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

关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5

关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

"

【论文摘要】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本文在分析艺术类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对其进行有效德育管理的基本策略。

【论文关键词】管理;德育;艺术类大学生;身心特点

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说明当前高校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是造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本文尝试在分析艺术类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有效德育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特点,这是由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艺术类大学生是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而录取的。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因此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其他专业的考生来说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因而在对待专业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艺术类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也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这种特殊的知识背景和片面的专业学习,势必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在道德认识方面,一方面与其他专业教学相比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和感知性,理论色彩不够浓厚,因而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往往比较浅显、知识面相对狭窄、理论思辨较其他专业的学生薄弱;另一方面,艺术活动较强的实践性必然要求艺术类大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极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因而艺术类大学生道德认识的深度往往不够,公德意识淡漠,自我评价常常脱离客观现实,在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对将来的就业和恋爱等方面缺乏正确的判断。又由于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艺术类大学生一般都不太关心时事,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在原则和是非面前缺乏鲜明的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象,有的学生反感政治理论学习而导致信仰危机,甚至发展成为颓废的人生态度。

在道德情感方面,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常常推崇“艺术就是激情”的信条,喜欢标新立异,努力塑造和体现个性风格。他们情感丰富,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他们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个别学生甚至表现为极端情绪化,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

在道德行为方面,艺术类大学生过于张扬个性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淡漠,行为方式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有些学生甚至落拓不羁、行为怪诞,不易为周围环境所接受;生活方面优越感强,追求高消费,生活不拘小节;人际关系方面显得视野狭窄,协调能力不强,不善于沟通,不容易与他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另外,在道德意志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强调特立独行的个性化特征而忽视集体主义原则,行为缺少计划和控制力,表现为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性松弛等,对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管理工作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第一,只重形式。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仍然流于一种“运动式”,大多是在某个政治或社会活动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在衡量与评价学校德育工作时对形式方面考虑得比较多。相应地,学校也往往简单地把开展规模宏大的演出活动的场次和名次作为判断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依据或尺度。这是学校德育管理中形式主义最常见、最基本的表现,其结果是导致学校和教师很少考虑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变化和提高的真实情况,只关注活动的形式本身,不注重实际的教育效果。

第二,轻视服务。学校德育管理的形式主义,其目标主要是对上(领导检查)负责,较少对下(学生及其品质形成和发展)服务。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的认定往往取决于检查结果,因此在学校领导的意识中一切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应围绕“上级检查”而进行,于是就出现了上级领导前来检查工作的前几天全校上下搞卫生、挂标语、换板报、紧急排练节目、临时编写材料等令广大师生反感的形式主义现象。这种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形式主义的道德实践会使学生感到其“虚假”的一面,产生道德行为上的假象,而不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三,只重过程。学校德育管理的形式主义还表现为“只管种、不管收”。有些教师在德育教育教学中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道理都讲清了,学生照做与否、缺点改正与否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有些时候不见成效则认为是学生不可救药,而不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这种“独白式”、“灌输式”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是“完成任务”,教师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德育目标“高” 而“空”、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方法简单低效,就更谈不上考虑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符合艺术类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德育实效了。

第四,简单量化。学校德育管理经常把定量管理的方法庸俗化,用数字简单量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如用纪律卫生的分数、好人好事的次数、表扬稿的篇数、捐款的钱数、获奖的次数和名次等来“量化”德育效果。这样的“德育量化”实际上只能考察学生的一些外显行为,无法估算学生思想品德深层的变化,相反它却会引导师生更加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表面化的行为。这种简单的“德育量化”不仅不能真正反映出一名学生的德育水平,而且往往会引诱、助长教师和学生弄虚作假,使学生丧失诚信这一社会基本公德。

第五,力量单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多种信息源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统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诸多影响形成的。当今互联网的普及正在逐步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难以监控性极大地减弱了学校德育过程和结果的可控性,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念的交汇和冲突增加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然而,目前高校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力量还比较单一,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异向、异质、异步的矛盾突出。尤其是网络信息中的“黄色”或“黑色”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品位,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他们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艺术类大学生有效德育管理的策略

