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3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说

中国传统文化有几个影响特别大的流派?学术界几乎是都维护这样一个定论的:儒释道三大家。那么中国究竟是四大传统文化还是三大传统文化?还有没有和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并列的文化?后面我谈的帝王文化究竟是不是传统文化?帝王文化能否和其它三大传统文化相提并论?只提三大传统文化掩盖了什么?在传统文化里放走了帝王文化危害有多大?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陈寅恪1933年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三》中wWw.LWlm.com说:“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说,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要为不易之论。”从此形成了著名的三大文化说。此说影响甚大,规定了中国文化研究的基本走向。其实,中国不仅从晋朝,就是从远古至现代,还有一个影响更大的文化: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以专制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也可以叫做皇权文化。可以说,帝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说帝王文化是传统文化之一,可能遇到这样的诘难:历史上有帝王思想,帝王意识,但不能说是帝王文化;帝王思想和上面说的三大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他们不能装在一个筐子里。这样我们就必须看一下三大传统文化源头,文化结构,物态文化,文化符号,看看他们和帝王文化的一致性。帝王文化也有它的文化源头,文化结构,社会基础,文化符号,也和其它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也搀杂了宗教的一些内容,也都留下了无以计数的物态文化分布全国各地。中国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和三大传统文化并列的帝王文化。

一、帝王文化的源头和结构

帝王文化在三皇五帝的传说里,在夏、商、周时代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里,就已经透露出一个帝王文化的大致轮廓。历史记载的和民间传说的三皇五帝,是帝王文化的源头。到了夏、商、周的时候,帝王文化已经是百川汇流了。《诗经》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表述,是对其上溯几千年地地道道的原生态王权政治的生动描述,它也开辟了歌颂帝王权威的滥觞。帝王文化在夏代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体制,到秦始皇时,此体制达到了非常完备的程度。君权神授、等级制度以及等级观念、终身制度以及君权神授观念、世袭制度以及宗法观念、家国同构的制度和家天下的观念、武力为先的统治手段和非理性政治观念、奴性服从以及主子观念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阵地。这些政治体制为秦始皇继承下来,而他独创的是暴君体制、密谋政治、郡县制度、官员派遣制度、舆论一律制度等。帝王文化的结构是非常完备的,比儒家的政治理论还要完备。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左传》桓公二年)等级制度各国都有,它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在古代希腊、罗马,他们的等级制度和东方的等级制度就不一样。他们在自由民同一等级内部是民主、平等的。而中国古代,平民内部还是有等级,官员的级别和功劳挂钩,还要分许多不同的等级。为什么在同一等级内部也没有什么自由和民主的程序?就是中国古代没有人的权利的意识。如果有,只有一个人有人权,那就是皇帝。皇帝是金字塔的塔尖。等级制度的沿袭成为传统文化。

除了尧、舜、禹是禅让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记载的都是皇帝和国王的终身制,人们都呼喊他万岁或万寿无疆。周代出现了成形的王权终身制。

皇帝的职务不是选举或禅让,当然只能是世袭了。除了世袭制度之外,皇帝的一家一族要享尽荣华富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各级官僚也毫不客气地跟着学习皇帝的做法,整个社会形成了庞大的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

家国同构的制度是以上几个制度和观念的必然结果。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皇帝的家就是天下的核心家族。是皇族就是贵族之上的贵族。你忠于皇族就等于忠于皇帝,你效忠皇帝的老婆、儿子、岳父,就等于忠于皇帝。家国同构的制度形成了家天下的观念。

武力为先的统治手段在中国历史之早,实为罕见。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上记载了好多以武力说话的事实。“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氏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我们最有名的老祖宗炎黄二帝之战也是都使用武力说话。后来黄帝尊为天子,“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拔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不辞辛苦地操练兵马,威慑天下。大禹死后启统治天下,“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又兴兵伐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史记·夏本纪》)商汤也同样是靠武力而一统天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孟子·滕文公下》)周武王也是用武力把商纣王打个落花流水,坐上了天子的位子。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没有类似古希腊城邦那种迷人的选举的记载。

