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专业结构构建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专业结构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4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工科院校专业结构构建

"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 地方工科院校 专业结构

[论文摘要]地方X-科院校的总体竞争力较名牌重点大学存在很大差距,唯有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发挥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的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构建自身的专业结构,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在构建合理专业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地方工科院校初期设置的专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需求

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直接与经济建设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恢复期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高涨期,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得各行业、各区域工程技术人才极其匾乏,大批地方工科院校应运而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相当一段时间内,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带有比较强的指令性和行政色彩,学校办什么专业,设置多少专业,每个专业招多少等,都统一由政府管理和批准,地方院校专业的设置和结构调整直接反映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层次、数量等方面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初,为服务于建设“轻工大省”的目标,确立了“面向安徽、面向轻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科研教学单位,为中小企业培养_L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地方科研机构培养研究人员,为中专和技工学校培养师资”的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思路。80年代后期,又增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学院初期设置的专业不少填补了安徽省高校专业的空白,反映了当时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直接需要。

90年代初,学院根据安徽省“八五”规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产业结构布局,再次明确提出:“要经过十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能主动适应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轻纺为主,机、电、化、管相结合的省属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院校。”

二、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设置社会急需专业

大学办学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工科院校必须主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市场需求与学校自身的发展中寻求平衡点,不断实现服务地方经济与学校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要满足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使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其次,要满足社会发展变化超越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现时性和超越性的特点,而高校培养人才又具有周期性,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预见性,要从社会发展的超越特性来考虑专业设置;最后,要注重社会对专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层次的需求。地方工科院校要密切与地方产业和行业的联系,以为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己任,大力发展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培养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各个行业领域的各类管理人才。在专业设置、层次与规模等方面,根据当地的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地方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所急需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90年代以来,随着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院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逐步增加了管理类、理学类和文学类等学科专业。特别是自“十五”以来,学院根据安徽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依托机械、电子、纺织、食品、生物工程和设计艺术等优势学科专业,大力发展面向地方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性专业。例如,随着安徽省尤其是芜湖市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学院于2003年设置了车辆工程专业,并与汽车制造企业联合办学;随着安徽省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学院于2004年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学院共设有37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三、在主动服务中打造优势学科,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品牌特色专业

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条件、知名度、竞争实力等明显不如名牌重点高校,要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的优势,切实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无缝对接,根据地方独特的资源、人文环境,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独特背景和产业结构布局特点,结合学校所拥有教学资源的实际并加以有效整合,举全校之力扶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科。依托优势学科多设一些专业,加强专业的集约性,增强学校内部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从而形成重点学科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平台和优势专业群,在短期内打造品牌特色专业。①同时又以品牌特色专业推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安徽省是轻工大省、文化大省和农业大省,制造业是其“十一五”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学院以主动服务求生存,促发展,在主动服务中打造品牌特色学科专业。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院的资源优势,建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纺织工程、设计艺术学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材料学、发酵工程等10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电气传动与控制、纺织面料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国家级安徽省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和纺织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设计艺术三个省级研究中心口依托这些重点学科和优势条件,建成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三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一批除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外的区域性强势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这些优势学科专业提高了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又带动了学院专业建设总体水平的提升。

四、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定位,注重学科建设与交叉,积极发展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一门学科都难以孤立地向前发展,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专业,既能促进原始创新,又能提升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整体水平和创新含量,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工科院校必须以本校教学资源为基础,在不断加强已有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瞄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性强、高技术专业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的建设。当然,这些新专业的设置与建设,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论证,既要符合时代和地域特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教育资源分布,与区域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相适应,又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有成熟的历史传统和优势学科作为支撑,拥有能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设置新兴专业既有利于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又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产生最大的办学效益。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学院始终依据“学科专业设置要本着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潜在需要”的原则,紧紧围绕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积极稳妥地培育新兴交叉学科,适时合理增设新专业。一是为满足安徽省支柱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增设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工科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二是为满足安徽省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增设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广告学、动画、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

五、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一方面,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应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空间,实施因材施教;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校外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通过增加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门数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将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融人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力推进重点课程、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步伐,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有效发挥优质课程的引导、辐射作用;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扩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增强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应用型人才多变性的需求,促使地方工科院校必须统筹规划并合理设置长线主干专业和短线普通专业,处理好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之间的关系。对专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校的文化传统与发展实际为基本出发点,重新审视原有学科专业布局的缺陷,进一步理清学科专业调整的工作思路,科学地制定学校中长期学科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

学院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打造我省强势本科”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不贪大求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并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夯实传统强势专业,做强品牌特色专业,扶持新办专业,形成了合理的专业结构与布局以及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专业建设与管理体系。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到实践环节、从人才培养途径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课内教学到课外活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与专业素养三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应用”的要求,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2.5%以上,学院已成为安徽省培养优秀工程师、设计师、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摇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补牙记
书,我的好朋友
我的爷爷
读《掩耳盗铃》有感
未来的多功能黑板
第一次观螃蟹争地盘
我爱我家
有趣的山村生活
可爱的小鸟
寻找小白花
认识空气
难忘的小插曲
小白兔
街头见闻
2011年3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1年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一)
2011最新入党志愿书
11年最新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当代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
高中生入党志愿书
2011年大学生入党志愿书(范文二)
2011年6月大学生入党志愿书
2011年10月入党志愿书
最新4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2011年10月入党志愿书范文
油田企业职工入党志愿书
入党志愿书填写范文
《解忧杂货店》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
简单、实用的入党志愿书
加强线网规划 突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骨干地位
直线电机系统线路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霸权·秩序·规则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
制度背景下的监督效用
由互利性规则到政府的出现
浅析轨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规划研究
上海轨道交通M8线ⅠC标施工技术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规划研究
轨道交通线路使用费制度比较研究
新制度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复归或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过程投资控制探讨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一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一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打电话》教学建议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