谋求和提高效益是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因而要想使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必须认真讲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一)更新德育管理观念,改革德育方法

更新德育管理观念就是要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把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结合起来,切实把握好严与活、稳与变、虚与实的关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实践和练习形成的,德育方法的有效性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要着重加强德育方法的改革力度,实施艺术类大学生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德育形式。

第一,以知识为铺垫的渗透式教育。通过艺术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举两得的德育方法。所谓教书育人正是指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为此,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中贯穿道德教育的内容,切实把德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去。另一方面学校还应为艺术类大学生适量增设文学、美学、社会学、艺术哲学等课程,有计划地组织文化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讲座,开展名著导读、影视评论等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第二,以实践为基础的自主式教育。首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讨论有利于澄清模糊不清的道德概念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要变以往教师的“一言堂”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以后得出的结论比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说”来提高其道德认识,并且大胆地说出来还有利于其他同学的监督。其次,要把与艺术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的公演或义演等都融入到学校德育中来。如通过组织辩论比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集体项目的文艺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通过组织演讲比赛、时事新闻评论、社会调查报告评选等促使学生关心时政,提高其思辨能力,等等。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自主式教育可以有效地矫正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

第三,以咨询方式进行的疏导式教育。基于艺术类大学生本身的特性,德育工作不能单纯地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是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施展才华的时间与空间,以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学校德育应该把咨询引入到德育方法之中,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注意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通过个别谈心、生活学习交流、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方法疏导或开启学生的思想情感认识,指导他们解决在学习、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及时化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对原因和结果的探究和预测,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学生向教师“告之以真、诉之以实”,师生之间就能够做到角色互换,站到对方的立场或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容易、更顺利,相应地也就能有效地防止或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第四,以示范方式进行的榜样教育。榜样示范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有巨大的影响,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许多榜样,把各种人物的不同特点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反应和期望模式,充分显示出主体对外界的选择性接受。当然,对于榜样的学习不能止于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和类推性实践。学生从道德模范人物的模范行为中,不是学习他们的具体行为样式,而是从这些具体的行为样式中学习到体现在其中的道德精神、学习和领悟到在行为中表现出的道德观念,从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学校德育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性学习,在榜样的选择上不必非要“高、大、全”,而是要紧密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色,充分考虑到榜样的可接受性、感染性以及可信性,密切注意和引导学生对榜样信息的加工,加强学生对榜样的自主学习。

(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德育科研

学校德育得以有效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首先是社会需要转化为教育者的品德和德育要求,然后才可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相应的品德,因而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学校德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艺术教育历来具有师徒相承、言传身教的传统,教师的道德素养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进一步更新德育师生观。教师的角色只能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道德应被视为一种智慧,而不应简单看作是一种单向度的“话语”权力。在以往过分强调灌输的德育模式里,我们只能看到教师的说教,却看不到学生的感受和师生的互动。这种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含有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等形式主义的特点,它的存续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所以,德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德育师生观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虽然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在教师自身,但学校管理行为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德育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不断完善对德育工作者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工资提升、评优评模等方面对德育教师予以优先考虑,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最后,要加强德育科研,积极培养德育骨干队伍。一方面,学校要举办德育先进工作者专题讲座,组织全校德育工作者进行切磋、交流;另一方面,学校或艺术院系可邀请德育专家对艺术类德育工作教师进行培训,科学地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难点和突破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建立学校德育管理新体制,改革教学计划和评价制度

学校要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构建“班级管理为单位、辅导员负责、任课教师配合、全体教职工监督、学生干部带头”的德育管理新体制。辅导员全面负责组织班级建设,班级考核与辅导员师德和津贴挂钩;把专业任课教师聘任到班作为包班教师配合辅导员工作,其工作考核与专业教师师德挂钩;全体教职工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等实行监督,对违纪学生实施帮教,交心谈心、耐心帮助,教师帮教情况与师德考核挂钩。艺术类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往往也是艺术修养和技能方面的优秀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优势,加强培养和选拔工作。这种分工负责、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体制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德育积极性,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艺术的发展需要德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艺术专业要本着“强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高素质”的原则改革教学计划,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培养计划中来,规定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要建立第