帝王文化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已经形成雏形了,而儒家文化还没有诞生呢。远古的帝王文化不但体现了制度文化,而且体现了习俗文化和心理文化。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总结历史经验,出现了法家和儒家等不同流派。法家对历史上的王权给以充分肯定,把它推向极端,成为极权主义。这就是后来的帝王文化的一次大总结。

二、帝王文化的社会基础

帝王文化的社会基础是地主和农民相结合的农业社会的阶级结构。帝王文化的统治阶级是天子、国王、霸主、诸侯以及皇帝、皇族、官僚、贵族等。而依附于帝王的是广大的农民阶级。儒家的阶级基础基本上是知识分子阶层。农民本来是受皇帝压迫的,但是他们又是皇帝统治的台柱子。他们并非反对帝王文化,他们反而津津乐道帝王文化。他们非常需要帝王文化。刘邦、项羽这些农民他们都非常欣赏秦始皇,想取而代之。国外的人也不例外,这一点马克思在《拿破仑第三政变记》中对法国农民有过精彩的论述。

三、作为物态的帝王文化

我们再看一看物态的文化。物态文化是文化学的第一种形态(还有制度文化、心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历史上的物态文化指的是历史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古迹。全国各地的寺院是佛教留下来的物态文化,道教宫观是道教留下来的物态文化,各地的孔庙是儒家、儒教的物态文化。而皇宫、皇陵、太庙、皇家园林、长城、御道等则是帝王留下来的物态文化。而留下来最多最好的物态文化恰恰是帝王留下来的。请问,哪个佛家的寺院能和故宫相比?哪个寺院能和避暑山庄相比?有哪个道教宫观能和太和殿相比?儒家儒教最了不得了,孔庙的建制有类皇帝,但气势宏大的孔庙还是皇帝下令修建的。祭奠泰山的岱庙体现了儒、释、道的文化,但更体现了帝王文化。天贶殿的九五之尊的殿柱和殿脊就是皇帝的大殿的建筑制度。大成殿也好,天贶殿也好,中间的大门是不能随便开的,是必须给皇帝留着的。帝王文化在许许多多的历史景观中都是居于中心地位。

当然,我们不可能说参观故宫,就是参观帝王文化,其实我们也是参观美学建筑。但是,参观这种建筑过程中,就已经笼罩在帝王文化的浓烟厚雾之中。

四、帝王文化的符号

各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帝王文化的符号是龙。中国在图腾文化上几乎没有比龙影响更广泛了。有的研究人员统计,龙文化在全中国有数万处景观(参见潘一焕 杨建原 潘晓宇编著:《中国龙文化景观》,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大多数的景观是和帝王文化联系起来的。

龙本来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专家考证,龙的图腾有七千年的历史。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据今年代为6460年。墓的主人是巫长,在墓主骨架的东侧,用蚌塑了一个1.78米的龙。考古学家认为是“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权力”。黄帝战胜蚩尤,后来骑着龙升天,神话把最高的统治者和龙联系在一起了。龙和黄帝出现的时间没差多长,说明了龙和王权,和权力,和战争相联系。《虞书·益稷》说帝舜让夏禹在礼服上绣十二种代表帝王的绝对权威的花纹,其中就有龙的花纹。本来龙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符号,结果变成了皇帝权力的符号。在夏、商、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皇权逐渐把龙图腾变成了皇权的象征。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自称是个“龙种”,制造了他母亲梦中和龙性交的神话。 龙图腾后来就被皇帝彻底独自霸占了。皇帝穿的衣服绣着龙,叫龙袍,住的房子的各个结构上雕刻着龙,叫龙殿,住的床叫龙床,行走的路上也有龙的标志,使用的家具上雕着龙。龙如影随形地伴着皇帝。中华民族的图腾变成了皇帝的符号,也成了帝王文化的符号。明朝嘉靖皇帝看到兵部尚书张瓒身穿飞鱼服,看成了穿蟒服上朝,大怒,要杀张瓒。后来别人一再说明,才罢了。皇帝垄断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打倒了皇帝,老百姓才开始wWw.LWlm.com把龙解放了,龙才回到了民间。

龙文化作为意象是帝王文化独有的,而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没有太明显的文化意象。儒家文化有一个不太成型的“魁星”意象;佛教文化有莲花座上的观世音号如来佛等好多意象;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原始道家没有什么符号,后来的道教符号是八卦和太极图。儒、释、道的文化意象是绝对无法与皇帝的龙文化相比的。

