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之探析

浅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之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8

浅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之探析

"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治教育,必须以主动出击,加强领导,增强网络政治教育意识;培养一支过硬的网络政工队伍;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开创网络思想教育新方法;建立校园网络心理咨询,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服务。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成长产生主导决定因素。

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具备综合性职业行为能力的高级人才。辅导员的多重角色,要求其必须具备和培养自己综合性的职业行为能力,同时还必须在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中不断进行提升和拓展,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育人的需要。网络文化正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性拓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

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增强实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急迫任务。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种远离传统的崭新的社会生存形态,网络虚拟社会也逐渐进入大学生的眼帘,构成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伴生的新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大学生在网络上各种隐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道德观念的强烈冲击下,培养和锻炼起自己甄别是非的能力,改变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模式,进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为适应网络环境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发展而形成自身的特点。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空间、渠道等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势必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这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时代课题。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探索,而创新、探索的根源在于要有一支既懂政治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要代表社会对大学生提出思想政治以及品德方面的要求,从而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是管理干部又是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学生人格培育体系的主力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学历高,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愿意把自己心中最隐秘、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给辅导员,以寻求帮助。

要采取定期培训进修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网络知识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选拔一些计算机或网络专业的干部,通过集中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管理知识,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当中来,使他们不但能够运用娴熟的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风貌,而且能够积极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有效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

辅导员要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利用课堂、广播、报纸、网站、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网络伦理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掌握识别信息、选择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防止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校思政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不仅要具备合理的思想政治知识结构,尤其要有优秀的信息素质,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素质、网络技能及实践运用网络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学校应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涵,增强学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使其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而高校本身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本校的网络管理的办法,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努力使网络处在可控状态。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首先,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及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密切配合,制作一批思想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德育软件,直接上网竞争。同时,将其他大众媒体信息移植到网络上,从而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其次,针对互联网信息双向选择的特点,应该增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的多种栏目,丰富其内容。例如,设立网上交谈室或网上论坛,用“电子信箱”、“心理咨询指导”、“就业指导热线‘法律援助热线‘家教、兼职”等形式,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化的同时,使网络也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从而大大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参与性和自我教育。“学生门户网”网站的开放栏目、电子校园、新闻焦点等板块的设计尽量采用开放的结构,目标是让任何一位有热情的同学都可以参加到网站建设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网络上的自我教育。最后,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分层次开展网上思想教育。真正意义上建立起大学生的网络家园。要通过建立网上归属感,在网络上把学生组织起来。辅导员应该有意识地从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加强各类实体组织如班级、学生社团、学生会、党团支部的建设,培养学生骨干发挥表率作用,形成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及时关注校园BBS的院系版块、QQ群、同学录、群体博客等,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要争取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在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网络言行。借助各类学生组织和虚拟群体开展与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辅助

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高校应积极利用校园刚平台,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及自我诊断方法在网上发布,为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开辟新途径。同时在校园网上提供心理测评系统,鉴别大学生的健康指数,帮助大学生科学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准确的了解自己。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上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网上网下的学习生活。

络虚拟社会是大学生现实生活交往领域的扩大,虚拟社会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辅导员只能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综合应用虚拟或现实的各种教育方式方法,形成虚拟与现实两种教育氛围的交融互动,这样才有可能在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写给老师的心里话
我们的校园
这就是我
多 味生 活
校园景色
中彩那天
生命——和谐的乐章
美丽的校园
汉字的争吵
小小的我
我十岁了
天使到人间
这就是我
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
公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
路队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安全教练岗位责任书
卫生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
小学门卫安全目标责任书
安全、环保、卫生、土地目标责任书
班主任、学生及家长安全教育责任书
学校门卫人员安全责任书
初中学生护林防火责任书
班主任安全目标责任书
装修工程责任书
酒店安全责任书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5)法学理论论文(1)
民事之诉法理探微(14)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3)法学理论论文(1)
证人拒证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证人拒证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5)法学理论论文(1)
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6)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法学理论论文(1)
证人拒证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2)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法的司法化(3)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法的司法化(4)法学理论论文(1)
《搭石》说课设计4
《搭石》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秦兵马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9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及反思
《搭石》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秦兵马俑》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搭石》说课设计3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搭石》教学建议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7
《搭石》词句解析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8
《搭石》说课设计1
《搭石》说课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