一、第二课堂相互支撑的整体人才培养计划,将艺术类大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文艺演出、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社会活动等第二课堂教育成果量化为学分;要把思想品德的理论教学真正纳入教学计划范围,根据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课程和思想行为的特点改革“两课”的教育内容。在评价方法方面,要结合专业课程的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纳入学籍管理,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因而要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对德育环境的选择、创造和优化。校园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环境,因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具有战略性意义。校园文化实际上是学校的组织文化,是指学校组织所独有的、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信念、规范、行为形态和行为方式。它不仅通过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来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系统、工作表现、思想状态、人际关系活动方式等体现出来。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习氛围的营造、艺术人格的塑造,具有一定的教化和感染作用,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用艺术的形式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的德育环境总体上应该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环境的现实性。优化环境并不是指选择完美的、舒适的、满意的环境,乃至人为臆造的环境,而是要以环境的现实性为前提。学校德育只有与现实的、真实的优化环境相碰撞、相冲突、相作用,才可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这些品质也才能得以保持。第二,刺激源的多元化。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社会,学校德育不能只一味地选择合乎自己意愿的那些刺激,而必须以刺激源的多元化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在这种多元化刺激源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教育也才能完成人的社会化这一任务。因此,学校德育要给学生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刺激源,不要害怕反面材料,要让学生善于分析批判。只有当道德评价和批判思维发展得较成熟的时候,学生才能在各种道德情景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避免非道德因素的侵蚀。第三,教育者的真实性。要保证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教育者还必须考虑本身的人格特征,在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保持自身的真实性和统一性。教师只有具有了真实性,才可能加强其教育影响的可接受性。为此,教师应当承认自己所讲的并不全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不要过于掩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应当勇于向学生剖析自己的缺点,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个实在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隔阂,形成一种相融的心理氛围。

(五)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力量,搞好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封闭的学校德育难以适应社会的巨变。

因此,学校德育要注意校内外协调一致,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整合的德育网络。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三者应加强联系、相互适应、形成联动,达到过程的优化。应改变德育靠专设课程传授的片面做法,建立起学科教学、校内外各组织指导、全社会各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各种德育网络纵横交错的德育模式。在这一点上,应认真研究西方国家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因为将来社区教育将在我国德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要将自己纳入到社会大系统中,使学校不断地与社会进行信息交流,以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结构。对家长而言,要树立“全员德育”和“全程德育”的新观念,主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多与学校和教师联系,增进了解、共同配合、共同育人。对社区而言,要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为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场所。只要真正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的有机组合,形成方向相同、力量相聚的教育合力,德育有效性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不要打鸟
留在心底的印象
冉老师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范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保护鸟类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保护鸟类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留在心里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艺术与人生
我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促销员销售工作总结
广告公司市场部销售工作总结
2012年营销总监销售工作总结
上半年广告营销工作总结
2012年度销售培训工作总结
2012年销售工作总结
2010营销总监销售工作总结
上半年市场部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规划
2011年上半年业务工作总结
业务部市场人员工作总结
市场部销售主管工作总结
服装销售工作总结
销售总监的年度工作总结
销售人员半年工作总结
汽车销售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雅芳,让品牌战略成功落地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人力资源问题的三个层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面对市场 企业-重新定义你的渠道市场营销论文论文
磁石法则:团队建设的法宝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如何让你的企业“长命百岁”?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反“斩首”与企业变革之道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经典案例-风靡世界促销术市场营销论文(1)论文
我拿什么标准来调薪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应成为一种待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论文
加薪幅度如何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力资源的指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怎样聘得到确有才能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员工培训:“八结合 六优先”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技术人才怎样成为成功的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什么样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断肠碎心的悲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从《观沧海》中看诗人的文风、人格
元代散曲简介
“互文见义”的含义
《观沧海》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
词的特点
《古代诗歌五首》词语解释
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天净沙·秋思》赏析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古代诗歌五首》关于诵读的教学建议
古诗的鉴赏、评价及考查
如何使景物描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