五、帝王文化的文献载体和代表人物

儒释道都有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代表人物。三大传统文化之所以得到共识,原因主要在这里。帝王文化有没有呢?有。

可能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晋代之后三大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文化结构。儒家有“四书五经”;道家有《庄子》和《老子》;法家有《荀子》、《韩非子》;佛教有卷帙浩繁的“佛经”。帝王文化有什么东西?其实,帝王文化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文化载体。春秋战国时法家出来公开地维护帝王文化,已经给帝王文化确立了理论体系。慎到、韩非、李斯,都有帝王之术。晋以后没有像韩非的理论体系了,是因为它的理论形态变了。帝王文化的理论体系在晋以后有所变化,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专制主义思想吸取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不再是赤裸裸的像先秦法家那样,对儒家、道家的理论不屑一顾。但这不等于没有理论体系了。后来的《贞观政要》、《反经》、《官经》、《商君书》、《鬼谷子》、《政训》、《大诰》、《大义觉迷录》、《康熙政要》、《盛世危言》等就是帝王文化的载体。

六朝时期的《鬼谷子》也是介绍游说之术的书,当然,里面还包含一些治国治军的内容。

《贞观政要》就是唐代历史学家吴兢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专制制度,吸取一些儒家的思想而写的帝王文化的范本。吴兢认为“君道第一”,谈帝王的个人修养和政治谋略。让皇帝从选官吏方面,刑罚方面,军事方面,生活作风方面遏制皇权的恶性发展,让皇帝认真把历史上留下来的儒家等有价值的思想接受过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反经》又称《长短经》,是唐朝赵蕤编撰的一部谋略之书,大讲任人之术、用兵韬略、权变之谋、历代治乱得失以及策士游说人主之术等。有人认为它是一部“讲王霸大略、经世之术、机权谋略的集大成之作”。他在吸收原始儒家思想方面不如吴兢。但比起韩非赤裸裸的权术要柔弱一些,他毕竟吸收了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

朱元璋的《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和雍正的《大义觉迷录》更是地地道道的极端的帝王文化的范本。

《官经》是清代大学士瑞常专为皇太子载淳编写的权谋之作。大讲事君之术、忠奸之辨、人君百态、明哲保身、胆识威仪、官场之道、赏罚之术等等。官场如战场,有军事学,就有官场学。《官经》就是官场的“学问”。

光绪年间,章(锓)效仿吴兢写了《康熙政要》,内容和《贞观政要》真有点差不多。讲了君道、任贤、宽仁、俭约、谦让等治天下之道。

以上这些范本只是晋代以后帝王文化的一少部分。真正要找全帝王文化的典籍,那也是一项很大工程。

至于帝王文化的代表人物更是明显: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帝王文化的代表人物,秦始皇也是帝王文化的代表人物。像韩非这样的法家人物,他是帝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帝王文化制度的宣传家,而秦始皇是勇猛的实践家。历代想在历史上留下点什么思想的帝王,他们也是帝王文化的代表人物。

六、帝王文化对其它文化的整合

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中国文化在秦汉之后,已经是杂家文化,每一著作,都不可能是单一的文化流派的继承者。

帝王文化吸收了儒家文化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内圣外王”、“外儒内法”。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结合的最紧密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不可能是独尊,只是表明帝王文化对儒家文化的汲取罢了。著名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儒家文化和帝王文化的结合体。唐朝吴兢《贞观政要》也是儒家文化和帝王文化的高度结合体。历史上,帝王文化吸收了儒家文化的消极部分多,积极部分少,把儒家文化的服从国王的意识全盘接受过来,并发展了。在大一统问题上,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是基本一致的。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一家”思想和帝王文化的“家天下”思想外表也相似。愈往后来,儒家的反专制思想愈少了,甚至全丢了。儒家的反专制思想一面是被帝王文化给消解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整合过程中,帝王文化一直掌握主动权,凭自己的爱好宰割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历史上是持半在野的政治立场,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任人宰割。当然儒家文化也吸收了帝王文化的一些专制的东西。儒家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挨宰,有时候是主动去适应帝王文化的。

