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研究

"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 人的本质理论

【论文摘要】从2o世纪9o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来论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最好方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它科学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Lzl“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Lal“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n[4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能够反映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n[SI0一切以往的社会意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存在,同时随着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具有意识的基本特性即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是说社会意识能够独立于社会存在,而是指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不总是同社会存在保持同步性,表现为社会意识或者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最好方式。从本质上说,网络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一种社会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当然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有的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性,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的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改变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使人们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论基础。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意识的产生不是纯主观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来考察、分析社会意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网民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出发,详细分析网络环境的特点,全面收集网民的思想信息,把网民的思想放到这个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来考察,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6]

第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以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人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也就解放成为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认识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 }}L}J这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灌输理论进行的初步论述,但他们明确指出:要想使工人阶级提高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完成他们的阶级使命就必须对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

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我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al“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照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这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并不能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自发产生,所以必须对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

当然,灌输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使工人阶级形成阶级意识,提高政治觉悟,从而实现工人阶级运动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为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现在,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已经成为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没有必要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了呢,灌输理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比任何时候都要紧迫,对灌输的要求也更高。在网络条件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坚决反对自发论,大力弘扬主旋律,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历史原因,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目前我国还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例如,封建迷信思想在一些地方还大肆盛行。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信息全球化浪潮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优势和网络霸主地位,利用网络向全世界推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抢占信息空间,争占信息资源。这不仅加剧了东西方的冲突,而且给我国网民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使一些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意识形态、制度文化的盲目祟拜,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再加上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意识形态、理想信念的淡化问题,强烈冲击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了严峻的挑战。

第三,意识形态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本质属性,这也决定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灌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一定阶级、政党、集团的利益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本质属性—阶级性。"

总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灌输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积极研究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同时,要大力弘扬马列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无产阶级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广大网民的头脑,积极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承担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主旋律,引导广大网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科学论述中:“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川,这是其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其二。第一个论述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实践,这实际上是人的类本质。第二个论述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的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而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指出每一个现实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的本质区别,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一般本质。从以上两个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从劳动实践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最根本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人的本质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论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要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必须先认清网络的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到网络能够促进人的本质的发展。

有人认为,网络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适应人们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仅仅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认为工具性是网络的本质属性。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足以说明网络和其他工具的本质区别。网络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存在,是人本质力量的客体化、对象化。但是,一旦网络被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又能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产生了或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新的生存方式。从根本上说,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对象化,虽然这种实践和以往的生产实践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交往实践,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方式,它必然会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出现多维发展。因此,网络能够促进人的本质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形态性、主体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广大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发展网民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一种虚拟实践活动。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进网民本质的发展。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理论基础,才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科学地分析网民的思想特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提供保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夕阳
国庆见闻
我的妈妈
20年后的我
考试之后
美丽的滨江长廊
父爱
一件小事
友谊珍贵
我敬佩的一个人
渴望和平
开学典礼
菊花飘香
我最敬佩的人-我的爷爷
买菜
融资模式效率比较与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和谐观在企业文化中的发展和探索
论零营运资金管理刑法论文(1)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刑法论文(1)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刑法论文(1)
论分裂国家罪的几个问题刑法论文(1)
浅谈传统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刑法论文(1)
论死刑的适用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融入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试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界定刑法论文(1)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1)刑法论文(1)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三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之三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二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山雨》课堂实录
《山雨》教学设计之一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