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学校体育中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浅谈学校体育中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8

浅谈学校体育中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传统体育,教育

论文摘要:21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需要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通过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传统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的拓展打开新的思路,为学校教育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得实效性的双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迈进和体育事业建设进程的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更好地继承几千年流传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吸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剔除其糟粕,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机地融入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及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半封闭状态下发展起来的,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与高度专制统一的社会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论型文化。因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被赋予了“注重人格精神和道德修养的内在气质以及自然与社会相和谐的风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强调整体效果和直观感受,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强调意念的体用和内部修炼,崇文尚柔,以静养生是其活动的特征。所以说“中国传统体育就是在中华民族中开展的具有浓郁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同于西方体育,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它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突出地再现了本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各种文化交融构成的附和体,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则引起了文化系统结构、模式或风格的变化,有些项目消亡,但流传下来的都是只有活力的,并得以积淀保存并延续下来,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史的结晶,是活的生命,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的优势,虽然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会经过种种变革或扬弃或丰富,但它始终保留着传统的特点,传统体育文化在时间上还具有历史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传递方式。对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具有很大的效应。

总之,民族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历史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传统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延续,传承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它们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外延,推动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在学校体育中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有效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省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学校是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平台,肩负着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学校体育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将发挥作用,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是生产力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这个因素能否发挥作用,是由人的最基础的素质决定的,即国民综合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发展国民素质,学校是重要的一环,在民族的觉醒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教育有它自身的内涵、方法和手段,传统体育的内涵、理论将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拓展新的思路。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构成的。物质文化是指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物质形式,而精神文化是指运动形式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等。这些通过身体实践来教化人的方式是人类文化之光的折射,对于完善人的个性,培养人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重视人的自身的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并以普通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适合于大众的需要。它对于振奋民精神,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显著作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因此,研究传统体育教育对克服西方竞技体育教育模式下产生的弊病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把解决现存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在学校体育中改革课程设置、教学观念以及综合人文关怀等方面。并对其具体操作效能进行评价,以期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缺乏的现状,从而对学校体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参考。

三、在学校体育中进行传统体育的具体举措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使学校体育教育增添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从而打破以西方竞技体育为模式的学校体育教学,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锻炼价值较高的民族体育项目被列入全国和地的学校体育教材。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民族体育专项课程,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传统体育文化的良好教育需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普及,特别是在中小学普及与推广传统体育知识与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传统体育的深刻内涵及文化传播的持久性和长远性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和很好的解决。"

1.优化校园文化体育育人环境

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要在外界环境的熏陶下经过个人“内化”而成。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密切相关。在硬件上,有计划有重点地营造校园人文景观,如名人塑像、古人的人文浮雕、校训、校规等,使学生在优雅的校园文化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在软件上,重视各种体育橱窗建设,各种传统体育队伍建设,使它们同其它队伍一样系统规范。如武术队(兴趣小组)、围棋、舞龙舞狮等等。增设人文讲座,不定时地进行对传统体育的讲解,经常开展传统体育方面的娱乐和竞赛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发挥社团组织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以便于人文精神的形成。

2.传统体育课程与人文学科交叉结合

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育,把传统体育课程与人文教育学科交叉结合起来四,比如哲学、伦理学、美学等等诸多学科联系起来开设传统体育人文教育课程,为校内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接融点,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并注重与其它学校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可使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3.把传统体育知识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

4.改革学校体育课程,突出人文理念

在现在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前提下,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应在不忽视体育运动给人的生理方面的价值时,同时重视内涵于体育活动中的文化价值,利用传统体育的文化因素促进人的道德形成,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旧。在具体内容上逐步改善单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重视民族体育内容和乡土体育内容,并提倡教师的创造性改造和学生创造性学习、运用,通过参与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让学生在参与运动项目的同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较好的本质教育。

四、结语

作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阵地——中国学校理所当然要成为其关键的介入点。学校体育将成为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传统体育教育,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随着西方强势体育的冲击,中国传统体育在学校的阵地越来越萎缩,使很多青少年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的认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助于青少年全面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民族文化,把握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同样,民族的存在与发展是同民族传统的延续与继承密不可分的。民族传统体育记载了各民族的生活情趣、人际关系、民族性格、理论道德、民众心理,同时也就记载了各民族的文化,通过对传统体育的学习,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与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现代化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学校体育中贯穿传统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全面人才的系统工程,更是对本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一席之地具有重大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师
清除城市“牛皮癣”
人间处处有真情
拓展训练
20年后的同学聚会
坚持
我和森林有个约会
蚂蚁
我的姐姐
我的老师
宇宙奇遇记
我的老师
我的自传
做蜡手
乙炔工段10月份检修工作总结
村2011年工作总结
公司新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工作总结
庆典现场组工作总结
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大一新生学生会工作总结
大一新生学生会工作总结与规划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2011年工作总结
省教师培训班工作总结
2011年学校工作总结
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2011年工作总结
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团委工作总结
大二班级学习委员工作总结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河北梆子
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知识产权(二)(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程序与宪政(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政、自由与正义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
浅谈儒家的和谐观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
简析汝南罗卷戏的戏文词格①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源流
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宪政、自由与正义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论宪政的平衡性(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唯一的听众》简案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案2
《为人民服务》简案1
《为人民服务》简案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案1
《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2
《詹天佑》简案1
《詹天佑》简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詹天佑》简案2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简案1
《唯一的听众》简案
《灯光》简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