帝王文化吸收了佛家文化也是众所周知。但是,和吸收儒家文化比较起来,显得不专一。唐武则天之后好几个皇帝都对佛教相信的不得了。但也出了几个灭佛的皇帝。在万能的皇帝面前,佛教也很领情,各大寺院有三道门,中间的不开,非得等皇帝来才开中门。皇帝和佛教也是打得火热,给僧家们花钱修寺院,给寺院题匾额、楹联,刻碑立传、赏赐土地等等。佛教的忍耐和容忍是专制皇帝特别需要的。对全部跪在地上的佛教徒,皇帝会放下屠刀去吟自己的秋风诗歌。

帝王文化和其它文化相互融合使之更具有适应性和欺骗性。每个人都要受它的影响。所说适应性就是长期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存在,不死不灭,到了近代甚至死而不僵。农民起义之后,一开始就变质。还没等打下江山就变,不是半道就变质,而是甚至没开始就变质。刘邦在当民夫的时候就变质了,“大丈夫当如此”。不是想当皇帝吗?一个老百姓的刘邦就想当皇帝了,可见帝王文化的影响力有多大。

所说欺骗性,就是人们认为帝王整天讲着儒家那一套,他也是爱民的。皇帝总是好皇帝,坏就坏在奸臣当道。皇帝信了佛,别人就以为他也是菩萨心肠。皇帝信了道,别人就以为他是道家情怀。皇帝整天供奉孔子,别人就以为他是“天下为公”,就是“仁者爱人”。其实,皇帝什么都不信,他就信自己的权力和享受。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危及他的权力宝座。开明的皇帝可以考虑远一点,昏庸的皇帝只考虑眼前。考虑远一点的皇帝可以让你讲几句刺耳的话;昏庸的皇帝连一句刺耳的话都不让你说。但是,帝王文化是特别欺骗人的,因而出现了许许多多骨鲠之臣,被皇帝凌迟处死,也甘之如饴——他们认为皇帝坏了,但要忠于这个伟大的王朝。不忠于这个王朝,你当大臣干什么?可见帝王文化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七、帝王文化掺杂的宗教内容

陈寅恪谈三大传统文化时说“三教”,意即有宗教的意思。帝王文化也有宗教的神秘的地方。祭祀泰山是帝王文化的宗教体现。君权神授几乎是各个封建国家的国王的惯技。中国的国王称“天子”,上天之子。既然是上天之子,那就得和上天沟通。这些国王们发现了泰山很高,就拿泰山当天吧。据《史记》记载,远古的首领们有72人去泰山封禅。从秦始皇之后有12个皇帝去封禅或祭泰山神(从宋真宗以后历代皇帝就不是封禅了,而祭泰山神了)。历代的皇帝如果不去泰山封禅,也得在帝都建立天坛,在天坛祭天,代替封;祭地,叫做禅。一样和上天沟通。他们既相信天,又愚弄天。宋真宗派人伪造“祥瑞”,说上天

让他去泰山封禅,这就公然愚弄天了。天子,神秘化的人间帝王。释佛是当然的宗教,道是道家学说,和后来的道教是两回事,儒学带有宗教的意味,不全是宗教。陈寅恪为何称之为“三教”?原因是都具有宗教的特征,有偶像崇拜,宗教教义,有信徒等等。而帝王文化依然具有宗教特征:偶像崇拜,崇拜天,祭祀泰山神,宣传君wWw.LWlm.com权神授,皇帝是上天之子。龙图腾,皇帝是真龙天子。这些说明帝王文化依然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这样看来,帝王文化和其它三大文化具有一样特征。

八、忽视帝王文化的危害大不可言

李慎之在2000年5月15日的一篇大作中有过一次深刻的论断,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他说:“文化传统则不然。它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的影响几乎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复杂的、可以变动不居的;而文化传统应该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它应该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传统文化是上面提到的四大文化,而文化传统是专制主义。

帝王文化对其它文化进行了整合,两千年来,凡是和帝王文化对立的文化都要被阉割,把其梳离专制主义的异端思想给以打压迫使其萎缩。原始儒家的命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各个朝代没有哪个皇帝容许反专制的思想的存在和传播。

