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关于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

论文摘要: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职前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可以说,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不会取得成效。从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角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范生从进校学习到毕业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过程。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职前教师教育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然而,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职前教师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学计划的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匹配,实施的专业发展途径偏窄,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发展的意愿等。所以,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亟需改革,需要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使信息技术职前教师发展取得实效。

一、改革课程设置。适应教师专业发展

叶澜教授在《新世纪教师专业索养初探》一文中提出:要建设一支能胜任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重任的新型教师队伍,必须加快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深入研究对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但涉及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论文在逐年递减,涉及教师在职教育阶段的论文却以较大的幅度在递增。这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与职后及其不平衡。没有达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脱离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缺乏科学发展性,这体现在教师培养方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师观去设计,或者照搬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移植其他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忽视地方经济和资源优势,忽视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脱离基础教育实际;有的则是采用公共教育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教学法+教育实习的模式设计教学计划;过分偏重信息技术专业学科特点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性的问题,课程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等,致使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素养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所以需要研究和改革课程设置,更好地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科特点。以促进职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应用地方经济和优势资源,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建构培养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新课程体系。在建构课程体系时应把其作为一个系统,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设置,研究其要素即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之间的地位、结构比例和相互联系,处理好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特色性、应用性及前瞻性,从而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满足地方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力量的需求。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近期和未来发展。

二、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系统和完善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但我们认为,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充分挖掘其教师发展的个人潜能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构建教师专业愿景,学生一入学就应对其进行教师专业愿景的指导,使学生尽早树立自己的教师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在自主发展中寻找体现自己专业发展价值的幸福点,从而产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要特别重视指导职前教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其制订和实施过程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还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具有共性和个性化特点,其设计需要学习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时代特点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找准努力方向,作出有效安排和计划,设计出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远景规划可以是抽象不具体的,但应该有实现其规划的具体的可实施的小目标,还应该结合学校、地方等具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与同学、老师、专家和家长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持续的反思和动态的规划。关于职业规划可以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

2.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如导入、演示、指导、提问、分组活动、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和补救等技巧)和教师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能力)。

3.教师的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如学者型、艺术型、社会型等)和专业自我(如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的阶段目标主要包括在学校学习期间可以实施的目标和入职后才可实现的目标。而“学习”则是贯穿发展规划始终的也是终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现代教育发展观。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和有效地调整规划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师形象和教育愿景,向更高层次发展,并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其中体验其五味人生,追求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里的至真、至善、至美是体现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把其升华成人生境界。

三、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教学中又是问题最多的课程。首先是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匮乏,二是教师在把握学生学习内容和形式要么偏重于理论知识,忽视教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要么抛开理论知识的学习。纯粹训练教师基本功。此外,脱离基础教育,没有与新课程联系起来,不走出校门深入地方经济和中小学的教学实际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论的课程建设,开发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需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教学模式,使其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理论、先进的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实践等,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还应拓展教学时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中小学课堂资源,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供发展空间和拓展课堂教学。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教师素质训练周活动,并把周活动贯穿于教学论课程的始终,活动内容主要是教师技能训练和教学能力培养。小组活动开展的成效可通过课堂上进行活动交流和评价,并建立小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及评价记录档案,指导小组开展活动,使其真正取得实效。教学中强调实践性,倡导“做中学”的同时,通过活动交流、评价、指导、小组活动总结和反思,上升到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笔者教学中采用这种小组活动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探究性强,一学期后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教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教学中应融人鲜活的教学实例,使理论课教学从“抽象”走向“生动”,并把教学设计、试讲、试教、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整合起来,让学生亲历和体验教学实践,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理念。还可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论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培训,在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对职前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就是一个很有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通过职前培训,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未来信息技术教师在上岗前接受有关培训,具备就业需求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现代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的能力。"

四、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研究能力和水平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是职前教师将所学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得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的教育实践形式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育实习,这种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学好专业课程,训练教师技能培养教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未来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主动创造教学实践机会,使教育实践多元化。如进行教育调研、教学观摩、模拟教学及教育实习等活动不断获得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斯腾豪斯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教师即研究者”,主张把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对实践的不断反思和重建,提高自身及其实践素质。因此,职前教师应学会将自己置于研究之中,把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如撰写毕业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会等。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其收获和成功,存在的问题和失败原因等,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一经验+反思。所以,职前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特别是教学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更好地加速其成长和发展。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合力来促进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发展性,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广阔空间,为学生从事教学活动创造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调控的主体意识的良好环境,使其自觉主动地把自身的专业发展融入到专业学习及生活中,促进自我追求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专业素养的不断完善,使其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于服务地方经济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并进行自我发展的体验和升华,把教师职业作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自我实现及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境界,从而在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健康成长,增强自我发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大队委无缘
学骑车
小狗 “丁丁”
我真想成为一朵云
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叔叔阿姨的一封信
秋天的早晨
白色让我想起......
我家小白兔
我设计的风筝
下象棋——我的最爱
老鼠和蚂蚱
我的课余生活
美丽的秋天
迷人的郊外
我属兔
个人党性分析报告(主任版\公司版\优秀党员版)
心得体会----服务是践行先进性的切入点
性分析报告(党委书记版\主任版\第一把手版)
保先教育剖析材料(城监版\短篇版)
个人剖析报告 (卫生窗口版\短篇版)
党性分析材料 (农业版\种子管理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剖析材料(党支部范例版)
党性分析报告(新手上路版)
党性剖析汇报(检察公诉人员版)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班主任版\教师版)
个人党性分析报告(科技版1\工业版1)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总经济师版)
我对个人党性现状的思考(基层党支部书记版)
党性分析材料(教师通用版)
党性剖析材料(110版)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
民事权利能力若干问题研究
法典化及其立法手段
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
浅谈建筑领域挂靠经营诉讼主体资格的确定
论诉讼时效客体
精神损害赔多少
事实判断抑或价值判断
人性假设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
公共利益·国家强制·私法自治
论效率违约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论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
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审查原则定位
论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冲击
《成语故事》课文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变色龙》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画龙点睛》教学实录
《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之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变色龙》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之一
《陶校长的演讲》教案之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三
《金蝉脱壳》课文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变色龙》教学设计之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之二
《变色龙》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