峙。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以培养学生的抽象理性为由,将教师视为主体,学生视为客体;杜威的“儿童中心说”以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由,将学生视为主体,教师视为客体。尽管表面看来两者的观点是对立的,但从双方均将师生视为对立的两极这点来说,它们在理论框架上所坚持的乃是相同的“主客二分”之说。为了破除这种“单一主体”的禁忌,人们曾经提出复主体性,类主体性,互主体性等等理论,但都未能摆脱“主体——客体”的理论框架。

“交往理性”理论认为,人类的实践理性既不能从外部自然方面来理解,也不能从内在主体方面来理解,而只能从人类交往的角度来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对立的“主体—客体”关系,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相互交流,人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传统的“主体—客体”思维定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争论将最终让位于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开始出现——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远程开放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按照交往理论的观点,每个学习的个体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同时并不把交往的对方视为客体。交互理论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即教师和学生各自作为主体,主动通过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信息的相互交流。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不是想当然提出来的,它是现代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3 信息技术是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保证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过程。每次社会的发展和飞跃,都必定引起教育上的巨大变革,教育本身从广义上说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社会教育的发展,演变,与人类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演变情况,从总体上看是同步的。信息技术一旦有了某种变化,教育也或迟或早地会发生相应的变革。远程教育模式也是如此,每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引起远程教育向新一代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更是以卫星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没有这些技术的出现就谈不上现代远程教育。在远程学习的情况下,由于师生的分离,使得本来完整的教学行为被分割了,只有通过通信手段才能将中断的教学继续进行下去。 "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要达到有效的学习,必须加强教与学双方的交互作用,在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互动的形成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互相反馈,达到教与学方式,风格,内容的最佳契合。现代远程开放环境中的学习,由于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更加需要学生主动地通过各种媒体来加强交互,这就是自主学习的精髓,即学习不是在没有支持的独立状态下进行的,而是在主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达成的。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也是不谋而合的,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和“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体与环境(包括教师,学生和学习材料等)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决定学习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单一的外部因素,也不是单一的内部因素,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交互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德斯蒙德•基更曾说:“远距离学习者的学习地点是理论家长期研究的问题,如今已找到了一些答案,通过电子通信使远距离学生聚拢起来。”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要通过应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使得由于距离而被分割的教学过程得以重新整合。作为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以这一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远程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真正地开展起来。

4 如何培养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主,为了保证远程开放学习取得预计的效果,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培养学习者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由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习者重视并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另外,学习支持服务应利用各种教学途径,教学内容和激励机制,培养学习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这样,学习者才会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最后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第二,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识别能力。如帮助学习者通过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与学习直接有关的诸因素的结构状况和水平高低。使学习者能够认识自己的学业水平,才能准确地找到学习起点。另外,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三,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选择能力。让学习者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

第四,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指导学习者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培养能力。让学习者主动培养学习能力,即强调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要进行元认知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强调对知识的思维培养能力和运用培养能力。另外,自律能力也需要加强自我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因为它是保证计划实施的关键。

第六,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学习者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培养学习者尝试自我识别,组织,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的情况下,还要培养其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另外,要培养学习者通过现代通信技术主动,积极地与学校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联系,以便在学习环境中形成一个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帮助他们做出自主决策,共同探索和营建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

第七,要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主要通过探索和交互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学习,加之自主学习必须得到快速的反馈(包括从指导教师和学习同伴那里获得的反馈),因此,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帮助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且相互之间的协作,对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星期天游东湖山公园
上学迟到了
我最爱画画
捏彩泥
感恩我的妈妈
老虎肚子饿
我的理想
下雪了
我家的小狗
我爱吃水果
我最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
帮妈妈玩QQ农场
小猪存钱罐
真不该可怜它!!!
暑假中的一件事
浅谈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高等院校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浅论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的几点讨论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研究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职教育新发展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初探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思考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就业导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步练习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入语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杂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