笔者在2004年写了篇《打倒孔家店与打倒秦家店孰轻孰重》的文章,探讨了人们把孔家店当作专制主义的核心来批判,放走了真正的专制主义。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那时的革命家们对现实的帝王政体和古代的帝王文化,都一概给以扫荡,毫不留情。孙中山、章太炎、宋教仁、陈天华、秋瑾,他们在刀光剑影中,在文化批判中,把专制主义送到了历史的垃圾堆。辛亥革命过后,专制主义出现了复辟,人们头脑中的专制没有打扫干净,迫使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等文化战士们再一次披挂上阵,想从人们意识上解决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批判孔家店,其历史背景就是针对复辟而来的。打倒孔家店带有双面的作用,批判了儒家思想为专制主义服务的方面,起到了伟大的启蒙作用,这是积极的一面;把儒家思想反对专制主义给忽略了,这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消极一面。结果把反对专制主义的主要对象放在儒家思想这块了,帝王文化乘势溜之大吉。跑了真正的元凶帝王文化,把一个半拉子帝王文化抓住了批判了80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公开地为法家,为帝王文化辩护,把儒家文化当作比帝王文化更坏的东西来批判,这除了当时政治需要之外,和我们整个民族没有厘清帝王文化的本质有关系,和我们没有把帝王文化当作传统文化有关系。

搞了半个多世纪,帝王文化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大于其它传统文化。反对孔子,喜欢秦始皇,岂不怪哉!对于帝王文化不仅仅是封建帝王独自喜爱,老百姓也喜爱。老百姓在没有接受民主训练之前,满脑子是帝王文化的东西。这是几千年来帝王文化熏陶的结果。今天宣传帝王文化的影视作品仍然花样翻新层出不绝,这是历史的惯性力的作用。

在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血液里,存在着帝王文化的基因。当充斥帝王思想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时,有那么多人叫好,有那么多人对好皇帝充满着期望和爱戴。想想看,帝王文化是不是在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影响。陈寅恪说:“验以今世之人情”,我们验一验,今日之国民,切切实实存在帝王文化的情结。帝王文化对国民的危害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入骨髓的。不把帝王文化拿出来批判,并进一步揭示它的外形内幕,我们就很难进步。人们往往拿本来是帝王文化的东西,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说成是社会主义的东西。这是对先进文化的公然挑战。

这些帝王文化就是建国以后也没有绝迹。林彪、康生、张春桥他们对宫廷政治都有研究。当年林彪的“五·一八”讲话,专讲帝王文化的政变经的,不过,他用了现代语言,讲夺权。这些人玩权术都有一套,讲治理国家、经济建设、保护人权、繁荣文化等他们都是外行了。呜呼哀哉,帝王文化这么多,我们竟然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把帝王文化拿出来让大家闻吧!我们文化传统中,不仅仅是三大文化,而是四大文化,其中有帝王文化!不可忽视!

知其有,观其形,闻其臭,才能抛弃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对我的爱
悠悠球决斗
我给水果做美容
感悟贫困生活
一封感恩信
肠和胃的哭诉
难忘的一件事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
我的弟弟
我学会了放风筝
一件开心的事
“哭3分钟”
我在方通学英语
我学会了吹泡泡糖
涧河的哭诉
入党申请书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入党申请志愿书
优秀入党申请书范文
入党申请书的写法(附一篇例文)
最新的社会青年入党申请书
XX入党申请书经典范文
XX年通用入党申请书
四川汶川大地震入党申请书
XX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范例
同事的入党申请书
优秀团干部入党申请书范文
最新地震后入党申请书
XX入党申请书
入党转正申请书
微波扩频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运用
由《阿姐鼓》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初探
从科学的发展观谈高师钢琴教学
论初中音乐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日本音乐史看日本音乐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问题
换位思考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框架构想
我国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
为戏曲现代戏注入现代基因
论山东筝艺
智能运输系统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在美国的应用状况
《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找春天》教学建议
《找春天》教学设计3
《找春天》教学设计2
《找春天》教学设计一
《笋芽儿》教学设计一
《找春天》课后题解和探究活动
《找春天》教学设计11
《找春天》教学设计1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片段及评析
《找春天》教学设计二
《找春天》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找春天》教学设计10
《找春天》字词
《找春天》教学设计4